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上海高通高调维权,高通中国不予回应 两个高通:谁是李鬼?

张晓斌 2015-3-18 21:34:00
  本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以知识产权为营生的高通,自己却摊上了一桩另类商标纠纷。
  3月17日下午,继上海维权会后,“高通”商标拥有者、上海高通半导体公司又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声讨美国高通公司侵权15年,恶意撤销商标,并一再拖延相关司法进程。不过面对上海公司挑战,Qualcomm公司依旧保持沉默。
  一个是耳熟能详的手机芯片巨头,一个是籍籍无名的沪上民企,这场看似悬殊的角力如何开局,又将如何收场?
  两个“高通”纠葛之久
  提起“高通”,人们通常会想起一家手机芯片巨头的名字,也就是美国高通公司,这也是近几年PC没落、智能手机风靡之后,又一个因为“inside”而崛起的科技巨头。但随着一起商标纠纷案件走向前台,这一认知可能被逆转。
  一家名为“上海高通半导体有限公司”的企业,2014年开始向美国高通提起维权、诉讼,控告对方侵犯自己商标权利,并提出索赔1亿元要求。
  谁才是真正高通?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高通半导体公司成立于1992年7月,最初名为“上海高通电脑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9月更名为“上海高通半导体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字库芯片、商超仓储电子标签系统和相关物联网产品等。
  “我们在创始之初,就有高通的企业名号以及注册商标,1998年之前,我们一直是一家有名的企业。但Qualcomm公司进入中国之后,长期霸占高通商标,导致市场上出现了真假高通争论,导致我们经常被误解,甚至还有人说我们想敲诈对方。”在维权会现场,上海高通半导体公司董事长程儒萍表示。
  程儒萍称,“我们不敢做推广,做了也是白做。曾经我们向一些企业赞助高通笔记本和电子产品,对方反而以为是Qualcomm赞助,纷纷来询问Qualcomm业务。”
  实际上,两家公司商标纠葛由来已久。
  据程儒萍介绍,Qualcomm曾经也就商标转让问题通过代理在2001年、2012年给过几次报价,最初报价只有5万元。“2001年前后,上海高通半导体公司单在推广费一项,在媒体、展览会上投入就有百万规模。”程介绍。
  2012年前后,Qualcomm又一次提出了报价,并希望几个商标一起收购,价格为200万元,双方再次不欢而散,程儒萍坚持认为,上海高通半导体20多年来,产品研发投入已经超过5000万元。
  转让谈判僵持之后,围绕商标归属、效力等,两家公司在商标局和商评委等层面,开始上演“撤销”与“反撤销”之争,2014年7月之后,上海高通半导体公司更是将Qualcomm总部和上海分公司告上法庭。但迄今为止,这起诉讼没有任何进展。
  程儒萍认为,Qualcomm采取故意拖延、提出管辖地异议等方式,导致案件长时间无法进入实质审理,“目前已经陷入死循环。”程还表示,在商标问题上,Qualcomm一直是极其“蛮横”、“强势”,无视知识产权问题。“双方谈判都不对等,所以没法谈价格问题,而且我们也未必会转让商标。”
  对于上海高通半导体的指责,Qualcomm中国方面目前尚未发表任何回应。“对在法律框架下的问题,我们不发表任何评论。”该公司表示。
  又一个唯冠?
  高通诉讼,让人不禁想起几年以前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诉讼,最终以6000万美元了结了纠纷。
  此次上海高通新委托的代理方和君创业,也正是之前唯冠事件代理人,这也让人对高通纠纷案走向浮想联翩,此次是否又会因钱握手言和呢?
  但目前各方尚未表现出任何和解迹象。程儒萍在维权会上也未谈及与美国高通方面和解问题,不过对于发起诉讼维权,程强调“并不是敲诈和要钱”。相反,程数次提到,高通采用“难以找到把柄,但使人时刻感受压力”的手段实行恐吓和威胁等。
  对于上述说法,高通中国方面并未予以回应,对于是否与上海高通和解,高通中国方面也没有明确信息。
  一位接近高通中国的人士称,上海高通很多说法比较情绪化。目前案件还在司法程序之中,高通方面短期之内预计也不会有任何回应。上海高通在维权会上则抱怨,目前司法进程已陷入“死循环”之中。
  北京中美国泰知识产权事务所律师王佑楠认为,这个案件和唯冠ipad案件有很大不同,首先上海高通没有拿到0913(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核心商标,需要法院确权;其次美国高通也没有实际在芯片上使用汉字高通商标,而是在宣传营销上,把高通作为商号宣传。
  不过,上海高通在起诉状中请求,判令美国高通“立即停止将‘高通’用作其产品和服务商标的全部行为”。记者注意到,包括高通、高通骁龙、高通Snapdragon等产品说法都被波及,企业和关联企业也不得使用高通字样。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高通在此事上的风险,主要在于高通实际在哪些场合使用过了‘高通’标识,合作伙伴在高通已获授权保护的商品类别范围外,使用‘高通’文字商标,如果牵涉到上海高通的保护范围,则涉嫌侵犯上海高通的商标权。”
  目前高通中国网站上,首页基本并无明显“高通”中文字样,网站即使有提及,也主要是“美国高通”的用词。尽管如此,在行业内尤其是消费市场上,高通基本已经深入人心,诉讼纠纷是否会影响高通下一步品牌推广活动?
  “纠纷的解决途径一般包括自行和解、诉讼或仲裁。本纠纷的最终走向取决于双方的综合考量,上海高通的诉求,以及高通可承受的范围,不排除双方有可能达成商标收购转让或其他资本合作,进而有效规避商标侵权风险。”李俊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