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拯救A股的“国家队”主力资金来了,结果却遭遇了更为猛烈的反击。最近3个交易日,A股各大指数节节败退,截至7月8日,上证勉强守住了3500点,深证已滑向10000点关口;比指数更惨烈的是个股,每天都有千股跌停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
终于等来了真金白银救市,为何仍不见起色?主力资金来了哪些?救市名单暗藏什么玄机?
7月6日,在经过一个周末的筹资备战之后,主力资金对空方的决战正式打响,在成功拯救了“两桶油”和“六大行”之后,7月7日,主力资金开始强力猛攻金融板块最为坚固的一个堡垒——中国平安,然而,遭遇的阻力更是前所未有。
最终,在爆出679亿元的天量成交金额之后,中国平安以150多万手的买单死死封在涨停板上,这一成交金额不但创下了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成交额,而且也是当日整个A股的最大个股成交额,更让投资者感到唏嘘的是,当天整个创业板的成交金额才不过447亿元。
相比于中石油2万多亿元的流通市值,中国平安的流通市值只有4000多亿元;然而,中国平安的融资余额却是中石油的近10倍,面对前来“解救”的主力资金,前期的套牢盘和融资盘趁机蜂拥而出,变身为最大的空方。与此同时,除了几只被“解救”的指标股报喜外,未受“国家队”青睐的中小市值股票普遍跌停。
7月8日,中国平安阵地尽失,一度打在跌停板上,上证跟随深跌5.9%。现在,即便不考虑场外配资和伞形信托等杠杆,仅券商融资就已经迫使国家队的此次解救行动陷入到一场艰难的攻坚战中。这真的是一个大泥潭吗?
谁狙击了谁?
中国平安的融资规模在A股无疑属最大。6月18日大跌初期,其融资余额达到最大规模的523亿元,占到了当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的2.3%。
而其融资规模占公司流通市值的比例,在大蓝筹股中也非常高,在6月19日峰值时,一度高达11.9%,同期中国石油和工商银行的这一比例约为0.32%和0.75%。除了巨大的融资盘,中国平安还积压着庞大的套牢盘,公司股价从4月中旬踩上90元/股的高位之后,在此后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始终维持在这一价位上下。
更要命的是,中国平安一直以来都是机构资金的重仓股,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股公司的比例超过10%。据Wind统计,一季度末仍有71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数百只基金持有中国平安,另外还包括险资、券商以及淡马锡富敦等QFII机构资金。
在此轮股市暴跌中,公募基金恰恰是重要的危机导体。特别是在7月7日当天,沪深两市有近1700只个股跌停,再加上700多只个股停牌,总计不过2700多只个股的A股面临极大的流动性短缺,而面临投资者赎回压力的基金,不得不靠抛售持有的蓝筹股以缓解资金压力。
这个时候,作为基金重仓股的中国平安已然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中国平安7月6日的融资盘就已经开始明显下降,当天的融资偿还额突增至61亿元,大量的融资盘平仓之后,使得当天收盘时的融资余额从前一交易日的431亿元降至397亿元;7月7日,面对强大的买入资金,融资偿还额再次放量至106亿元,而当天的融资余额也骤降至不足320亿元,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也已经从半个月前的11.9%降至目前的6.8%左右。
正如此前市场人士所预测的那样,那些仍旧持股的套牢盘成为这个市场的最大空方,也将成为国家队主力资金这一轮解救行动的最大阻力。据《证券时报》统计数据,7月7日参与解救中国平安的主力资金达到130亿元。
面对强大的卖盘,数以百亿计的主力资金最终泥牛入海。谁被狙击了呢?
