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桂兰 两会报道
一则银行未来可获得券商期货牌照的消息打破了金融江湖的格局,利空“主角”券商该何去何从?
事实上,从分业到混业是个逐渐渗透的过程。从国外经验看,美国自1994年开始逐渐从个案渗透混业,直到1999年底才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确立金融混业经营。国内也是如此,目前尽管银行不能从事证券业,但大的银行也都通过海外设立公司,再以合资券商的身份进入券商行业。
国元证券董事长蔡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控股券商和给银行发放证券牌照是两码事,预计控股券商会比发放牌照先放开。在业务放开顺序方面,预计投行业务先放开,即允许银行做IPO、再融资等服务,这短期内会对券商有冲击;而最根本的经纪业务对银行放开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券商对银行牌照暂时可能没有强烈需求,券商很多业务牌照还没有转化为业务能力以及获利能力,先消化已有证券业务牌照更重要。”蔡咏补充说。
放开投行的冲击
“混业经营是个老话题,国际上金融业基本都是混业经营的,这个方向是对的。”蔡咏说。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是放开金融业分业经营比较晚的,这与美国金融业1933年爆发的大危机有关系,当时人们都认为危机的爆发来自于混业经营造成的风险。然而,随着金融监管的强化,欧洲国家和日本的混业经营没出现大危机的问题,而且在抢夺业务方面体现出优势。
美国正是看到国外银行在其国内的业务占比逐渐提高,才迫于压力在1999年年底通过混业经营法案。而在该法案通过之前,美国的银行、券商和保险业务已经有了交叉。
国内银行虽然目前不被允许做证券业务,但较大的银行也都通过转道外资公司等方式,设立或参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在事实上存在混业业务;其中,中银国际证券在国内是比较大型的银行系券商,外资券商没有经纪业务牌照,其投行业务接到过中国水电等大单。
据悉,混业经营一般就是两种模式,即金融控股和全牌照。在金融控股模式下,银行、券商、保险分设公司,全牌照模式下则是各业务分属不同部门。
“从国内分业监管的格局来看,银行控股券商的放开要早,对银行放开券商牌照要晚一些。从业务上看,可能主要是向银行放开投行和经纪两大业务;单从投行业务来看,以后实行注册制了,银行也可以作为中介向交易所保荐IPO项目和再融资项目。这样的话,相当于中介机构多了,短期会对目前的券商造成一定冲击。”蔡咏称。
然而,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是两个风险体系,商业银行在获得投行牌照后能否经营好还是个问题。国际上做得出色的投资银行大多不是银行系。“券商是在风险可测可控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业银行做投行业务长期来看不一定能做过券商。”蔡咏如是说。
对于经纪业务,蔡咏表示:“这是券商最基础、最根本的业务,就像银行的公众吸储业务,这个业务的放开需要一定时间。经纪业务牌照放给互联网可能更快一些。”
东方财富拟收购西藏同信证券70%股权,大智慧控股湘财证券,目前,网络公司对券商的收购已经有了案例。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互联网+”的提法,券商牌照会进一步向互联网开放。
出路在哪里?
券商对交易通道的垄断正在瓦解,牌照红利必将减退。
“这两三年券商出现的新业务很多,从过去的四五项发展成30多项,券商也在寻找自己的出路,消化通道业务的单一。两融和资产管理已经逐渐发展起来,现在每天都很忙,新业务很多。”蔡咏表示。
近3年券商新业务的发展其实并不齐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业格局。融资融券、新三板、资产管理等业务已经形成业务能力,并且为券商贡献利润。部分在传统的经纪业务、IPO保荐业务中体现出实力的大公司,在新业务下也不再抢眼;而一些小的券商由于发力一个新业务而形成集中竞争力,如西部证券、东吴证券的新三板业务。
“券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主动投资股票、债券、衍生品等的风险投资能力和设计产品的能力,这是银行欠缺的,这方面的人才目前都在券商。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还会有更大发展。”蔡咏称。
“你的钱不要存在银行里。”全国政协委员黄泽民在民建界别讨论会上表示,“相信大家都有体会,现在金融业态最主要的特征和我们年轻时的感受已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年轻时有钱就存银行,现在有钱存银行都是傻瓜。”
这是存款搬家的真实写照。利率市场化令银行拉存款的难度空前加大,且压缩了利差,银行靠存贷利差的时代在加速终结。有钱存银行这种最为初级的理财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居民的需要。货币基金在网络渠道的销售加速着活期存款的灭亡。理财主渠道的改变必然改变金融行业的格局。于是银行对券商牌照有了需求,混业经营时代开启。
相对来看,券商业对银行牌照需求不大,它们仍在消化已有的新业务牌照。继两融之后,2014年资产管理业务露头,2015年股票期权等新业务还有待发展。
“券商对银行牌照暂时没有强烈需求,未来可能需要外汇牌照,做外汇衍生品交易或‘一带一路’业务的结算等。”蔡咏表示,“券商还有很多没有利用起来的业务牌照,把新业务牌照转化为业务能力进而形成获利能力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