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东北经济放缓比较厉害,问题比较突出,主任带队显得比较重视。”3月26日,接近发改委调研组的一位不具名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据介绍,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日前亲赴辽宁调研,今年前两个月,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和投资增速分列全国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为摸底经济,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林念修、胡祖才、张勇和秘书长李朴民也分赴各地调研。此外,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也带队赴浙江省调研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就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番调研旨在结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现状,为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和投资强度做准备。据上述不具名人士透露,稳增长政策很快会加码。
制造业是调研重点
3月21至22日,徐绍史先后在沈阳、大连实地调研了沈鼓集团、东软集团、新松机器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东风日产(大连)公司、大船海工、本钢集团、沈阳机床、瓦轴集团、恒力石化等12家企业。据悉,这12家企业均为制造业企业。而发改委另外几路调研人马也都重点考察了工业企业的情况。
何立峰一行在江苏实地考察了SK海力士、村田电子、吴江中达集团、瑞仪光电、康力电梯、南瑞集团等企业。林念修在浙江和上海考察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中电海康、炬华科技、聚光科技、宏华数码科技、科畅科技咨询、微创医疗器械、中信国健药业、华立微电子公司和集成电路研发中心。
在炬华科技,林念修走进公司SMT贴片车间、模块车间和单相表生产车间,参观了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的自动化生产线。该公司一位人士说,发改委领导还向董事长详细了解了智能电表的市场容量和前景。
“从调研情况看,北方调研组侧重于重工业,而南方则更关注新兴领域的创新行业,但他们都属于制造业,可见中央想把制造业做强的迫切心情。”3月26日,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本报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当天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经历了近3年时间制定而成的这份规划,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十年路线图。
上述接近调研组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中国制造2025”近期将正式发布,发改委此次密集调研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以便出台配套措施,让政策真正落地。
稳增长政策或加码
在调研中,发改委和工信部多位官员均提道,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周德文说,当前经济不景气根源在于制造业的困难。
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这一数据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制造业PMI回落再次印证了经济面临下行风险,3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49.2,不及预期的50.5,创近11个月来新低,反映出实体经济持续低迷。
“包括投资在内的各项数据均显示经济乏力,今年一季度的GDP很可能要回落到7%以下,而今年的目标是7%左右,调研是要为稳增长政策做储备。”张汉亚称。
张勇在广东调研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将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和投资强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当前经济增添发展动力。李朴民在中部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亦指出,要切实加强经济走势的预测、监测,充实完备政策工具箱,研究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至于是否应该加码投资项目,有媒体报道称,从这次调研包括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看,下一次稳增长政策很可能侧重于投资。
不过,张汉亚并不这么认为,他说,目前国家已经公布了一系列投资项目,现在需要的就是把这些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李朴民表示,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围绕“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6大领域消费工程”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充实项目库,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机制。
据了解,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是指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油气、交通和矿产。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涉及总投资6000多亿元,目前不少项目已经启动。
“项目是不少,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现在地方财政有压力,债务负担沉重,尽管中央资金到位了,但地方上没有那么多配套资金,很多项目进展并不顺利。”中部某省一位财政部门的官员向本报记者坦承。
发改委表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尽快促成重大项目建成达效,想方设法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把各类资本吸引到重点建设中来。
在张汉亚看来,困扰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最大问题是融资贵,当前市场上钱少,贷款利率处于高位,“尽管今年2月5日降过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但只有0.5%,降幅太少了,即使2007年从紧的货币政策时存准才只有17.5%。”
“现在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是19.5%,要达到稳增长的目的,除非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也要进一步调整,存准应该降到17%,市场上的钱多了,利率自然就降下来了。”张汉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