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412262302568.jpg

与脱媒时代共舞

唐玮 2014-12-26 23:27:00

唐玮
    黄沙大漠,落日孤烟,声声驼铃彰显着丝路的繁华。而这古老又隽永的繁华,自然催生了原始的金融服务。有一份在丝绸之路上挖掘出的唐朝小贷契约这样写道:一个叫龙会努的居民从另一个居民左崇禧那里收到30匹丝绸,月息是4匹丝绸,如果不能按月支付利息,则需每月多支付一匹丝绸;如果左崇禧在特定时候收回丝绸,龙会努必须立即归还;如果借债人讨债,那么他的妻子和孩子及其他列举的人将替他归还债务。这份契约翻译成现代金融的语言即是:年化利率是160%;债务可以随时索回,相当于一个活期存款;若展期,利率则要上调为200%;如果违约有连带的担保。显然这完全是高利贷,每一条即是霸王条款。不过,由此也可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自古有之,传承至今。
    这位叫龙会努的居民为何要承担如此之高的利率和苛刻的条约?简而言之,一是因为没有渠道,二是他个人信用无法量化。可惜这种现象,在已经具备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而整个2014年,自上到下忙碌的还是降低融资成本的活儿。
    唐朝小贷的故事,是原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龙,在就任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前最后一次演讲时所举的一个例子,他认为现在是做不一样金融的黄金时代,而他所言的不一样,即是互联网金融。
    而这不一样的金融,近两年风头正劲,犹如蚂蚁撼大树式英雄,普惠金融那般意义深远。尽管目前的体量并不足以撼动整个银行体系,但却掀起了创新大潮,在2014年更是沸沸扬扬,也让银行的负债端脱媒现象加剧,银行低收益率的存款的吸引力下降,即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和存款增速下降。同时,资产端的脱媒现象也日益纵深,银行贷款虽仍是中国社会融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比重在逐年下降。
    脱媒势不可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是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要求,在脱媒时代,如何为明者?如何为知者?在脱媒的大背景下,又有哪类金融机构会最先、最大受益?
脱媒经验参考
    它山攻玉,一贯可以借鉴的。普遍的观点是,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相似,美国银行业存款脱媒化的历史路径对我国未来存款结构的演变有一定借鉴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美国,随着通胀的加剧银行受到利率限制,竞争力下降,开始出现金融脱媒。存款人把资金从银行提出转向自由利率的金融商品,大工商企业转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而银行中介功能受限。但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却因受到的管制较少而得到飞速发展,它们可以向公众提供非常广泛的金融服务, 如抵押贷款、债券等服务可直接同银行传统服务竞争,而其自身传统非银业务如债券承销、保险、融资租赁等,商业银行则无法提供。国泰君安分析师邱冠华认为,在1980-1982年短短3年间美国活期存款占比从40%急速下降到25%,而这一情况极有可能在中国上演。
    我国提出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转变的口号业已多年,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债券,提高直接金融比重,但15年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格局并无根本改变,且有着越加严重的趋势。直到如美国那般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纵深、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发展,类余额宝诸多货币基金备受热捧,脱媒大戏才渐入高潮。
    “脱媒”大戏是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密切联系的,而这一背后的原因,是全社会资金供需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外汇占款带动了国内资金供需关系出现逆转。
    早前中国的外汇占款增速一直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出口行业也发展迅速,央行被动投放,带来了基础货币的大幅扩张,也使得银行拥有大量的可贷资金。然而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占款流入速度快速回落,尽管2014年11月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545亿美元,11月新增外汇占款数据仅为22亿元人民币,远低于10月的661亿元人民币,更与早前动辄千亿的规模相去甚远。
    这一阶段,融资重点从“如何找到需要借款的人”,变成了“如何找到愿意拆出的资金”,进而导致人们追求“个性化”融资收益的需求,这是互联网金融备受欢迎的原因,也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原因。
