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308211645365.png

利率市场化 备战吸金潮。

Leo 龙葳 高和平 2013-8-21 23:11:00

央行日前放开了贷款利率限制利率市场化的第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央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由市场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资金还原成商品,其究竟价值几何,到时候会由买卖双方说了算。

“央妈”真的变脸了,不再将“儿子”呵护在羽翼之下。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信托、保险和基金急需备足“粮草”、突破瓶颈;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机会则与风险并存。

Bank 银行篇

倒逼银行进行结构改革

85日,在北京东四环附近的一家银行里,薛女士正在向大堂的理财经理咨询近期发售的理财产品。7月,央行放开贷款利率限制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正在悄然提高,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眼下的年化收益率增长还只是个前奏。

6月底,薛女士的一位朋友就在东四环附近的这家银行买了一款收益率颇高的理财产品,这让薛女士艳羡不已。于是,在手头上一笔大额存款到期后,薛女士就马上来到银行,最终选择了一款浮动收益类产品。一张放在柜台前面的卡片上有几个手写的大字:“理财产品热销中,年收益率6.2%。”过度宣扬的“高收益”冲击着投资者的视神经。

在新的利率市场化措施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提高的确正在悄悄发生。《CM华夏理财》金融资本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7家银行7月份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较上半年平均提高了12.5%。研究员戴安然认为,“年内这种情况可能会延续下去,这意味着下半年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可能还会提高。”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让各大银行如履薄冰。7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年)》预计,经初步测算,在扣除税收因素后,此次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政策对2013 年银行业净利润的静态影响为200亿元-400亿元,使利润增速降低1%1.5%,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可能降至8%左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贷款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未来利率市场化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将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步骤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允许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CD)。

理财专家建议,在新的银行投资产品推出在即,而理财产品收益率看涨的背景下,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不妨选择一些期限相对较短的产品,以保持流动性。

要加倍重视信托风险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进入“3”时代的时候,市场上也不乏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热门信托产品。然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下,信托公司享受的两大政策红利——“利率管制和分业经营”将逐步消失殆尽。

央行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市场普遍认为,在银行、保险、基金、券商、信托五大金融机构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信托公司。

利率管制和分业经营这两大政策限制了银行,却给信托公司留足了赖以生存和蓬勃发展的空间。信托公司嫁接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方和急需资金的项目方,全行业的资产规模急剧膨胀。

然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给了欣欣向荣的信托业当头一棒。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自720日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第一周内,信托公司新发行的集合信托产品环比减少3款。38款新发行产品中,36款产品公布了募集规模,平均计划募集规模环比降幅高达40%

此外,《CM华夏理财》金融资本研究中心统计,在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首周内,新发的32款集合信托产品中,有12款新成立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平均预期收益率为8.98%,环比下降0.64%。信托预期收益率的下降,显示信托业真的遇到了“大麻烦”。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信托公司的各项业务一直受到包括券商、基金在内的其他金融行业创新业务的蚕食。这种竞争的加剧在集合信托上反映得更加明显。那么,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信托产品时,又应该注意哪些因素呢?

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认为,“刚刚推出的利率市场化措施,可能会对基建类信托造成影响。在借短用长、期限错配的思路下,基建类信托可能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可能会降低地方政府通过城商行融资的成本,从而拉低基建类项目的预期收益。”

除了规避基建类信托产品外,投资者还需注意信托产品的风控措施,毕竟目前我国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有进行“刚性兑付”的义务。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信托产品时,不要把“刚性兑付”当成理由,而是应该选择那些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产品。

低风险基金要逆袭

7月下旬,央行正式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市场对存款利率放开的预期也逐步增强。存款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投资者即使把钱存进银行,收益率也会比以往提高。在各类型的基金产品中,跟市场利率相关程度最高的就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反映的是整个市场的资金供需状况,如果利率上升,意味着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偏紧,货币基金收益率自然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货币基金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密不可分。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起始于1970年止于1986年,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基金的诞生正是在市场化进程的初期即1972年,目的是规避存款利率管制。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十几年间,货币基金规模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甚至曾一度超越同期银行存款的总量。

