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12262302297.jpg

买家任性

张晓斌 2014-12-26 23:27:00

  ■张晓斌

  2014年依旧延续了疯狂收购的局面,互联网站队已经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巨头开始将触角伸向更多传统领域。互联网似乎正变得无所不能,没有边界,而推动这股浪潮的正是有钱任性的巨头们。

  互联网公司今年的投资并购似乎形成一种惯性,买了那么多家公司也许并未想好如何打理,也许只是为了赌个未来,万一实现了呢?

  互联网疯狂购物

  2014年巨头收购依然忙碌,尤其是阿里巴巴,伴随上市前后,收购更为激进夸张。

  相比此前,今年互联网巨头并购、投资,开始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投资与巨头传统主业相去甚远,让人“看不懂”。与此同时,随着向传统行业延伸,巨头也日渐模糊了互联网的边界。

  超大规模巨头之间合纵连横开始出现。比如腾讯、百度与万达联手,投资成立电商公司;腾讯对京东战略投资,一度引发了大型互联网公司也不得不被逼站队的争议。双方的交易代价,从初始的入股、资产注入到京东IPO,腾讯再增持5%,合计已达到169.59亿元,超过了2013年百度对91无线的19亿美元纪录规模。

  如果说之前跨界合作还是概念先行的话,2014年,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真金白银大规模投资实体经济和传统行业,进行更紧密的利益捆绑,来试水新的商业模式。其中,腾讯投资华南城、乐居、中石化销售公司,阿里投资海尔电器、中信21世纪和银泰商业等。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两家公司投资重点。

  相比之下,2014年百度除了与腾讯投资万达电商,年底投资美国打车巨头Uber相对高调之外,依然是保守稳健风格。

  在投资方向上,阿里在支付、物流、商业、文娱、医疗等多个方向,均有大手笔投入;腾讯虽然也有不少跨界投资,但最主要的方向,还是在互联网产业之内,包括移动游戏开发商、O2O生活服务商等方向。

  除了大规模行业和公司之外,巨头还越来越多将触角伸向了垂直细分领域,比如医疗、在线教育等方面。

  而在整体投入上,由于巨头越来越多地布局生态投资,新兴细分市场融资加快,估值快速攀升,巨头花销也不断刷新纪录。腾讯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前3个季度投资耗用现金净额为256.23亿,几乎为去年同期两倍。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投资最为活跃的阿里,今年其收购、投资公司35家以上,规模以上累积投资额度已经超过400亿元,除了重量级入口公司UC、高德外,还涉及银泰、华数传媒、恒生电子、优酷土豆、华谊兄弟、陌陌等多家上市公司。

  一份来自投中集团报告数据更是显示,BAT和小米、360等五大互联网公司,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资规模预计达到300亿美元。

  即便如此,这些项目也不过是巨头投资棋盘冰山一角。一名参与投资法律支持的律所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公开的投资合作,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有很多巨头物色、接洽甚至达成协议的公司,都并没有公开。“有的标的公司,实际上与多个公司在谈,或者有的要求保密。”

  腾讯投资并购部副总经理李朝晖在一次投资论坛上表示,每年都会做几十个投资,但看过的项目实际上有几百个。

  实际上,腾讯投资部操盘的产业共赢基金,也只是腾讯的投资平台之一,主要关注国内互联网、游戏、社交等中小创业公司投资,帮助腾讯拓展开放平台生态。除此之外,腾讯还有多个海外注册的投资平台,腾讯对大众点评网、京东、58等多个公司投资,都是通过不同平台进行。

  除了亲自出阵外,巨头还会支持或者联合自己投资公司,再继续投资其他第三方公司,通过平台+二级平台公司方式,形成环环相扣的投资效应,这也使得巨头生态盘子,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2014年腾讯投资大众点评,并向后者开放了自己的移动入口服务。腾讯还与大众点评联手,投资了智能WIFI服务场所迈外迪,与阿里系投资的树熊网络,形成对垒之势;腾讯投资了58同城,而后者则投资了社交软件陌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因为资金实力雄厚,巨头参股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这些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投资更加广泛,有时候投资的企业,甚至是巨头竞争对手,从而使得巨头获得曲线包抄效果。比如,腾讯2010年投资了DST,DST也是阿里、京东、新浪和陌陌等公司投资方之一。

  通过多种渠道、方式的投资收购之后,互联网生态的流量和用户,基本被圈在了三大巨头的生态体系之内。

  赌的是未来

  “互联网本身产品和技术方面创新,已经相对平稳,资本越来越活跃。”对于巨头频繁并购,资深互联网人士谢文认为,传统互联网发展已经告一段落,尤其是阿里巴巴上市,更是一个节点。“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网站、应用这样的概念,越来越去条块化,纵向融合会越来越多。”

