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最近一个月,每当夜幕降临为了给妻子和7个孩子找到食物,华托尼·马桑凯便带着手电和弓箭去稻田里捕捉田鼠。田鼠既可以给他的家庭餐桌增加一道菜品,也可以帮他们换取到主食——大米。
和其他受到干旱影响的菲律宾农民一样,2月以来的干旱天气已经让马桑凯耕种的稻田基本颗粒无收。“我们有时会将这些老鼠烤了吃,但有时会将其做成阿斗波(一种当地颇受欢迎的炖肉)。”马桑凯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为了补贴这些稻农,顺便消除因干旱引发的鼠患,菲律宾政府出台了一项名为“老鼠补贴”的政策——即旱灾灾区的农民只要收集满一定数量的老鼠尾巴,就可以从政府领取相应数量的大米,兑换比例是每十条老鼠尾巴换一公斤大米。目前,菲律宾政府已经收集到了3.7万条尾巴。随着受旱稻田面积的逐渐扩大,捕鼠队伍也日益庞大,马桑凯每天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已经超过了6个小时。
然而干旱带给马桑凯以及菲律宾农民的折磨或许只是刚刚开始。据气候学家预测,2015年那个曾带给人们众多苦难记忆的厄尔尼诺似乎又要回来了。一旦厄尔尼诺真正生成,环太平洋地区几乎无一能够平静度过。而由这一恶劣气候所引发的“厄尔尼诺周期”也将再一次搅动全球农产品市场。
“圣婴”降临
5月12日,澳大利亚气象局在其官网上宣布,厄尔尼诺已经到达太平洋热带地区,这是5年来这一气候现象首次现身该区域。由于此次厄尔尼诺出现的比往常更早,这或许意味着此次周期将持续更长时间,对这些地区的影响也更加持久。
就在澳大利亚气象局宣布发现厄尔尼诺正在生成后一天,日本和美国的气象预测机构也发布了相同的信息。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表示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已经持续6个月较常年同期温度高出0.5摄氏度,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形成。
太平洋沿岸的三大气象机构的一致表态再一次为厄尔尼诺的降临敲响了警钟。
厄尔尼诺来源于西班牙语,其含义为“圣婴”,然而他却是一个有着坏脾气的“婴儿”。它的到来不仅会使热带环流和天气气候发生异常,还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两种极端的天气现象出现:如干旱和洪水;高温和冰冻。“圣婴”大约每2-7年降临一次。据历史数据显示,1950年以来,“圣婴”一共光临过地球13次。而其中1997-1998年的那次最为严重。据NOAA数据显示,那次厄尔尼诺事件至少造成了2.4万人死亡,全球经济损失达340亿美元,而仅美国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0亿美元。而距离最近的那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2009年,那一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近15%,并引发了粮食危机。
目前,在最先受到此次厄尔尼诺影响的地区——菲律宾有一半的省份都受到了旱灾的影响,作为这些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和玉米都有可能出现50%-100%的减产。“旱灾已经持续了3个月,如果这样的天气继续下去,我们下一季的农作物也将无法播种,这很有可能导致我们全年无收。”菲律宾政府一位负责农业问题的专家杰德·梅西亚斯说,“也许我们现在更盼望出现一场台风。”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净进口国,菲律宾一直是亚洲最容易遭受国际粮价变化冲击的国家之一。“干旱天气将有可能会破坏菲律宾政府降低通胀的努力。”野村控股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受干旱天气影响,菲律宾比索年初以来已经贬值近2%。
几家欢喜,几家愁。正当农民们因“圣婴”降临感到痛苦之际,全球投资者却欣喜于即将到来的“厄尔尼诺周期”带给他们的投资机会。
狼来了
历史经验提醒着全球投资者,“圣婴”的降临有可能意味着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的一次投资良机,但是市场也应对此保持警惕,最近的几次“圣婴”降临似乎更像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中“狼来了”的故事。
早在去年4月,“厄尔尼诺周期”就成为了搅动全球农产品市场的不安因素,乃至一度在“狼来了”的惊吓下,投资者投资农产品的收益甚至超过了债券和股票,是投资大宗市场的5倍。在已经被过度金融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中,“圣婴”已经幻化成了“魔鬼”,不断地刺激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然而,当“狼来了”的故事最终没有发生后,等待农产品市场的便是一次暴跌。自去年4月以来,标准普尔农产品指数下跌了28%。而当时最受追捧的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则分别下跌了31%、28%和25%。
虽然今年美日澳三大气象机构对于“圣婴”的降临做出了一致的预测,但是在“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发展到多强大”以及“它将持续多久”等问题上并没有取得共识。日本气象局气候预测部门认为,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可能持续到北半球秋天来临,而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气象预测机构却表示他们还无法给出结论。“没有完全一样的厄尔尼诺现象。大自然母亲总是会丢给我们一个曲线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气候分析部门著名科学家凯文·特伦伯表示。
伴随着“圣婴”诞生的时间不同,该气候现象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果“圣婴”诞生于6月,则对蔗糖的产量影响较大 ,如果在8月生成,对棕榈油、橡胶等产品影响较大。
与此同时,“圣婴”降临带给农作物的不只是坏消息,它会为南北美洲大豆主产区的大豆灌浆提供正面影响,有利于大豆丰产。历史数据显示,在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增长概率更大。何况目前美国的大豆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
除对农产品生产有直接影响外,“圣婴”的降临还会在大宗商品市场产生“蝴蝶效应”。法国兴业银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对大宗商品的走势也有一定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每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镍价平均上涨13.9%,而铜的平均涨幅为7.9%。雨季造成的运输困难,以及干旱地区对于灌溉基础设施的材料需求也将带动金属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厄尔尼诺现象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这是力量、时间和可持续性之间的一场较量。” Capital Economics资深大宗商品经济学家卡罗琳·贝恩说,“现在评估这轮厄尔尼诺周期的威力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