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由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耗资数亿打造的“红包大戏”终于落幕。这场观影人数高达亿人的大戏,无论在投入规模、参与人数还是“特效”等方面,都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被认为抢了春晚的风头。更有意思的是,两大主角支付宝钱包和微信,都抢在第一时间宣布自己取得上佳票房。
红包大战,两个土豪的掌上争夺战,究竟谁是大赢家?这一轮“红包雨”漫灌之后,新的移动支付战场,又将如何引爆?
争夺除夕夜
2014年春节红包还只是微信的“独角戏”,但2015年,微信和支付宝为拼人气,在春节短短数天密集进行了多轮红包“大会战”。
在最为重磅的除夕夜,双方投入现金红包规模都达到了数亿元。当晚,全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娱乐、社交活动,几乎沦陷为两个土豪操盘的“指尖战争”:支付宝钱包“戳屏打地鼠”对阵微信“摇一摇”。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与央视互动合作,微信红包“摇一摇”在春晚多次亮相,可谓赚尽眼球,风光无限。微信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除夕当日红包总收发量10.1亿次,在红包“摇一摇”活动中,摇一摇总数为110亿次,其中在春晚峰值达到8.1亿次/分钟。
支付宝也不甘示弱。相比微信“摇一摇”主打除夕,支付宝2月22日就提前打响红包大战,一路狂轰滥炸,除夕除了资金规模最大外,马云也在除夕夜零点,豪掷99万个红包,亲自上阵为支付宝站台。
当晚在来往、新浪微博等多个阿里系社交平台,马云发布个人口令,为支付宝红包卖力“吆喝”,其零点红包总参与人数达到了2998万人。而整个支付宝,除夕夜抢红包参与人数也达到了6.8亿人次,收发总量2.4亿个,金额40亿元人民币。支付宝钱包首页,在除夕当晚也迎来峰值,点击达到8.832亿次/分钟,与微信“摇一摇”峰值相互呼应。
一年之前,红包还是星星之火,微信发起春节抢红包后,被马云戏称“偷袭珍珠港”,但2015年春节,红包已然成为支付宝和微信的“赤焰战场”。
偷袭与封杀
在这一轮红包大战中,各大社交网络平台成为各方竞相角力的战场。支付宝钱包不但发动了阿里系的新浪微博、来往和陌陌等平台,还通过口令红包方式,曲线落地微信朋友圈和群,形成了规模传播效应。
在此之前,两家公司一直都是处于相互封杀的敌对状态,尽管因为链条过长,用户体验不足而饱受非议,不过通过曲线落地的方式,支付宝红包还是在微信社交网络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与惯常单一发红包不同,阿里推出好友“讨红包”、“接龙红包”、“群红包”、“猜红包”等附加社交属性红包产品,加上传播路径向微信蔓延,阿里和支付宝全力造势,形成微信朋友圈“支付宝刷屏”局面,因此被外界视为,阿里试图偷袭腾讯社交网络腹地。
“社交尤其是移动社交,未来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最重要入口点之一。”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阿里红包大战布局,再次证明社交网络的重要性。原来电商和社交并无很强关联,对于阿里来说有电商足矣,但电商发展起来,用户获取的成本越来越高,“社交获取就可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不过,阿里这一行动很快遭遇腾讯反击。
2月2日,支付宝推出红包分享到微信、QQ功能后,仅仅数小时之后,即遭到腾讯方面反击,遭遇屏蔽,双方一度掀起口水战。支付宝指责腾讯封杀、伪开放,而腾讯则回应称,在开放方面应该对等,只有淘宝也向微信开放,双方才可以讨论相关话题。
尽管如此,阿里依然采取了多种方法,尝试社交网络传播,并突破腾讯防线。在直接分享失败之后,阿里设计出“口令红包”方式,通过图片形式,在微信群、朋友圈进行传播,突破腾讯防线。