  跨界、融合业务越来越多,巨头对于不熟悉、短板业务,以及一些比较注重地面的“脏活”、“累活”等,将开放给第三方合作伙伴来做,暂时无力投入的,也通过投资方式,来完成细分市场圈地。

  谢文进一步表示,虽然具体细节操作上,各家会有差异,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生态系统大方向已经无力逆转,关键看谁能够在未来的数据和用户行为争夺上,真正成为游戏规则制定者,掌握话语权。

  赛迪顾问互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耿岩则认为,随着互联网巨头盘子越来越大、规模效应形成,其创新的自我驱动力将会不足,会越来越倾向于对外收购。

  “现在大家做一个创业公司,想的就是,我的公司会不会被巨头收购。”耿岩认为,连续两年的并购、投资之后,目前互联网“站队”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独立互联网公司,已经屈指可数。

  一部分幸运儿,在巨头投资、结盟概念下,顺利IPO并收获了不错的估值。比如京东,在上市前夕,与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收购后者实物电商业务,并获取微信和手机QQ一级入口,有了移动概念之后,京东市值曾经逼近过400亿美元高点。

  但另一方面,京东与腾讯,能否真正撼动阿里电商垄断地位,依然是一个长久的疑问;打破“中心化”流量模式,对于京东、拍拍乃至腾讯,依然在探索路上。

  阿里巴巴参股投资两家公司新浪微博、陌陌,今年则顺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新浪微博在阿里入股后,开始商业化盈利,并在今年4月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成为最新社交概念股;细分黑马陌陌,则在年底IPO,成为最快上市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上市之后,还获得了阿里巴巴和58同城增持。

  当然,也有从资本市场退市,并入巨头生态体系的“失意者”。

  地图服务商高德,今年被阿里完全收购后,从美国股市私有化退市,并被整合进阿里收购的另一家公司UC。与此同时,高德在并入阿里之后,并未如外界此前预期,像新浪微博一样,激进推进商业化,相反,高德进行了业务收缩。

  时至今日,高德累积多年的底层数据优势,依然让人艳羡,不过,在表层开发和互联网服务竞争上,高德还是面临转型难题。

  而被誉为互联网格局变量的UC,在多次摇摆后,2014年最终投奔阿里怀抱。实际上,在整合前夕,UC与阿里合作,就已经展开,双方合作推出了神马搜索,UC也发布了PC浏览器产品,但在进入阿里体系之后,这个曾经的互联网入口级产品,如何赢得移动市场,依然充满未知。

  “马云给了我们3年时间,可以不进行任何商业化。”自今年接掌高德业务以来,阿里UC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多次强调这一观点。

  相比一些原本资质不错,具备上市和持久发展能力的公司,一些急速膨胀的概念公司,则更容易被捅破泡沫,最终沦为巨头试水的棋子。部分获得高额估值的公司,甚至在短短数月之后,就急转直下大幅缩水。2013年6月,腾讯曾参与领投设计电商公司Fab,该公司的估值,一度达到了10亿美元,但不到一年之后,公司就因为多次动荡、转型失败,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除此之外,因为“站队”而投奔巨头的互联网公司,看似彼此之间“楚河汉界”,存在激烈市场竞争,但实际上,很多投资标的公司之间,却存在交叉持股的微妙情况,这也使得巨头投资版图,变得更加界限模糊。

  以陌陌为例,阿里是其股东之一,并宣称在商户和广告投放方面展开合作,作为一款社交概念产品,陌陌与腾讯微信本身也有一定竞争关系,但腾讯投资的58同城,在陌陌IPO之后,也投资入股成为陌陌股东之一。

  地图业务方面,今年4月份,腾讯战略投资了底层数据服务商四维图新,而四维图新则是目前互联网地图服务主要供应商之一,包括市场份额最高的百度地图,实际上使用的底层数据,也正是来自四维图新。

  实际上,在很多层面,竞争巨头之间反而会进行合作。比如在电商领域,阿里独大,百度和腾讯一直未能实现突破,双方与万达联手,成立三方合资电商公司,首批投资规模就达到50亿。

  向来被认为水火不容的腾讯和阿里,其实也会有共同投资标的。马云、马化腾与马明哲甚至还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众安保险在线”。此外,阿里巴巴和腾讯今年11月份,均投资华谊成为第二大股东,而华谊方面则强调了不会偏向任何一家,“华谊不是谁的依附企业”。

  尽管在疯狂的资本运动中,不少互联网企业,都抱住了巨头的“大腿”,但这些企业,能否真正赌赢未来,依旧充满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