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提供货币供应+增加直接融资 央行“新常态”下的政策逻辑

钱秋君 2015-3-13 22:58:00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从2014年开始,央行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调控手段将频繁而多样。
    彼时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工具箱中,除了降息、降准数量型货币政策“大斧头”,还会有PSL、MLF、SLF等更多的再贴现政策“小扳手”。而被外界尊称为能够防患于未然的最高明“老中医”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口头医嘱言犹在耳:“任何货币工具的使用都不排除。”
    而2014年被热议的新手段,2015年将变得习以为常:“微刺激”、“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适时适度地预调微调将成为常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利率的预期管理,加大利率调控的政策效果。
    这也被业内人士解读成,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风险加剧的宏观背景下,“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也将会更加偏松至“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阶段,而货币政策也将进入降息降准的通道。
    但在央行看来似乎并非如此。央行认为,未来稳定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但是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还会适时推出,是否降息降准还要依据未来走势而定,而定向调控起到效果也非一日之功……《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周小川、易纲以及多位经济学、市场人士,试图梳理出央行2015年的政策逻辑。
总基调:稳健不变 
    但目前在周小川看来,央行观察货币政策松紧的程度,其中一个指标是M2(广义货币)。
    这一观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并为全年货币政策定下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但怎样算松紧适度?在李克强总理看来,货币供应总量已经确定了:“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从M2的绝对值来看,2014年末M2余额122.8万亿,若2015年实现同比增长12%,年内新增约14.7万亿,为近年来新低。
    即便如此,周小川认为也并不能改变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状况。当前货币政策能够体现一定适度的、有结构性的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向记者分析,“随着M2余额的基数不断扩大,即使近几年M2的增幅有所下降,货币供应规模也依然正常增长,每年新增十几亿元。”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M2目标的表述为下一步央行调控增强灵活性做了铺垫。
    事实上,在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向经济体注入增量资金的过程时,先找结构优化上最需要的地方注入。从初始的角度看,能够起到结构性调节作用。随后资金流动起来进入整个经济体,此时结构性作用又转变成总量政策。“所以定向调控的效果有待时间验证。”周小川表示。
    那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厘定的“12%的M2货币增速”意味着什么?
    “首先,货币增速创历年新低,意味着整体经济形势确实下行,对货币的需求不如经济高速增长期高,如果再大量供应货币,会造成货币超发,引发金融风险。”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向记者分析。其次,这说明政府意识到市场整体不缺钱,因此重点不是提高货币供应,而是让资金不要在金融市场里淤积,通过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全面降准抑或是定向降准,都意味着过去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会再持续,带给市场货币转向宽松的新的预期,未来货币宽松例如继续降准或降息的通道被打开。
    同时“新常态”不会搞强刺激,下猛药,但要改变经济运行的趋势,要稳增长,改变资金成本居高的不利局面,同时还要应对外汇占款不断减少使得流动性不足的新情况。
防隐忧:密切关注通缩风险
    而在政协委员、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钱颖一看来,中国货币政策今年会否继续放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胀形势。通胀率稳定在1%-2%间为中国决策层所乐见。
    “不能否认,在中期内,经济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通货紧缩的风险和预期。”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撰文指出,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则显示,1月份外贸进出口录得最差数值,贸易顺差3669亿元,扩大87.5%。进口下滑如此之大,被业内称为“衰退式顺差”。
    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CPI同比增长1.4%,而2月PPI则同比下滑4.8%,为连续第36个月下滑。两个数据的低迷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通缩”问题的担忧。
    “PPI持续两年为负值,意味着实体经济一直处于通缩状态,应大量去库存和去产能。”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分析称,但目前很多企业由于地方税收返还、金融支持等原因,去产能步伐一直很缓慢。
    但对于通缩的提法,央行显然比市场、学者更冷静一些。在央行监管层看来,PPI连续36个月为负可以归结为全球性压力。“包括最近一轮油价、大宗商品、铁矿石价格的下降,对PPI影响都比较大。”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事实上,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坦言,央行目前考虑更多的还是输入型通缩。
    “一方面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原油价格目前正逼近60美元/桶,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马骏表示,另一方面是大宗商品、煤炭、钢铁的下跌。据美银美林最新发布的全球调查报告《廉价石油的输家和赢家》显示,煤炭从2010年的峰值处跌了52%,铁矿石和铜2014年跌了41%和14.4%。
    但在记者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坦言,“通缩这个提法不太科学。毕竟从没有通胀压力到陷入通缩,中间还是有很长一段路,目前各项指标还算平稳。”
    孙立坚向记者给出了市场尚未讨论到的重要风险提示:尽管目前通缩风险笼罩全球经济,其实通胀风险仍然“虎视眈眈”,一旦遇事触发,通胀通缩交替,全球经济将陷入滞涨的长期恶性循环。“全球货币存量超发非常严重,大量资本用于短期投机、堆积泡沫,虽然现在看来经济有通缩风险,但一旦大宗商品暴涨,立即会引发严重通胀。因此关注通缩时,更要看到通缩通胀交织在一起,滞涨风险在不断增长。”
    对此,易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在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的同时,也会以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好流动性。在央行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恰恰是应对目前形势的最佳组合,也是政策的应有之义。
    无论如何,目前央行向外界释放的信息是,政策正从汇率调控转向利率调控,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微刺激”、“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适时适度地预调微调将成为常态,但是稳健货币政策不会改变。
    同时,从控制“量”转向更灵活的调控手段,是金融改革的努力方向。“今年央行政策的三大转变之一,就是提供除了货币供应量之外的手段,增加直接投资,比如调动资本市场、提高居民储蓄的利用率。”朱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直接投融资,“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