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山
近来,各种学校暴力事件不断被媒体报道。据研究机构调查,学校暴力现象已不仅仅是个案,全国各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类似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日益突显,有其深刻的制度及文化根源。
学校暴力频频,到底怎么了?
“作业没写完的学生要给他交钱,写完的也要交,否则作业会被小佳撕掉还会被逼吃屎喝尿。”最近,一则安徽怀远小学生长期遭班干部勒索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热议。
据新华社消息,该事件涉事学生为语文课代表、12岁班干部小佳(化名),他从3年级开始向同学索要钱财,数额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其中最多的一个孩子称其前后共上交了1万多元。一份名为《中共怀远县教育局纪工委谈话笔录》的文件记录了多名孩子反映的上述情况。
对此,怀远县教育局称,该校班主任顾某某平时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安排使用班干部不当,导致出现问题。
山西夏县则在5月6日爆出一则某学生在厕所遭五六人殴打、头被踩进粪坑血流满面的丑闻。多家网站转载了该学生被残忍殴打的血腥视频。据了解,被打青年是当地一名学生,事发地则是一处室外露天厕所。
类似事件近年来可谓层出不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暴力事件日益蔓延且有逐渐升级的态势呢?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偏颇,可能是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之一。
现今很多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导致孩子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被人欺负,往往在入校前就怂恿自己的孩子学会打人,只要别人惹了自己,就一定要以牙还牙、动手打人。最近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就有几个父亲煽动自己的孩子打别的孩子,内容令人揪心。
由于现实压力,很多父母忙于赚钱和工作,很少能真正关心和照顾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缺失家庭关爱,时间长了形成一种性格缺失。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多少会受到影响,总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进而找目标去发泄。部分家庭存在的家暴现象,也对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其思想深处种下了暴力的种子,只要发生事情,解决的办法首先想到的就是暴力。另有一些富有家庭的子弟,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灌输了金钱万能的思想,学会了敲诈、操纵他人,导致思想走上偏路。
学校教育在思想品德方面课程设置的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放在次要位置,相关课程内容也极为粗陋,与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思想教育课程就远比我们丰富。
更关键的是,当前中国中小学实用的法律课程设置很少,平时没有这方面的考试,也没有把法律意识及相关能力作为考察学生的一项指标。
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网络游戏、影视等社会不良文化泛滥,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的内容。互联网把所有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包括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而社会和相关部门无力针对青少年这个特定人群进行信息筛选,那些可能接触到的不良信息、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很容易模仿和尝试,进而形成暴力心理,产生暴力行为。
如何解决学校暴力问题?
一切都应该以法律为起点,只有有了健全的法律,才能唤起家长、老师、社会的法律责任。
学校不应该是法律的自留地,更不应成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世外桃源”。现今社会,各方面发展速度很快,“未成年人”的思想成熟得比较早,思考的问题、做事的方法手段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几乎无法律监管的“世外桃源”式的传统治校观念已不可行。
这个问题现在应该引起重视,研究制定针对16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更为明确与适当的处罚内容及形式,让家长、学校、社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只要对别人、对社会做出伤害,就要付出相应代价的观念,努力促成社会形成青少年成长更良好的环境。
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就下发了《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全面、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将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质量。要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相关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并积极与其他各种专项教育相结合,努力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的法制教育新格局。要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但是,为什么现在还是做得不好呢?针对此问题,研究青少年法律教育方面的某学者提出,相关机构和领导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尚法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对预防学校暴力现象至关重要。学校也要依法办事,切实建构法制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格局,让学生在有法律标杆的方向上成长,是应对并最终消除学校暴力现象唯一有效的途径。
(作者系本报资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