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盛青红 深圳、广州报道
股票型基金大放异彩的风光画面还依稀在目,而此时却遭遇净值和规模的“双杀劫”。
来自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8月底,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为7248.05亿元,环比下滑44.09%;基金份额为6688.85亿份,环比下降36%,诚然这里面还包含股基转型为混合型基金的因素。
记者根据IFIND数据统计发现,6月16日至9月17日,净值跌幅超过50%的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和偏股型)有139只,而8月18日至9月17日,则有75只偏股型基金净值跌幅超过30%。
“这段时间确实是股票型基金经理的噩梦,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类自下而上选股的基金经理,我相信很多公募基金经理跟我有类似的感受,反而是那些技术派可能会好一点。”一位明星股基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而另一厢,在A股疯狂巨震之下,资金的风险偏好也逐渐降低,固定收益类产品崭露头角。记者从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处了解到,大量机构资金开始向债基、保本等固定收益类产品避险。
股基沦陷
相比牛市上半场多只偏股型产品收益翻倍,8月份股市的再度下挫已让股基风光不再。
IFIND数据显示,6月16日至9月17日,汇添富旗下汇添富社会责任混合、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跌幅分别为61.25%和60.88%,今年以来的收益只剩6.87%和11.71%,而在6月15日以前,这两只基金的年内收益都在180%左右。而在上述时间周期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多为低仓运行的基金,例如中欧瑾泉灵活配置混合A区间收益为23.06%,根据数米基金宝显示的股票仓位则低至2.34%。
从首募的规模和进程来看,股基显然提前进入寒冬状态。根据公开信息查询,近来频频有股票型基金发布延长募集期公告,就连一些实力颇佳的基金公司产品也同样难逃此运。
9月17日,上投摩根医疗健康股基发布公告称,该基金于8月20日开始募集,原定于9月18日结束募集,最后决定将募集期延长至10月16日。
华泰柏瑞激励动力混合基金原定于9月17日结束募集,近日发公告将募集期延长至10月23日,中欧潜力价值基金将募集期由9月14日延长至9月25日。
“现在新基金首募确实比较难,我们刚刚结束募集的一只混合基金规模5亿份左右,如果是放在股灾以前,50个亿不成问题。”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区域总监告诉记者,“不过现在存量基金的规模经历了大规模的赎回以后,基本稳定下来了。”
A股这一轮非理性下跌,不仅给投资者上了一堂深刻的风险控制课,给公募基金经理也带来了重重一击。
“就后市策略来说,第一点是积极调仓,市场不大看好创业板,所以每次有反弹也是在调整创业板,主要调整前期概念性强的但是业绩出不来的产品。第二点,在调整多的时候还是会积极买入蓝筹股,希望逐步做到这个组合是均衡的。”一只净值跌幅超过50%的股基经理跟记者交流时坦诚,“这轮整体受伤是自下而上选股的这一类投资经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被平仓的大的机构、私募投资经理,他们大多都是从公募出来的。”
固定收益成避风港
随着全球股市大幅下挫,A股也从5000点降到3000点,甚至几度跌破3000点关口,全市场的风险偏好开始降低,大量资金开始寻找避风港。
美银美林近日公布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由于对新兴市场的担忧,投资者的风险资产偏好在9月份急剧恶化,基金经理们对全球股票资产的配置降至3年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基金经理对现金配比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对债券的配置也因避险情绪的上升而受益。
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7、8两个月,在数量只增加了2只的基础上,债券基金净值规模累计增加了933亿元,总规模已累计达到4546.6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近两个月,从偏股方向基金流出的资金回流至固定收益类产品。
“7月以来,很多机构资金又开始青睐我们的债券类基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银行理财。”深圳某债券型基金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银行理财收益看似还坚挺,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前期的资金收益,随着市场利率的下行,银行理财收益也会渐趋下行。现在很多银行理财资金也寻求我们的专户委托投资债券类产品。”
而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也取得不俗的业绩。据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过10%的债券型基金有196只(A/B/C分开计算),其中有10只债基的收益率超过20%。
而从公募基金报审的产品节奏来看,未来固定收益产品也是其重点布局方向。据中国证监会9月11日公布的数据,8月以来,基金公司合计上报待批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至少15只,而在整个上半年公募发行成立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债基、保本和货币型基金)数量仅17只。
“债市或将维持前期震荡走牛的趋势。考虑目前偏低的信用利差和经济环境,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表现将优于中低等级信用债。”南方基金债券基金经理何康告诉记者,“从操作层面看,预计中长期债券的波段操作收益是构成不同组合收益率差异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