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12172015767.jpg

逾2000件东方遗珍将于明年3月纽约拍卖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严葭淇 2014-12-17 23:27:00

 

本报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有“中国古董教父”之誉的安思远,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其对亚洲艺术所做的开创性研究和不凡眼光,在亚洲及美国广受敬仰,并为西方受众拓展了全新收藏视野。
    2015年3月,安思远逾2000件珍贵收藏将亮相纽约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持续5天的拍卖,将呈献亚洲艺术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珍藏。目前,佳士得已启动全球预展。12月15日,北京巡展及媒体沙龙在其位于菖蒲河畔的北京艺术空间举行。

“它们都是我的宠物”
    安思远1929年7月13日出生于美国。从小便有“淘宝”爱好,4岁时,他收藏了一张漂亮的中国邮票,从此开启了毕生漫长而丰富的收藏之旅。
    “他像猎人一样去找东西,并且知道什么才是高质量的东西。”据佳士得瓷器与工艺部主管罗拉介绍,安思远靠着收藏中国和亚洲艺术品,短期内便形成相当规模,转手后获利丰厚,19岁时便将自己收藏的鼻烟壶卖给蒙特利尔美术馆。
    安思远的父亲是一位牙医,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很多周末都在父亲的诊所度过,他从清洁牙具中探索出一套日后派上大用场的古董清理方法。
    上世纪60年代,安思远和古董商詹姆斯高德联手开办了安思远高德画廊,经营英国家具、工艺品以及亚洲艺术。1981年,安思远大胆购藏了1500件印度艺术品,其中半数很快售出,他也因此成为纽约最具权威的国际亚洲艺术古董商。
    整个1960年代,安思远不断扩充自己的私人收藏,成为西方世界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泰斗,人称“中国古董教父”。在安思远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碑帖和明清家具,其建树被藏界誉为“明朝之王”。1987年,安思远将多年的潜心研究,融汇于他撰写的《中国近代书画1800-1950》中。该著作不仅重现了一段艺术史,更为一批被学术及藏家忽视的作品注入新思维。
    在安思远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私人公寓中,22个装饰华美的房间,错落有致地陈列着他的数十年的珍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艺术品,和典雅的室内装饰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罗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多次去安思远的传奇公寓。但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满室的艺术品,而是室内的陈设风格,“安思远先生的藏品来自世界各地,他对亚洲艺术尤其非常感兴趣,藏品中包括了很多中国、印度、日本等古董珍件,他对英国家具和椅具也非常感兴趣,很多英式书画和亚洲瓷器等艺术品,被有序陈列在一起,我觉得是安思远整体的品位,把他的公寓打造得非常不同凡响”。
    其实,该公寓不仅是安思远的住所,还是他的博物馆,同时是客户、学者及名流的聚会场所。而安思远也在此迎来送往,达成一笔笔交易。他的这种做派来源于其导师、大古董商Alice Boney,Alice经常身着丝质睡袍、佩戴古董玉器和珠宝,在公园大道的公寓中笑迎四方来客。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艺术投资”栏目制片人项立平,是最后一位采访到安思远本人的亚洲记者。2011年,他和采访团队进入到安思远那摆满珍品的公寓。
    “电梯都是老的,嘎吱嘎吱响,当你进入他的家,整体感觉有一种曲折的乐趣。那么多房间,就只有一个日本管家引领我们穿越一个个房间。”项立平说,他们走路都小心翼翼的,因为“铺的地毯都是以前故宫的地毯,我们最后在房间的尽头见到了安思远先生”。
    “如果你无意与这件作品朝夕相对,那就千万不要收藏这件作品。”这是安思远的收藏名句。他一生经手无数古董珍玩,最后留驻于这22个房间的,都是他精挑细选淘洗下的珍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更享受与它们的朝夕相处。
    项立平至今仍难忘当年的一个细节。当时安思远身体已很衰弱,说话也断断续续,但“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他就干了两件事,一手夹着雪茄烟,这是他标志性的动作,另一只手一刻不停地抚摸着桌上的古董。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桌上有一个玉貔貅,他像摸一只小狗小猫一样不停抚摸着,嘴里念叨着:它们都是我的宠物”。
    如今,这些被这位大藏家视为宠物的藏品,囊括中国、日本、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的雕塑、绘画、家具及工艺品,其中不少是中国古董和字画,在其离世后被佳士得汇集,成为2015年3月于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推出的“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专场拍卖中2000件多件上拍藏品。
    据佳士得美洲区主席Marc Porter介绍,为将艺术之美分享藏家同好,安思远特意在遗嘱中表示,希望藏品上拍时不设估价,“他希望那些对自己所藏艺术品感兴趣的人们,都有机会得到其中藏品”。拍卖采取现场竞拍和网上竞买方式进行。
    每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都是华人藏家竞相举牌的时刻。在得知安思远专场拍卖信息后,项立平身边不少藏家朋友纷纷表示“必须去啊”。
    安思远没有妻儿继承自己的巨量珍藏,他也没有像许多大藏家那样,将自己的所藏归于某个机构,然后在门楣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也许是一生见证了无数珍宝的辗转流离,他最终选择了“散落四方”作为自己珍藏的归宿。
    “我想他这一辈子经历的东西太多了,他有一个专号叫‘暂得楼’,一个藏家拥有古董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他认为自己只是暂时得到它的有缘人。”项立平说。除上拍藏品外,安思远将其余藏品捐赠大英博物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及大都会博物馆等艺术机构馆藏。