    显然类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伴着“门槛低、流动性好和收益高”的特点强势登场,将一部分闲散活期存款转移到了货币市场。而各类“土豪”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小贷产品也让现代龙会努们摆脱“霸道总裁”的漠视,享受起“定制”服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由于各种杠杆率指标,如存贷比、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或者摆脱不了“高大上”的负担,限制了灵活应对收复失地的空间,脱媒势不可挡。为了突破表内融资的杠杆率限制,银行在负债端推出理财产品,以及在资产端发行各类长袖善舞突破杠杆率的非标产品,并迅速发展开了。当然,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脱媒”,利率可能更高。事实上,监管层为了防风险,规范了银行理财和非标产品,社会融资成本也一度居高不下。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一直呼吁发展直接融资,他分析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嵌入在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的卖方垄断机构,2014年6月,“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3.6万亿元,按照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3个百分点计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获得利息收入3.4万亿元,比2013年底增加3000亿元左右,比2000年底增加了3万亿元左右。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幅提高。在存贷款机制的作用下,中国的M2数额持续快速提高,货币乘数不断放大。到2014年6月,M2与M0的比值从1999年的8.74倍上升到21倍以上,M2与GDP的比值超过了2倍,给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选择造成极大的困难。
    他强调说,必须使债券(尤其是公司债券)回归直接金融,利用金融脱媒的机制,迫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转型,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如何与之共舞
    充当加压角色的,自然是优异的客户体验、较低的门槛以及适当的创新,并已有近两年茁壮发展的互联网金融。
    金融脱媒势不可挡,而银行又该如何转型。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4)》中,银行家普遍认为,增加存款是首要压力,加大电子银行渠道的投入成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首选。
    但当了多年的“老大”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除了传统的对自身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国际化战略、控制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2014年供应链金融受到了中国银行业的广泛重视。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比互联网金融要早很多年,“但正是互联网的创新才彻底改变了金融业的风险观念。”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认为,原来只注重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资金平衡表、利润表,现在开始研究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也改变了风险控制的级数,使得供应链金融能够在线上有一个可以实现的风险管理机制。
    还有加强同业业务和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同业业务的发展重点仍然以传统的票据业务和同业拆借为主,但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创新形式的同业业务,比如“委托定向投资”、“收益互换类业务”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说,近七成的银行家认为未来应当重点发展理财产品投资管理业务,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主要是境内拆放、回购、同业存放等货币市场和境内公司与企业债券等资产。
    具体到业务,应对存款搬家,邱冠华认为,可以推出存款账户创新规避利率上限管制,作为货币基金托管人及代销人获取中间业务收入。更关键的是,由于我国大额可转让存单(CDs)市场刚刚起步,货币基金 T+0 的实现不似美国主要依赖于流动性很好的 CDs 市场,而是依赖于可无条件提前支取的银行协议存款(计入同业存款)优惠制度。若这一优惠被取消,将大幅提高货币基金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展望2015年,并非都是坏消息,即使有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加快的背景。
    有消息称包括取消存贷比和混业经营的放开的《商业银行法》修订已经提交,虽修改法律无法一蹴而就,平安证券的观点是,可能性较大的是贷存比口径进一步放松和个别银行混业经营的先行试点。
    还有大额可转让存单(CD)或推广至一般个人和企业。2014 年央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和融资难的困局,而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无疑会推升社会整体利率水平,希望未来银行需要更多依赖稳定的主动型负债,CD是一个重要方向。
    而且信贷资产证券化由注册制改为备案制后,2015年将迎来更多制度突破和两股资金入场,发行规模有望翻倍,或引入理财资金,或将资产证券化投资纳入PSL的抵质押物,均有利于市场规模。
    2015年监管层或将进一步放松坏账核销力度,加快银行资产周转速度。而且民营银行试点推广,银行破产条例有望出台。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已由深圳银监局批复开业。
    还有理财刚性兑付打破,地方政府债券和PPP债大规模发行……尽管压力重重,但不可忽视的是,2015年依然满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