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张夏楠 张晓斌 深圳、北京报道
愁云笼罩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头上。“大家的路现在都堵死了,做不好很容易挂掉。”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近日在深圳举行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家P2P平台高管显得忧心忡忡。
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层一直全力支持和温柔呵护,然而近期态度突然360度大转弯,一连串的严厉监管新政袭来:在央行主导下,7月18日、31日分别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了平台资金银行存管、第三方支付通道和小额支付属性、5000元限额支付、开户需复杂验证手续等狠招。接下来,银监会、证监会还将分别就网贷、众筹出台细则,这将彻底改变互联网金融原有模式,业内认为八成平台将被淘汰出局,大洗牌在所难免。
被行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监管的新政为何此时出台?
“股市大跌之后,5000亿规模的P2P危机近在眼前。”8月4日,银库金融副总裁齐俊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严监在于防患于未然。
行业大洗牌
眼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创始人都在焦躁地寻找出路。
“新政一旦实施,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中关于用户身份多重交叉验证的要求,从源头和根本上就掐住了第三方支付。
P2P也同样面临洗牌。“监管时代来临,大部分平台会被淘汰。”广州e贷总裁方颂称。本报记者采访获悉,将要出台的P2P监管细则中,要求注册实缴资本5000万元,这也将成为P2P银行存管的第一道门槛。而如今3000家P2P中,绝大多数的注册资本都在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只有数十家达标。深圳一家P2P平台总裁8月4日表示,P2P进入融资赛跑阶段,“大家开始拼命寻找投资,没有强大实力平台会被淘汰”。
股权众筹也好不到哪儿去,证监会监管细则已成文等待下发,注册资本门槛也在预料之中,同样银行存管要求令其面临资本实力、合规等多重压力。
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巨震,在于新政掐中了命脉,其中,《征求意见稿》最狠的条款是:单个账户单日累计支出金额不超过5000元,年累计最高不超过20万元,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额支付被废,做大流水受限;支付机构仅限于为本人支付账户与银行借记卡转账,意味着转账功能被限,第三方支付机构转账清算功能失去;新开消费类账户、综合类账户分别需通过三个以上、五个以上的复杂验证手续;意味着第三方支付业务根源上受限;重申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意味着与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的路被堵死。
“强调第三方支付的通道属性,限制金融机构属性,对具有账户体系的第三方支付影响较大,限制账户的每日最高支付金额,进而减少用户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金沉淀。”投之家CEO黄诗樵认为,央行此举在于隔离金融风险。
结果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赖以生存的最大肥肉飞了——P2P资金托管业务受限,被要求归入银行存管。
本报记者了解到,一般P2P平台同第三方支付进行资金托管合作,托管费用在10万-15万元之间,目前P2P公司有近3000多家,一个支付公司服务数百家P2P,那么一年的收入就能达数千万元;再加上交易费率抽取的佣金,构成了支付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
如今这一合作被否,P2P同样感觉到疼痛,“今后划入银行托管,银行会对注册资金、合规经营有诸多条件要求,决不会轻易为一家P2P背书。”上述深圳P2P平台总裁称。
行业风声鹤唳,有人却从危机中嗅到了商机。
本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几家规模大的草根系支付公司试图与央行沟通,期望《征求意见稿》条款有所放松,而腾讯、阿里、京东等巨头们正在研究新策以发挥最大优势,并准备继续加大投入,觊觎趁机扩张势力。
风险前夜急刹车
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其实一直在等待监管靴子的落地。而监管层却迟迟在“观望”,一方面是利益博弈在继续,另一方面也是监管层在“观望”市场,但更重要的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通过互联网创新,股市场外高杠杆配资得以实现,P2P规模向万亿级目标进军;然而,股灾在6月下旬突然来袭,高杠杆转身成了罪魁祸首,最终央行只能以万亿授信证金公司作为买单代价。金融风险其实近在眼前。
方颂认为,以后监管会越来越严,第一步央行标准文件出来,第二步监管细则出台,第三步就是清查平台,“一些平台自身的风险越来越大,模式不可持续,严格监管根本在于防范金融风险”。
严防风险才是央行根本意图。P2P规模滚雪球式发展,今年全年成交量或突破1万亿元,而目前待收余额已增至2400亿元左右,兑付洪峰来袭。问题是,P2P规模还在一路狂奔,网贷之家数据显示,7月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825.09亿元,环比上升25.10%。
今年3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面对央行等各界巨头,陆金所计葵生披露,陆金所8年平均坏账率大概是5%-6%。“当时惊呆了在场人士,但陆金所是全行业坏账率最低的,所以他敢说出来。”接近陆金所的P2P人士称,全行业坏账率已远远超过这一数字,部分平台的坏账率已经高达20%以上。
P2P资金池也是监管最为头疼的问题,P2P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往往是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先通过第三方支付设立的虚拟账户,等资金全部募集到位,再划入借贷方账户。上述P2P高管在机构投资者内部会议上称,P2P加上第三方支付,实际上“击穿”了银行模式,同时规避了非法集资。
然而,银行拥有存款准备金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坏账率等繁多的监管指标,而且运营数据处于报备监管之中;但P2P接手信贷市场次级资产后,监管上则几乎处于真空,其风险可想而知。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7月新增问题平台109家,近年累计已达到895家。
齐俊杰分析认为,P2P严规刻不容缓,资金池问题泛滥、挤兑风险巨大,“但监管要注意力度和时间点,以免造成投资者恐慌抛售,产生流动性枯竭,引发金融风险”。
引流资金归正途
股灾成为血的教训,高杠杆资金入场先是导致股市暴涨,尔后出现暴跌。场外5-6倍的高杠杆配资正是通过恒生电子的HOMS系统对接券商得以实现,最终21家券商切断了HOMS交易系统,场外配资被清理。
“HOMS加券商、P2P加第三方支付,均是通过互联网创新击穿了‘银行’,而风险却处于监管之外。”上述P2P高管表示,创新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现在监管层要做的,就是券商的归券商,银行的归银行,第三方支付回归小额通道业务“原点”,P2P通过资本金门槛清理乱局,从而安分守己做信息中介。
市场此前认为,做高股市加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负债率,P2P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和提供个人消费借贷,以拯救实体经济和促进创新创业、鼓励消费。“但是实体是根本,金融只是血液,还得服务于实体经济成长。”齐俊杰称,任何国家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互联网金融过度创新往往带来看不见的风险。
金融的确在GDP当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效应,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其中服务业增速达到8.4%,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服务业当中的金融业,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增速7.7%,从9.7%增加到17.4%,金融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了2.4个百分点。
然而此轮股市下跌,对GDP又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拖累,海通证券宏观研究员姜超称,股灾令居民财富蒸发,间接导致消费增速回落,拖累2016 年上半年消费增速0.9 个百分点。
此外,这轮股灾以央行向证金公司授信万亿元、注资数千亿元收场。结果就是,以推高股市带动实体发展的思路受阻。现在留给市场的最大疑问是,P2P、众筹加上第三方支付,能否拯救小微企业,推动创新创业?
一位股份制银行行长称,互联网只是通道,金融本质还是经营风险的能力,最终都要回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上来。
8月4日,《人民日报》发文称“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同日,发改委下发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称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央行8月4日的表态则一定程度上透露了此次监管新政的初衷,央行称,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识别和处置机制,注重稳定金融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