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501141933394.jpg

“我们杀死了所有媒体” 恐惧与另一个隐喻

周江林 2015-1-14 22:21:00

■周江林
    2015年1月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遭到两名武装恐怖分子袭击,杀害了包括多名漫画家在内的12人。而就在同时,巴黎东部再掀枪案,枪手冲入一犹太超市劫持多人,并对警方喊话要求释放前述两名嫌犯。随后,警方强力进攻,两起武装劫持案中的3名嫌犯被击毙,另一嫌犯在逃。一场法国50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案牵动全球目光。
    事发前两小时,《查理周刊》在社交网站推特上用漫画形式揶揄了伊斯兰国领袖巴格达迪。这刺激了本来就已严重的法国极右情绪,成为此系列暴恐事件的导火索。
    巴黎恐怖袭击案发生后,“我是查理”成为全世界声援《查理周刊》共同的口号。随后,德国汉堡一家报纸因转载《查理周刊》有先知穆罕默德形象的漫画,随后遭纵火袭击。
    《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电讯报》虽刊登了引发争议的漫画的照片,但对漫画做了马赛克处理。许多美国媒体选择了“屏蔽”漫画,《纽约时报》还刊发文章:“我不是查理。” 
    1月12日,法国370万人上街举行反恐大游行。
试图成为全球媒体的审查官
    根据恐怖袭击现场视频,人们听到一名恐怖分子大喊道:“我们为先知穆罕默德报仇了,我们干掉了《查理周刊》!”记者被杀事件屡有发生,但这可能是第一次有恐怖分子公然宣称“杀死了所有媒体”。
    《查理周刊》是以连环漫画为主要形式的讽刺类杂志。它是法国媒体“嘲弄型传统”的典型,这一传统源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对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冷嘲热讽。《查理周刊》的画笔之下囊括了不同题材的新闻,自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他成为《查理周刊》的“常客”,经常被挖苦讽刺。
    右翼天主教徒也一直是《查理周刊》的攻击对象。2011年11月7日,该杂志头版刊登一幅耶稣被邀请参加“白痴晚宴”的漫画(《白痴晚宴》是1998年法国电影,每人需携一名“白痴之最”共赴晚餐,看看到底谁带来的客人最愚不可及,以此来逗乐取笑),天主教徒们认为《查理周刊》亵渎了他们的神灵。2013年,《查理周刊》又嘲笑天主教徒们的一场反对同性恋婚姻法生效的示威游行。因这些讽刺漫画,《查理周刊》被天主教徒们诟病指责,但从未受到暴力侵害或袭击。
    2006年2月,《查理周刊》出版了一套漫画版先知穆罕默德,法国穆斯林宗教领袖随即起诉报社,指责是种族侮辱;2011年11月,《查理周刊》出版了“伊斯兰教义”特刊以谴责在突尼斯和利比亚的极端宗教主义者。在这期杂志上,编辑们将穆罕默德设定成特刊主编,起了标题:《如果你不笑,鞭打你100下》。而2015年1月7日,极端的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对《查理周刊》大开杀戒——恐怖分子用枪和暴力迫使大众媒体做出抉择。新年初杂志社流血事件成为一种隐喻。
    此前《纽约时报》曾报道,今天的欧洲,已经几乎没人敢出版穆罕默德漫画了,尽管还有一些其他宗教的漫画形象和隐喻。出版商做出这一选择不是为了不冒犯少数群体,而是出于恐惧。
    2004年,荷兰导演提奥·凡·高被一个年轻穆斯林杀害,因为前者拍摄的纪录片反映了针对穆斯林女性的暴力,被凶手视为对真主的冒犯。在荷兰一度造成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公民之间关系的紧张。而荷兰司法部长在事后暗示,如果荷兰有更严格的法律禁止拍摄这一类型的电影,也许这个导演就不会死了。
    就在不久前,因电影《刺杀金正恩》,黑客威胁并攻击了索尼公司。令人担忧的现实是,恐怖分子正在变成全球最高的媒体审查官。
法国将在2022年被伊斯兰化?
    巧合的是,1月7日,2010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米歇尔·维勒贝克出版的第六部小说《臣服》,预言法国在2022年将全面伊斯兰化——届时法国总统奥朗德已是第二任期完后下台,一个属于穆斯林的党派坐在爱丽舍宫的宝座上。
    书名《臣服》显然是对“伊斯兰”的暗示,在阿拉伯语中,伊斯兰指的是对上帝意志的臣服。主人公弗朗索瓦是一个大学文学教师,在他的眼中,法国社会党、人民运动联盟两个左右大党派与一个名为“穆斯林兄弟会”的党派合为一个政体,中间派领导人贝鲁成为法国总理(而在现实中,贝鲁是中间派的民主联盟主席)。
    弗朗索瓦和一个女大学生同居,女友去了以色列,他勾勒出2022年的法国:波斯海湾的君主国们向法国的新伊斯兰学校注入大量资金;女性再也不敢袒露小腿;失业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女性都从工作场所退出……
    面对社会的突变,弗朗索瓦无可奈何。他试图继续寻找自己的信仰。从他自己喜欢的小说家足迹中还可以找到天主教的踪迹,而自己要想再回到索邦大学,不信伊斯兰教已行不通了,因为索邦大学要求教师皈依伊斯兰教。最终,弗朗索瓦臣服了,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一夫多妻;二是工资涨了3倍。
