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503252216696.jpg

菜菜:把潮流踩在脚下

吴小曼 2015-3-25 22:22:00

■本报记者 吴小曼 北京报道


    “心系远方”,不过是上班族逃避现实的一种托词,尤其是对两点一线的城市白领来说,梦想很绮丽,唯有时间变得奢侈。如何平衡工作、生活与外面世界的诱惑,用以对抗现实的平庸,菜菜无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白领的“旅行梦”。记者就她“如何做到不辞职去旅行”进行了对话。也许太多人注重旅行的形式时,反而失去了旅行的乐趣,而对于“忙里偷闲”的非职业旅行者来说,他们看重的恰恰是心中的自由。
    《华夏时报》:近年来高端旅游、个性化旅游非常流行,但对于白领等上班族来说却有些奢侈,因为它需要确定的时间,你如何做到“不辞职去旅行”的呢?有旅行作家说你是把潮流喧嚣踩在脚下,一步步踏实往前走的行者。
    菜菜:把梦想拉长,把期待延展,把时间汇成一条长河,把旅行融入生活。这个社会告诉我们太多种活法,专注自己的生活才是本质。无论是辞职还是不辞职,我们都可以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等待时机成熟,然后出发。积硅步,行千里。比如我的秘鲁之行,我称之为“圆梦之旅”。从2009年梦想萌芽,到参加一个活动未果,后来一直等到2013年,才有了机会成行。还有,就是用碎片时间去安排生活。
    《华夏时报》:尤其是“环球旅行”,往往是职业旅行家才能做到的,而你在上班、看孩子的同时,还能走遍大半个地球,一共去了多少个国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
    菜菜:对。一个长达80天的环游世界,需要职业旅行家才能做到,不辞职至少也得停薪留职了。那我就不去较这个劲啊,人家一次去够亚洲18国,相比之下我改属蜗牛好了,我一次只去1-2个国家,每年3-4个,缓慢爬个10年,也能有不错的收获了。而且,打散了分开去有个很大好处——当然,一次性去很多国家是一个谈资,但我的认知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和层面的,而每年几个,每年都在成长,每年对万物的理解又进了一步,这其中的感受和体味又妙不可言啊!比如,从一个景点必到的观光客,到刻意了解当地人文的文化观察者,再到愿意更多去了解地缘政治和历史的层面,不仅自己也是一种升华,而且我走得慢,每年平均不过2-3个国家,这个过程拉得特别长,就自然有了一个反刍回味的过程。刚开始旅行,周遭一切都是新奇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去对比,拿自己身边熟悉的惯常的事情和国外情形对比,比如人家都规矩地排队候车、出门时会给后边一位扶住门,简单地得出一些轻而易举站在道德高点的结论;再后来,渐渐会思考为什么国与国、人与人会不一样,是文化上的区别还是其他的缺失,这样渐渐对地缘历史也萌生兴趣,就有了《大不列颠慢风景》这样一本书;看的多了,习以为常,会能够理解各地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态式,逐渐宽容地对待每一种活法。这是一种平等和宽以待人的态度。我说大爱显得太拔高,但我的确觉得旅行者应该具备这样的胸襟。
    目前我去了36个国家。有很多次旅行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片段,比如捷克、秘鲁、伊朗、冰岛、英国和新西兰。每个国家都具人文特色,发展历史不同,看点也不尽相同。但因为我脑容量有限,所以我会定期排空记忆。我常说,要“搭救濒临消失的记忆”。游记一旦写出来了,我就自动释放掉一些细节,留下美好的感觉。所以最深刻的旅行,应该就是还在刻意回顾中还没有主动放掉的记忆——照这样的逻辑,非新西兰之旅莫属。
    《华夏时报》:去国外旅行,办理签证等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你是怎么制订旅行计划和行程的?
    菜菜:比起10年前,境外旅行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了。“你去哪儿玩啦”已经成了各个公众假期结束后互相打招呼的见面语。就深圳来说,的确不及有常驻领事馆的城市便捷,比如,我要申请申根签证或者美国签证,就得特地请假抽时间跑趟广州。签证申请我暗自比作不同段位,为申请个人旅行申根签证而准备资料也许就属于较高段位,比较详细和齐全,比这更高难度的段位我也尝试过,比如秘鲁,要飞上海或北京面签。不用面签的签证属于段位较低的,比较容易pass。
    制订旅行计划和行程是整个旅行中我最喜欢的环节,甚至满意度高于实际出行。因为在规划时满怀憧憬和想象,而且是梦想近在咫尺的感觉。我很享受设计行程和线路的过程,而我设计的11天英国行程和12天伊朗行程获过机票大奖,设计的泰国行程获过免费签证。
