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触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不足、社会融资总量萎缩后,降准如期而至,力度空前。
4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再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这是央行在2015年里的第二次降准,第一次在2月5日降准0.5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测算,目前一般性存款余额110万亿元,下调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加之额外多降的部分,释放流动性规模约1.5万亿元。招商证券则预计释放流动性规模为1.3万亿元。问题是,能有多少规模的流动性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究竟能有多少获得定向宽松的资金真的如央行希望,流向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领域以降低实际融资成本?
保驾实体经济
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目的之一自然是确保流动性稳定。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1.6%,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M2的回头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同比明显少增。”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认为。今年一季度,外汇占款余额26.82万亿元,一季度减少2521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其中3月份当月减少2307亿元,同比少增4048亿元。
在央行看来,为稳定基础货币投放,保持M2平稳适度增长,在4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合适的。“由于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外汇占款已经不再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来源,在基础货币增速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降准来提高货币乘数,以保证广义货币和贷款的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稳增长的作用。”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驾实体经济,确保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保持稳定。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保持定力,灵活施策,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而4月15日亮相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0%,创出6年新低。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均不乐观,特别是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尽管一季度贷款增加较多,但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少增,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
“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在预期之中。”此前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但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潜力和条件是存在的,增长动力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此时央行面临的是,一方面要保持平稳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要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在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看来,存准金普降1%的目的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从而使整体经济的货币量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比较平稳的水平;而定向降准1%的意图则是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时间和空间。
此前李克强在考察工行、国开行时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光有血液没有肌体,经济活不了;光有肌体没有血液,经济也活不了。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时,李克强说:“宏观政策下一步会想办法,银行本身也要想办法。你们处在关键岗位,任务艰巨,责无旁贷。”
不过,降准真的能降低实体利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吗?马骏认为,降准至少可以通过两个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一是通过增加商业银行长期低成本资金,激励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二是通过改善市场的流动性状况来降低市场利率,并部分通过预期渠道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称,降准和降息均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央行统计数据来看,3月底,银行贷款利率的平均水平只有6.83%,比去年底下降了12个基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个基点。“但企业的感受并非如此。”宗良坦言,虽然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但社会上其他渠道资金成本仍然较高,综合起来企业感觉融资成本并无明显降低。
进入实体效果滞后
“本次降准释放万亿流动性,但因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并没有准确数据说明降准对实体经济的提振力度。”多位银行分析师对此观点趋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贷款需求指数下降至64.9的低点,同期银行家问卷调查的景气指数也降至70.7,而今年一季度资金“脱实入虚”的风险依然存在。
在银行从业人员看来,出于利差收益考虑,贷款仍然是商业银行投放资金比重最大的领域,但是受实体经济不景气及不良资产飙升影响,银行“惜贷”情绪依然存在,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效果可能低于预期。
原因在于,在信用风险出现明显好转前,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难以显著上升,此前银行信贷低于预期并非无贷可放,而是主动提高贷款标准以收缩规模,因此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更有可能涌向货币和债券市场;对城商行和涉农机构额外降准,除落实中央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外,也可能与上述机构不良贷款快速上升有关。
“经济下行周期,银行会努力将资金投向实体领域,但投放贷款速度没有那么快,存在时滞,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一家国有银行信贷条线负责人坦言。换句话说,降准的流动性要进入实体经济,时间上存在滞后。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全面降准的同时,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引导资金流入“三农”、小微等实体领域,显示出央行一直以来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意愿。但企业的贷款意愿和资金的使用方向会完全一致吗?
“从资金供给方来说,银行愿意投放贷款以获取利差收益,从资金需求方看,实体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负债能否覆盖成本是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上述人士坦言,在牛市效应下,不乏企业将借来的信贷资金投向股市,也就是说,实体企业利用信贷资源存在投资和投机性成分。
既然不会一次性流入实体领域,那么,此次降准释放的万亿流动性,在牛市的浪潮中进入股市会有多少?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市场会因此受到刺激,但大批资金是否会流入股市取决于资本市场的监管。“宏观政策主要关注实体经济的运行效果,货币政策只应将实体经济的运营效果和金融风险的大小作为调控的基本方向和操作的基本依据。”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考虑上次降准和MLF(中期借贷便利)规模,在外汇占款全年零增长假设下,全年基础货币缺口约两万亿元,本次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未来还有一次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下调空间。”
对于市场的猜测,央行给出的基调是,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更加注重预调微调。“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通过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推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陆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