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710222359slJAuW79xv.jpg

滴滴快的宣布融资当日Uber也传出获百度参投 打车软件融资战

张晓斌 2015-7-10 23:51:08

  本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中外创业公司正在打车软件市场引爆新一轮融资竞赛。

  7月8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现金储备达到35亿美元,竞争对手直指Uber,后者是炙手可热的跨国创业公司,目前也在中国区进行新一轮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轮烧钱大战,目前打车软件市场初步有了集中化趋势,新一轮巨头对抗格局上演。

  合并后首次融资

  滴滴快的正式宣布新一轮融资已达到20亿美元,这也是今年2月14日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以来首次融资。

  据了解,新一轮融资中,滴滴快的引入了资本国际私募基金等新的投资方,与此同时,原股东腾讯、阿里巴巴、淡马锡、高都资本等也追加了投资。不过滴滴与快的方面并没有具体透露各家投资规模。

  “新一轮融资之后,加上已有现金储备,滴滴的资金储备达到35亿美元左右。”滴滴总裁柳青在媒体沟通会中透露,未来35亿美元现金储备主要投入到中国市场,重点方向是技术、产品、大数据以及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巩固滴滴的市场。

  滴滴快的这次融资,仅仅用了两个星期,该公司还宣称,这也是目前为止互联网公司单笔规模最大的股权融资。

  连续多轮快速融资,时间之快、规模之大,也让外界质疑滴滴被资本“催熟”。对此,柳青予以否认,她坦言目前公司确实是在以“超高速”发展,不过滴滴团队已经3年打磨,对此也有清醒认识,“我们也一再提醒自己,最重要是把根基打好,如果失控的话在高速路一个石子就会翻车。”

  疯狂扩张背后

  相比互联网其他领域,在线出行已成为投资风口。

  “出租车竞争已经告一段落了,现在市场热点已经是专车和快车等新方向。”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珺认为,比较好的现金流模式已经帮助在线出行公司吸引了投资方。

  柳青则强调,多元化已经是公司战略方向。“滴滴快的刚刚合并的时候还是二元业务,包括出租车和专车,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从二元业务进入到多元业务,战略一下子宽了很多,未来还会持续发力多元业务。”

  柳青也勾画了滴滴快的新的业务版图,除了目前已经投入出租车、专车、顺风车、快车业务外,还将进一步发展代驾、智能公交业务,“我们要做一站式的出行平台,越来越多的业务会整合进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出行业务本身外,滴滴快的的野心还在进一步膨胀,包括保险、金融、整车、维修等关联衍生业务,也将陆续进入滴滴快的业务体系里。按照柳青的解释,滴滴快的慢慢会成为一个生态圈,涵盖上下游、中间环节,最终把各方力量整合进来。

  “如果我们做不了的话,就引入第三方来做。”柳青表示,涉及相关产业滴滴也会考虑投资布局。

  在柳青看来,如果是单一产品和业务,一方面效率比较低,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最终导致的就是司机和乘客对于补贴依赖,用户留存度低。同时,也会面临细分市场各个对手激烈竞争,但一旦做成了全平台,就会构筑起竞争优势,就像阿里和腾讯一样。

  目前滴滴快的主力APP主要包括三个平台:滴滴、快的和一号专车。该公司表示,因用户和粉丝差异会长期保留发展3个APP,“确保APP价值不会因为合并而有所损耗”。

  “把所有APP整合在一起需要资本的投入。”柳青表示,全平台已经成为滴滴与其他出行平台的差异化优势,而且经过3年积累已经构筑起竞争门槛。“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喊出来我要做一站式全平台的,喊这个要有底气,底气之一就是资本,没有资本的底气很难喊出做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平台。”

  按照柳青的设想,多元业务之间可以协同,在某一部门的投入,最终使得整个业务受益。但当谈及盈利的问题时,柳青更多的说法依然是“规模效应”。

  融资更像是一场比赛

  实际上,除了滴滴以外,其他几家在线出行公司,近期都在加码融资和市场营销活动。神州专车宣布获得神州租车等2.5亿美元融资;e代驾成立3年来,首次启动了代言人计划,以艺人黄晓明和宋丹丹为代言人,希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

  不过目前看来,与滴滴快的对冲最为厉害的平台依然是外来巨头Uber,后者目前在中国市场扩张非常迅速,尤其是本地化产品“人民优步”快速落地,甚至一度遭遇地方出租车抵制。

  谈及两家竞争,滴滴方面强调自己是全平台策略,与对手形成最大差异化,同时,基于中国市场也更有优势。包括柳青在内的滴滴高层不止一次以当年Ebay、淘宝之争比拟滴滴与Uber,“无论补贴还是竞争效率,中国公司一定比海外公司有效”。

  不过Uber方面也在加强本地化投入,其全球层面更是有意把中国区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包括运营、产品设计等方面,都极力规避以前。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区市场,以城市为运营实体,也颇有些“游击战”的味道,除此之外,在中国区,Uber也在开展独立融资计划。

  此前,打车软件因补贴大战成为话题,不过柳青在采访中多次淡化这一问题,“有了这笔钱以后,就算我需要大规模补贴也是可以的,一个是保持纪律性,一个是保持灵活度。”

  柳青认为,出行市场最终要依靠规模效益,“当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司机不一定靠补贴生存的。如果有足够多的订单,补贴成本也会降低。”

  王珺认为,目前在线出行车谁能够最终胜出,还远远不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