    行程设计是将点连成线,将线铺成面的过程。我是目的地导向型的旅行者,和有的人机票导向型的不同,价格不是我最先考虑的东西,我会依据假期确定出行天数,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在最想去的国家里优选。必然会有一个理由让我非常想去一个国家,可能会有折中的时候,但总体来说会选心仪的目的地。然后,才是预算的考虑。
    《华夏时报》:你说旅行是生命和环境在精神层面独特的碰撞。离开现实的生活,去一个具有强烈反差的地方,但很多地方去了却令你失望,也有作家说最好的旅行家是“心中的出走”,你是怎么选景或者避免这些心理落差的?
    菜菜:降低每次出行的期望值,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永远保持好奇的心。
    的确会有high点高但现实残酷的情况发生。能让我感到失望的多半是过度的商业开发,这在国内的景区比较普遍。还有就是人为破坏,比如过度海钓活动、触碰活体珊瑚等。现在连糟糕天气影响出行都不会对我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我就是走到哪里哪里就会下雨的类型。我去火焰山、克拉玛依都下大雨,说句玩笑话,那可能就是人家一年的降水量了。去了伊朗的沙漠地区亚兹德也下雨。
    走的地方多了以后,反差会变得并没有那么强烈,这时适当调整下关注点,那么随之改变的就可能是心情。旅行作家阿兰·德波顿的几部作品我都读了,蛮喜欢的,“心中的出走”这个比喻很恰当,我就用里头的一句引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想象能使我们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远比其本身丰富多彩。”
    《华夏时报》:你通常自由出行的方式比较多,有没有碰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有没有因准备不足和语言等方面带来的麻烦和不便?
    菜菜:因为我尽量避免惊险和刺激的意外事件,旅行准备较为充分,去的地方也不险峻,旅行中遇到的困难都不算非常棘手,能够顺利解决。旅行中最怕突生变故,比如我在斯德哥尔摩遭遇过的因暴雪航班被迫取消,在巴厘岛GPS定位系统出错夜晚暴雨中迷失于泥泞乡野小道,在马丘比丘因高反和疾跑登高而引发剧烈咳嗽却没带抗生素药物……最近发生的一次出行准备不足是在伊斯坦布尔老城晚上迷失方向,我们忘记携带酒店的名片,只有酒店名没有酒店具体地址,出租车司机要么宰客要么不知,手机导航定位连接不上,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研究街道上的地图陷入僵局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要说比较惊险的,就属在冰岛环岛自驾失控差点坡地侧翻那次,荒芜人烟,我当时瞬间产生绝望感,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完蛋了。但奇迹出现了,说时迟那时快,车后轮抓了下沙砾地面,又往前小冲了下,车子居然自己在坡上站稳了。
    《华夏时报》:另外,经常出行,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这也是很多渴望旅行的上班族关心的问题。
    菜菜:我自加入中介机构这行,前辈们一直都谆谆教导我一句话:Work hard,play harder。有几个关键词:专注力、时间管理和高效率。介绍一个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GTD(getting things done)。每周制定一个任务列表,大的项目可拆分为小的任务,按轻重缓急排序,着急且重要的先做掉,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打一个钩,中间可自我调整休息,换下脑子。
    在我女儿8个月大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变得很焦躁,而我的生活显得一团糟,毫无头绪。时间远远不够用,我远离自己心爱的书和爱好仿佛几个世纪那么遥远。我就觉得,我不想这样下去。可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就想分析看看,我的时间究竟都用在了哪里。我做了一张excel表格,列出周一到周日每个小时,我的日常时间耗用,列出来以后,我大喜过望,我发现还是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利用的,加起来也有很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