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经历一年多野蛮生长之后,专车市场终于进入“许可证”时代。
10月8日,滴滴快的在上海宣布,获得上海市交通委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发布的第一张专车平台许可资质。作为滴滴竞争对手的Uber,则在同一天宣布入驻上海自贸区,在许可问题上,Uber也在积极备战。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上海的许可试点,依然还是一个地方性政策,各地政策还存在很大差异化。与此同时,对于大的专车平台而言,其布局都是全国性的,所以短期影响不会太大。
上海专车“破冰”
“这一次是针对专车的,就像5月18日,是面向出租车一样。”对于这一次获得许可,滴滴快的CEO程维在10月8日媒体沟通会中透露,该公司与上海交通委合作,经过半年多时间,在9月26日由滴滴上海分公司获得营业许可。
据了解,目前除了出租车、专车业务外,滴滴还布局了快车、拼车、代驾、巴士等多个业务线。对于其他业务未来许可问题,程维则表示,未来都将纳入到依法管理中,首先要被市场检验,然后被合规合法建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放了许可证,政策监管方面,依然突出了网络平台与现有出租车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在此之前,滴滴快的、Uber等发展迅猛的大平台,在各个城市都遭遇了出租车市场抵制。
程维在媒体沟通会上解释说,上海地区的试点,与传统出租管理等有所不同,并没有制定统一价格,同时也没有约定专车数量,与此同时,在司机端如果符合标准也可以营运,“并没有要求改变车辆性质。”
至于未来全国的许可问题,程维并没有明确回应,只是表示“未来全国破局不是问题”,但目前重点不是全面开花。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珺认为,这次上海发放许可,更多是一个标杆性的意义,有一定示范意义,后续其他城市相关政策调整,或许可以借鉴,“但各个地区交通出行政策不一”。
在王珺看来,滴滴快的能够拿下首张许可,与其内资企业属性、阿里、腾讯等巨头背后支撑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阿里,在杭州和上海等地,都有非常好的政府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多家国字头机构进入,也会提供相应背书,某种意义上,政策的把握也正是这些机构投资的重要筹码。
今年8月份,市场传出中投公司入股滴滴快的的消息,相比此前其他机构更多关注点在投资规模上,中投公司的“国家队”身份更加引人注目。不过迄今为止,滴滴方面一直未有公开披露中投入股的消息。
根据上海市交通委官员透露的信息,发放了许可证之后,其他平台就存在合法问题,政府将进行严格监管。不过对于是否“黑车”说法,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态度开放,目前更关键的是能够摸索出规范来,“上海在这个问题(专车)上,鼓励创新,现在孩子已经出来,要补证,补证要有条件。”
孙建平举例说,如果其他车辆是从租赁公司过来,本来有买保险,车和人都满足相应的要求,只是没有申请,政府也应该允许来做,但如果不符合要求,“就是黑车”。
在王珺看来,目前租赁的专车可能问题不大,但像滴滴快车、人民优步等私家车性质的,依然面临一定政策风险。
专车竞赛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未能同期拿下许可,但滴滴快的竞争对手也不甘示弱。
在滴滴快的宣布获得“许可证”的同一天,Uber也高调宣布进驻上海自贸区,自贸区注册公司资本金达21亿元,此外,未来Uber还将在中国投资60亿元。对于牌照问题,Uber也表示,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将在第一时间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许可。此外,另一家专车平台易到用车也声称在积极申请许可。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在出租车打车市场白热化之后,专车成为各家竞相布局新战场,参与厂商更多,除了滴滴快的、Uber等厂商外,一些传统的租车公司比如神州租车也开始切入到专车市场。
与此同时,围绕专车市场,平台都开始进行了独立融资。Uber以中国区作为独立融资单元,神州租车成立神州专车,并以后者作为融资平台。
易观国际8月份发布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滴滴专车市场份额82%,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Uber随后市场份额14.9%,神州专车份额10.7%,其他平台比如易到、AA租车份额只有2%,值得注意的,相比第一季度,滴滴份额有所增长,Uber、神州专车等异军突起,而原来的易到,份额则下滑比较明显。
“现在专车市场集中度,也进一步加剧。”在王珺看来,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三甲竞争的局面,滴滴占据主导地位。在他看来,原来平台公司在营销、宣传、价格战和补贴等方面都有所顾忌,处于观望状态,随着政策的明朗,各平台可能会放开手脚,在业务投入的规模上,也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