曲线落地微信之后,支付宝还将“口令红包”向企业级用户开放。2月14日,支付宝钱包上线企业品牌红包功能,可以采取口令传播的方式发放。据支付宝介绍,春节期间包括小米、魅族、百事可乐、The North Face、阿迪达斯等多个品牌,都通过支付宝红包发放了口令红包,并进行社交传播。
不过对于阿里突围,有分析认为,相比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链条相对较长,产品复杂,体验略差,略显准备仓促,且广播属性更强。与此同时,红包大战中,虽然支付宝投入规模很大,但因为社交网络短板,在自发和二次裂变式传播方面依然效力不足。
暗战移动支付
“这次红包大战,阿里更像是打一场保卫战。”在张毅看来,虽然阿里偷袭到了微信朋友圈,但深层意义上还是在打保卫战。“PC支付里几乎是阿里一家独大,牢牢控制市场,但在移动支付上,腾讯利用微信迅速铺开市场,而且声势浩大,已经调动起很多品牌商参与。”
支付宝方面披露信息显示,这次红包大战中,其红包用户规模超过1亿人,且属于去重用户;去年10月份,支付宝曾透露,支付宝钱包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9亿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春节活动之前,支付宝也曾在双12活动中,联手线下零售超市、百货等,发起支付宝半价抢购活动,引发万人空巷局面,不过支付宝并未透露那场活动之后支付宝新增用户情况。
率先推出红包产品的微信,今年用户参与规模更是声势浩大。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参与人,尚还只有数百万人,也未进行更多推广,最高峰除夕参与红包活动规模为482万人次。今年春节,腾讯并没有披露参与人次,但从红包收发单量,可以粗略比较。去年红包拆开峰值为2.5万个/分钟,今年曾飙升至165万个/分钟。
对于微信支付用户规模,腾讯表示,目前暂时不会公布。该公司去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有4.68亿,同比增长39%。
不过张毅认为,通过春节红包活动,短短几天微信就能获得数以亿计的移动支付用户。“当然,这些用户未来未必都能成为活跃用户,但如果按照15%-30%活跃用户比的话,微信移动支付活跃用户也会有过亿规模。”
“如果说去年微信红包一家独秀,只是为了圈微信用户的话,今年红包大战,则双方实质是再圈移动支付用户。”张毅认为,支付已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商业化大动脉,电商、O2O、金融、游戏等商业模式,都可能从此衍生,所以围绕这一块场景的用户争夺将会更加激烈。
广告植入新玩法
除了支付广告、宣传效应外,花样翻新的红包玩法,也成了移动商业化试验场。
以微信红包为例,除了教育用户绑定银行卡、进行移动消费外,面向企业、社会化活动的社交传播、品牌营销等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微信商业化两年来一直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去年朋友圈广告,今年红包大战,有可能加速这一进程。
通过“摇一摇”方式,腾讯在红包发放中“植入”了多家品牌广告,包括京东、陆金所、泰康人寿、微店等多家公司,实际上,今年微信红包活动也正是由这些厂商提供。
不过,腾讯方面一直未透露企业参与红包投放规模。
相比之下,用户在“朋友圈”驻留时间更长和活跃度更高。摇一摇虽属同一序列,但随机和即时性更强,并非一个高黏度功能,通过互动和场景触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与央视合作,“摇一摇”的商业化潜力,依然不容小觑。
实际上,在本次央视春晚之前,微信就曾与湖南卫视等合作,试水“摇一摇”商业化。
与此同时,微信还大量试水“消费券”发放,这些消费券如果在合适的活动和场景下,接入微信支付和店铺系统,微信就有可能重新切入到电商系统里,与“支付宝”乃至淘宝,进入同一赛道。
在分享落地的“朋友圈”和“群落”,随着自身商业化的驱动,微信又将如何清理打扫,在对手干扰和竞争,在开放与商业化之间,又将如何平衡,依然是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