证金公司加杠杆
在这场消耗战面前,积极响应者众多,然而目前为止能够真正拿出真金白银的只有各家券商支持下的证金公司,而证金公司则希望通过加杠杆的方式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在7月4日21家券商联合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将以2015年6月底各自净资产的15%出资,合计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ETF。很快,1280亿元资金已划拨至证金公司的账户。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7月3日曾表示,证金公司将进行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240亿元增资到1000亿元,然后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扩大规模。据上海证券行业分析师屠骏预估,证金公司增资之后,根据金融机构10倍杠杆倍数计算,融资规模预计可达1万亿元。
随后的7月5日晚间,更为重磅的利好消息发出,证监会决定要充分发挥证金公司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维护市场稳定的能力,最为关键的一句话是:“央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证金公司流动性支持。”
这相当于央行给证金公司开具了一张无限额的信用卡。但上善若水投资总监侯安扬显得较为审慎,在他看来,这一重大消息是通过证监会的名义发出来的,央行方面并没有明确表态;而在此前,周小川曾经在公开场合一再强调“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核心原则,也让市场担心,金融系统是否会主动去蹚中国股市的浑水。
这一消息直到7月8日才得到央行的官方证实,央行新闻发言人当天表示,央行将积极协助证金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
同一天,保监会也发布通知,表示将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的监管比例,其中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上限从此前的30%提高到40%,前提是必须增持蓝筹股。
按照目前能查到的公开交易数据,这些机构资金买入蓝筹股基本都是通过机构席位,7月7日的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交易名单当中,来自机构席位分别买入了115亿元和30亿元。根据Wind统计数据,在7月2日到6日对中国石油的护盘中,证金公司账户总计买入了29亿元,而另外一家护盘主力中信证券北京总部买入则超过了33亿元。
除此之外,中信证券北京总部在7月6日和7日之间还大量买入了平安银行、洋河股份以及中航动力等个股,当日的买入金额基本都超过50亿元。
而作为市场最为关注的证金公司,目前尚无法追踪到其买入的个股,不过,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7月8日表示,证金公司将在继续维护蓝筹股稳定的同时,加大对中小市值股票的购买力度,以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同时,证金公司启动了发行新一期短期融资券的工作已经得到公司董事长聂庆平的证实。
危险的泥潭
证金公司还在补给“弹药”。证监会7月8日发布消息称,目前已经通过股票质押的方式,向21家证券公司提供2600亿元的信用额度,用于证券公司自营增持股票。
然而,被拉入“国家队”的券商现如今已自顾不暇。
据Wind统计,从6月15日到7月8日午盘,23家上市券商的平均跌幅为29%。而从目前可查询的信息看,从7月6日以来的国家队主力资金介入个股中,并没有这些券商股。
相比于银行股,券商股的流通市值要小得多,但是麻烦在于这些券商股却拥有着比银行股还高的融资盘。截止到7月7日时,23家上市券商的融资余额仍有1223亿元;其中,中信证券的融资余额为295亿元,占到其当日流通市值的12%左右,海通证券目前的这一比例也高于10%。
眼下,券商自营业务买入大量蓝筹股的同时,其自身的流动性同样正面临着考验。
此前,市场最为担忧的是,如果任由个股连续跌停,将危及券商的融资盘,进而将危机传导至为券商融资提供资金的银行理财资金。现在更为迫切的是,个股的下跌潮还危及到了券商的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据Wind统计,目前97家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券商中,尚未解押的股权还有641亿股,参考市值为1.14万亿元。
7月8日午后,只停牌了半天的海通证券复牌,和中信证券一样,重申了自身的流通性充裕,并释放了包括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股权激励等系列利好。市场并不领情,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在内的19家上市券商股7月8日跌停。
“救火”主力资金现在面临的麻烦越来越多,半个月前的场外配资盘危机,如今不但殃及整个A股的现货和股指、香港恒生指数、美国的中概股,甚至连商品期货市场都已受到严重冲击。
目前已有经济学者开始担心,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问题会通过券商传导至银行,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人民币汇率稳定。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甚至判断中国在这次救市之后,极有可能出现人民币汇率的更大幅度贬值。
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的担心更为直接,当金融股中的外资在救市中获利出逃,再遇上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哭都来不及”。
是救市策略错了吗?“国家队”资金进场,结果把所有投资者变成了对手盘,一买就有更大的力量在卖。《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呼吁,打蛇要打七寸,既然祸首是加杠杆,救市必须先解决强平危机,惟一出路就是“熔断”,由券商“锁仓”来断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