    恐怖袭击案发生时上市的最后一期《查理周刊》头版刊登的是维勒贝克的漫画头像,画中人物说“2015年,我开始掉牙,2022年,我就要过伊斯兰斋月”,在另一幅漫画上,这位作家说“2036年,伊斯兰国组织将进入欧洲”。
    法国《巴黎人报》评论,维勒贝克的新作描述了一个可恶的反面英雄人生选择。这个虚构的政治格局让读者会出一身冷汗,令人感到既恶心,又郁闷。该报问道,这难道是法国文学在自杀?《解放报》书评写道:《臣服》在思想史的年表上标志着极右翼挤进了高雅文学的殿堂。《华盛顿邮报》认为,这本书可以被当做是患有伊斯兰恐惧症的西方极右翼常做的又一场噩梦。
法国青年与恐怖组织的关系
    “制造恐惧,那才是目的;利用恐惧,从内心摧垮你们。今天,我失败了;明天,其他人会获得成功。”2008年,法国导演菲利普·阿伊姆拍摄了《秘密防御》,展示两位法国青年被卷入法国情报机构与恐怖主义组织之间的秘密战争。
    主人公皮埃尔被社会所抛弃,贩毒被抓,结识了监狱里的“圣战分子”,出狱后被训练成人体炸弹,被安排去巴黎地铁实施自爆,引发化学战;女大学生迪安娜为凑学费而出卖身体,喜欢上学校的一男生,却被抓住把柄,被迫加入法国情报局接受训练,前往中东勾引恐怖主义组织首领。
    两个年轻人各自接受了组织的培训,各自负有任务,都陷入同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秘密防御》一改法语片催眠曲一般的传统风格,而是像一把刀子一般——对法国现状的切入,对应着时政和国际格局——这是法国当下或即将到来的现实,不管你是否对此感到某种不适。
    谜底最后公布:皮埃尔是一个潜伏者,他被家人误解,忍受自己道德感的折磨,但他枪杀那个私带卫星电话的“圣战者”,完成了任务。 
    影片展示了特工的另一面,他们被训练成听命的工具,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做任何事情。比如那个在学校寻找苗子的男生,只要有需要,他可以和男女都上床,以掌握某些把柄。
    影片留了两大问题:一是恐怖主义为什么不能像天花病毒一样在地球上绝迹,而且在蔓延?二则是,地球上人类这种生物,究竟如何划分职业和等级?  
    《秘密防御》主题很古老,但观赏该片,心情只能沉郁:归根结底这世上总有些人——无论他们正义或邪恶——他们都在使用谎言和欺骗利用无辜的弱者当作工具。   
伊斯兰恐惧症笼罩下的生活
    2005年,法国导演克里斯·纳汉拍摄的《决战帝国》,影片改编自法国畅销惊险小说作者让·克里斯托夫·戈兰杰的同名小说,再次为人们展示已渗入法国的伊斯兰恐惧症笼罩下的生活。   
    影片以两条线索单独展开:巴黎相继发现了3具女尸,都是在地下黑工厂工作的土耳其非法移民,而且死者都受到严重伤害,嘴唇被割下,全身上下都被特殊利器割伤。年轻探员保罗为了在土耳其人聚居的巴黎10区有效地查案,不得不找到在这个地区很有经验的老警官、人称“土耳其通”的施费尔一起调查案件。
    3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就这样被命运的漩涡卷到了一起,巴黎土耳其区的一些秘密慢慢地被揭开。安娜在一次洗浴过后,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脸被别人换掉了,于是她逃了出去,开始调查这件事。没想到安娜看起来是受害人,后来竟然成为凶手,她在变脸手术后,记忆被反恐组织提取,她在恢复记忆之后,便开始了她邪教组织的祭祀。
    影片几乎都笼罩在一片阴郁中,连绵不断的大雨几乎贯穿整个电影。那伙恐怖分子有个奇怪的癖好,在人脸上用刀刻。而施费尔对保罗说:“像你这样的警察我亲手埋了好几个。”潮湿的恐惧在一点点消磨和吞噬巴黎人的正常情感。
    该事件共造成9名GIGN队员及13名乘客受伤,其中一名队员被炸断手;4名劫机者在马赛被杀,3名乘客在阿尔及利亚被杀。 
600万穆斯林居住在法国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在欧盟15个国家的3000万移民或来自外国的人口中,有一半皈依或信仰伊斯兰教。而法国拥有欧洲最大规模的穆斯林群体——在6500万总人口中占到了600万(有学者认为已达到800万),占法国总人口10%,其中半数已拥有法国国籍。
    2012年10月,《费加罗报》公布了其委托IFOP所做的“伊斯兰在法国的形象”的调查结果:43%的受访者认为穆斯林社区的存在对法国的国家身份是种威胁,67%的受访者认为穆斯林完全没有或者没有很好融入法国社会,68%的受访者认为穆斯林拒绝融入法国社会,当受访者被要求选择3个词来描述伊斯兰教时,最常见的答案是:拒绝西方价值、狂热、顺从和暴力。
    伴随着法国社会的伊斯兰恐惧症,极右翼的民粹主义政党“国民阵线”越发得势。
    法国穆斯林社团的力量还在于其年轻,三分之一的穆斯林居住在大巴黎地区,超过20%的人则居住在富裕的地中海边,那里几乎垄断了与马格里布国家的各类贸易。但穆斯林在法国的政治生活中仍身处边缘,许多人抱怨在职场上普遍受到歧视。这样,使得法国穆斯林与本土法国人造成了社会的高度紧张。
    在谴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残忍行径的同时,需要重新反思全世界媒体的伦理尺度。
    穆斯林与西方世界的冲突源于两种文明之间的鸿沟。如果滑向一个极端,让·保罗·萨特的警言“他人即地狱”很确切。在各大文明的冲突之间,他者文明,便是每一个种族的噩梦。
    当然,用暴力手段去消灭言论自由是极端不可取的。不过,对《查理周刊》来说,甚至对法国来说,这个代价太大。
(作者为诗人、《空中生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