从去年开始,货币基金逐渐成为各大基金公司抢占市场的利器,围绕着流动性的创新大战也愈演愈烈。Wind数据显示,去年12月到今年5月间,货币基金的发行数量和资产净值一度爆发式增长。目前,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占所有基金总量的14.23%,与债券型基金旗鼓相当。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货币基金支付功能的创新,货币基金规模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飞跃。

而主要投资于风险较高的资产股票型基金可能要遭殃了,它将不得不以更高的绝对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投资者对待风险资产的态度将变得更谨慎,风险偏好也将随之降低。”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如果市场利率整体上升的话,投资者对风险产品的收益要求更高,这会给基金权益类产品带来不利的影响。”

江赛春分析说,在利率上升的过程中,对债券收益率会有负面影响,而相应的固定收益类基金的收益也会降低。但长期来看,市场利率逐步上调之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也会相应提高。基金投资者的偏好会逐渐向这类产品转移。

在谈到利率市场化对基金行业的影响时,江赛春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造成市场竞争加剧,基金行业可能会在跟利率挂钩的产品设计方面推出更多创新。

普通型人身险投保更实惠

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终于迈出坚实一步。从85日起,监管放开普通型人身险的预定利率,保险公司可以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不再执行2.5%的上限限制。

已经实行了14年之久的天花板被打破,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或许喜忧未定,但是对于普通投保人来说,绝对是件好事,这意味着今后买保险会更实惠。

纷纷扰扰十多年,寿险预定利率的改革终于往前推进。为什么这么久?主要是保险公司的分歧很大,有的力挺,有的极力反对。

力挺的理由很容易理解,即便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相比,2.5%的寿险预定利率上限就已经不占任何优势,要是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信托等相比,优势就更弱了。反对者也有自己的考虑。实行预定利率市场化,会使得保单价格下降,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就会降低。

尽管有很多未知的因素,但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是大趋势,无法违背。

人保寿险总裁李良温曾公开表示:“如果实施利率市场化,传统产品价格下降虽然会使寿险公司单位产品的收入有所下降,但从动态来看,价格的下降也将刺激消费,薄利多销,提升收入总量,因此,并不会对保险公司的整体利润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保险公司也早做了准备。某大型保险公司寿险负责人告诉《CM华夏理财》记者,“过去十多年,公司已经对寿险产品做了积极的尝试,固息类产品比重已经逐步降低,开发的寿险产品更多是跟市场挂钩。”

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于投保人来说,会是件好事。因为预定利率放开后,上升会是保险公司的大概率选择,毕竟这样产品才更具有竞争力,这就意味着投保人花跟以往同样的钱买保险,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长江证券保险分析师刘俊的观点是,寿险预定利率从2.5%调整至3.5%的话,在保费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能是投保人获得的保额会比以往增加,一种可能是保单收益会比以往增加。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收益、保额保持不变,同样产品的保费就会下降。不过,由于没有直接对比,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

此次,监管只是放开了普通型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因此,只会对传统寿险产品产生影响。

所谓的传统寿险, 包括定期寿险、长期寿险、养老险等,是指签发保单时保险费和保单利益确定的人身保险,它有别于分红险、万能险等有不确定收益的新型人身保险。在理财热情高涨的当下,传统的寿险产品市场并不大。由于消费者买了之后会觉得有些吃亏,因此这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目前已经不到10%

预定利率市场化,对分红险、万能险这类新型人身保险的影响不会很大。“虽然定价利率受限,但分红险的分红比率是保险公司自由确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也未管制,这两者的自由确定使得分红、万能险的定价实际已经实现市场化,再放开定价利率影响不大。”长城证券分析师认为。

Box:利率管制和分业经营利好信托业的原因

由于利率管制,一些对投资回报率要求较高的项目不能通过贷款融资;也是由于利率管制,银行吸收存款的利率是既定的,银行不能高息揽储,业务受到限制。由于实行严格的分业制度,银行只能运用存贷款方式投融资,除了发行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不能运用信托投融资。这两大政策制约了银行,却给了信托业发展空间。

不会引发退保

市场一直担忧,放开普通型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会引发退保。毕竟放开后或将带来新保单的价格下调,而老保单的价格不变,尤其是那些新近投保的,会选择退保再以更低的保费投保。对此,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认为,引发退保的可能性很小。保险产品一经投保,如果退保,保费损失很多,换新保险产品的收益远远不抵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