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雍君 陈岩鹏 两会报道
“今后,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一定是相得益彰,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称。
针对金改、互联网金融发展等问题,有30多年金融从业经验的赖小民认为,传统金融取代不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也取代不了传统金融;而要把传统金融做强,还需要鼓励培育更多的中小银行上市。
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局
《华夏时报》: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您对其发展与监管有什么建议?
赖小民:互联网金融不仅为个人及小微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融资机会,也为传统金融市场提供了更有效的改善补充渠道,同时还蕴藏了巨大的创新力量;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急剧增多后,业务经营实力、风险管控能力参差不齐;另外,还存在行业监管主体不明确、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不完善、网络技术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
我建议:一要立法;二要强化行业自律;三要出台国家级的行业标准;四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宣传和知识普及,提高风险意识;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包括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人才。
关于立法,除制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外,还要修订和完善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包括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和银行监督管理法等,使之与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性法律法规相协调。具体步骤是,在立法条件不成熟情况下,可以先由国务院在综合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制定互联网金融的相关部门规章,发布互联网金融行为指引文件和国家标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突破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界限,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政策,造成很多监管工作没做到位。因此,应设立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业务的监管主体,通过组建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局,专职履行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
《华夏时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能共存吗?
赖小民:传统金融取代不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也取代不了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现代金融借助信息技术、科学技术实现的,这是信息化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必然的一种新业态。普惠金融的很多业务,传统金融企业也可以做,当然互联网金融更快捷,成本更低,更方便,更有效。我们很多传统的金融企业,实际上也在不断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进行升级,从最早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到现在的手机银行等等。
当然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企业出现以后,互联网金融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更快。
像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就是一个传统金融跟现代金融的结合点,源头离不开传统金融,但是运用了很多互联网的手段来办银行。
民营银行要有特色
《华夏时报》: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个大难题。
赖小民:小微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问题更加突出。原因包括: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特别是在国家层面上,发达国家,像日本、德国都有中小企业发展局,支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很难到资本市场融资,创业板才开始几年,上市的企业数量还是太少。
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讲到了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财政、税收、金融部门都要支持,减税、让利、降息,同时中小企业要加强管理,提升竞争力。下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首先中小企业要练好内功、强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财务报表要规范,这是根本。第二,政府要扶植,要出台更多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第三,要发挥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等多种金融机构的作用来支持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别是要有一些贴息的政策扶植,贴息的贷款支持。第四,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此外要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行业规范。
《华夏时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出路在哪里?
赖小民:我这两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都是讲大力发展民营银行,利用民间资本,特别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社区银行。我们不缺大银行,现在大银行已经垄断了60%的金融资金。中国13亿人口才1000多家银行,美国3亿人口就有8000多家银行。
大众对金融的个性化、普惠化、特色化需求越来越高,我们的金融服务手段、金融组织架构和金融的布局还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老百姓对金融的需求。所以我认为,要加大加快大力发展中小银行、社区银行,组建一些民营资本服务中小企业的民营银行。
《华夏时报》:民营银行要如何突破重围?
赖小民:民营银行要在“小、精、专、新、特”上下功夫。做大客户它做不过大银行,要做小客户、做小产品,利用一些创新的手段。还要鼓励培育更多的中小银行上市,登陆资本市场有利于改善中小银行的治理结构,吸收更多的资金来服务实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