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Uber与滴滴融资竞赛正趋于白热化。
自滴滴7月份宣布完成20亿美元融资之后,跨国巨头Uber中国业务也多次传出融资消息,近日更有消息称,中国区已经完成10亿美元融资,估值70亿美元。不过对于这一消息,Uber迄今仍未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区业务发展中,Uber一直极力强调“本地化”,其服务器、融资、管理都开始逐步实现本地完成;而滴滴则一直强调,对中国市场“更懂”是其优势,两大平台的竞赛,将如何进行?
融资10亿美元?
8月27日晚间,路透社报道称,Uber中国接近完成首轮融资,规模1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百度、中信银行、中国人寿和平安等,Uber中国这一轮融资估值规模也达到了70亿美元。
上述投资对象中,只有百度是迄今为止,Uber唯一公开的战略投资者。在2014年底,双方确认战略投资合作时,Uber与百度最高层还举行了一次媒体见面会。
Uber中国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公司一直没有披露投融资信息,也不会对这一次的融资传闻进行评论。
百度方面也未就最新投资进行确认。
在此之前,Uber中国方面曾表示,该公司着力定位本土化公司,将引入更多中国资本,未来也将在A股市场上市。
实际上,在此前Uber融资消息中,全球与中国区有所交叉,部分投资者既投资了全球,也是中国区投资者。早在4月份,即有消息称,中国人寿向Uber投资了2亿美元。不过目前尚不清楚,Uber中国区融资与全球的联动关系。
从运营架构上,Uber是一种城邦制架构,迄今已在中国16个城市落地,除了部分PR和GR在北京外,主要业务决策、运营都是各落地城市本地化完成,也即当地运营经理起到主导作用。
不过在注册公司上,则公开信息都显示为御驾(上海)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这也是Uber全球最初在上海设立的独资公司,不过迄今为止,这个注册公司股东结构未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在原有上海注册公司之外,Uber也在境内外设立了一系列公司,包括开曼Uber(China)、香港Uber(HongKong)、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通过层层控制形成VIE架构。
因此有传闻称,百度、中信对Uber的投资,都是通过开曼完成。
按照此前传闻的消息,这次中国区独立融资的时间为2个月,在此之前,已有传闻称,中信向Uber全球投资1亿美元,其中20%投向中国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区发展,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今年初曾表示将投入11亿美元。
不过对于融资进展,Uber中国方面拒绝置评,该公司发言人也拒绝透露中国区运营投入构成,只是表示Uber美国公司是其投资者之一。
由于整个中国叫车软件市场,滴滴快的已经完成整合,其他对手都相对弱小,Uber成为滴滴快的主要抗衡对手,这也导致两大平台融资备受瞩目。
实际上,今年合并以来,滴滴快的一直保持对其他平台融资优势。7月份,滴滴快的20亿美元融资号称“最大规模单笔融资”,且仅仅耗时两周时间即告完成。
相比之下,Uber中国融资启动传出已经2个月。其间,有消息称,Uber中国融资遇挫,有分析称受到滴滴快的影响,且市场认为其估值偏高。
不过,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在8月中旬的一次沟通会中称,“融资进展顺利”,柳甄还表示与平安等已经是合作关系,不过她并未透露具体的资本合作伙伴。
有意思的是,尽管Uber首轮融资收官有望,但与滴滴快的融资竞赛依然埋有伏笔。之前滴滴融资额从15亿美元上升至20亿美元,但该公司高层曾表示,还将有投资者进入,融资额还会进一步提升。近期已有传闻称,中投已参与滴滴快的追加融资。
不过滴滴方面未确认这一信息。
补贴大战已成过去
如果新一轮融资到位,新一轮补贴大战在即?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珺认为,大规模补贴已成过去。
“之前通过大规模营销和市场补贴,已经基本上打响了知名度,用户人群也基本圈占得差不多了。”王珺告诉记者,目前打车市场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补贴,专车和快车补贴额度也在逐步下降,只有新兴业务比如代驾和公交等,还有比较大力度的补贴。
在王珺看来,整个在线出行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家都在观望政策,政策明朗之前,各个平台都不会轻易进行大规模补贴,不然投进去的钱可能打水漂”。
值得注意的是,在滴滴快的和Uber的融资中,都传出了“国家队”的绯闻。比如滴滴快的方面,传出“中投”又参与新一轮融资,Uber的融资对象中,则有中国人寿的身影。普遍认为,“国家队”参与融资,有助于解决打车软件资质和合法问题。
对于“国家队”参与投资消息,目前滴滴、Uber方面都未予以确认。
在此之前,上述两大平台在各地出租车市场都遭遇过激烈抵制,专车司机被罚款数万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两大平台都在极力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政府“认可”,滴滴快的陆续与上海、珠海等地交管部门达成合作,Uber则在国内建设服务器,不过目前关于专车合法化问题,依然没有公开明确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