西方中国收藏时代终结
    在艺术品交易史上,每个发展阶段都由一两个古董商界定。对于西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安思远无疑是他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古董收藏及鉴赏大家。今年8月3日,85岁的安思远辞世,这意味着西方收藏中国艺术品时代的终结。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艺术品古董商或大藏家,安思远可能是最后一个代表。”项立平表示,随着大维德爵士、安思远等一批热衷收藏中国艺术品大藏家的离去,这种大量收藏中国顶尖艺术品的机会将无法复制。
    “这批西方收藏家也是因为中国战乱,很多中国好东西散播海外,使他们能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购藏。而安思远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感和犹太人特有的商业敏感,使他抓住了这个机会。今天即便有人有他这样的特质,这种机会也没有了。”
    在罗拉看来,安思远不仅是终其一生致力于亚洲艺术品收藏的大家,还是注重艺术教育的“品位的缔造者”,因此影响了西方藏家对中国艺术品的审美潮流。
    1960年代,西方人对中国艺术品认知甚少,安思远却前瞻性地进入了该领域。“他帮西方人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将中国明清家具带到西方,并将中国近现代绘画,比如傅抱石、齐白石和石鲁等艺术家作品,带到此前未曾听闻的西方人跟前。”1985年,安思远将超过400件中国书画作品捐赠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促成其首度永久馆藏。
    有意思的是,安思远虽然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却并不认识中文,但这并不影响他欣赏这些汉字的美,且品鉴出一部书法作品的优劣。
    而早在1971年,安思远便出版了专著《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比著名藏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早了14年,大大推动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家具的认知,甚至引发了西方明清家具的收藏热潮。
    安思远的藏品涉及青铜器、陶瓷、石雕造像、碑拓、玉器、书画等多个领域,且各领域都拥有一定话语权,除其自身拥有的天赋外,也得益于他的各位“高参”:吴尔鹿、伊藤庆太、卡隆·史密斯、简·施密特等,正是这些名家的指点,成就了安思远在藏界的地位。
    安思远被中国公众熟悉,是2003年他将珍藏的北宋拓本《淳化阁帖》四、六、七、八卷,以450万美元转让给上海博物馆。其时入行不久的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谢飞,也因为这一轰动事件开始关注安思远。谢飞表示,当时比利时博物馆、日本藏家都想购买《淳化阁帖》,“日本的藏家出价最高,但安思远有意开出1000万美元的天价,让对方知难而退”。因为他认为,《淳化阁帖》“属于中国,就应该回到中国”。
    安思远原本对中国拓本没什么概念,他之所以购藏《淳化阁帖》,和他当时的助手、知名藏家吴尔鹿的建议有关。1994年,《淳化阁帖》第四卷在佳士得拍卖。安思远问吴尔鹿该拍品如何,吴尔鹿告诉他,德国政府曾以300万美元购进有古登堡插图的《圣经》,《淳化阁帖》可与此类比。一年后,安思远又拍得《淳化阁帖》第六、七、八卷。
    安思远作为一位大古董商,深谙以藏养藏的秘诀,并乐意与其他藏家分享自己的独特经验:如果你要购买一个人的藏品,就要把他的藏品全部买来,挑其中最好的1/3留下,剩下2/3卖掉;第二,自己手上要留有现金,这样才能吸引其他古董交易商把最好的东西先拿来。
    安思远喜欢大气蓬勃的作品。“我在他房间里看到最多的画就是石鲁的,他提到最多的人也是石鲁。他说有两个人对他非常重要,一个是傅抱石、一个是石鲁。”项立平说,“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老拿齐白石做比方,却对齐白石并不怎么看重。”
    据谢飞介绍,安思远对于中国近代书画的关注,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他老师庞耐带他入行的。庞耐40年代就开始喜欢齐白石,而安思远却没有走老师的路,他在80年代来到中国大量购进石鲁作品,其独特眼光令自己的书画收藏体系趋于完美。
    说到眼光,项立平还讲了一个小故事。在拍摄安思远专题片时,还采访到香港古董商翟健民。那时,翟健民还在古董行当伙计。大概1990年,安思远去他店里,翟健民拿了一堆明清瓷器给他看。安思远没有看中瓷器,却挑了一件包瓷器的包袱皮。翟健民想,这么破的一块布,就给他吧。结果安思远一开价就5万美元。翟健民和物主都乐坏了,这可是一个清代珐琅彩瓷器的价呀。可后来他们听说,安思远一回到美国,就以30万美元将包袱皮卖给大都会博物馆。原来,那包袱皮是一块精美的唐代织绣,安思远稍微清理一下,就赚了2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