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1020115433FnV5X5fpWb.png

锁定高端制造业:寻找创新转型秘笈 20余位民企老板欧洲取经

福蒙蒙 2015-10-16 23:24:10

本报记者 福蒙蒙 北京报道

10月13日,包括马蔚华、郭广昌、朱新礼、王中军、牛根生、王文京、曹国伟在内的二十余位中国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已经启程,对德国和意大利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

这已经是企业家俱乐部连续第五年举办国际访问,本次国际访问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带队。“此次德意访问代表团集合了农业、互联网、软件、地产、文化和投资等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内优秀企业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双方的了解与沟通,同时在多个关键行业中发现潜在的投资与合作机会。”马蔚华对记者表示。

此次行程安排的十分紧凑,8天里安排了20场活动,这些企业家们将与德国和意大利的企业家有多次零距离的沟通。这个年营业收入总额超过2万亿人民币的俱乐部,最终能和欧洲的企业家们碰撞出多少火花?

寻访高端制造业

“我们也在访问中寻找合作的机遇,这个事本身也推动中国企业家国际化的进程,所以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出访的一个重要原因。”马蔚华12日在出行前的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副理事长、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也对记者强调说,俱乐部国际访问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责任”,二是“学习”,三是“合作”。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军认为,中国企业转型在关键的阶段,企业都在寻求国际化合作,国际访问非常有必要。

据介绍,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访德期间,将与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机构组织——BDI举行一场圆桌会,届时,众多德国知名实体企业代表将与中国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工业4.0等热门话题,同时就如何以创新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我们在全球的第三大贸易投资伙伴。德国科学技术在全球是领先的,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以品质优良著称。”马蔚华表示。

“意大利也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我们希望这次访问,也能够学习到意大利企业家持续发展的精神和他们管理的品质。”马蔚华说,在访问意大利期间,则将与安东尼世家、百味来、倍耐力等具有百年历史的知名企业以“家族企业的传承与治理”为议题,探讨意大利家族企业的传承之道以及中意家族企业发展路径的差异。

据了解,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但意大利同时又有众多传承百年的家族企业。如何振兴中小企业发展、家族企业传承问题,正是众多中国民营企业乃至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马蔚华称,他们此行的目的也是要了解发达国家是如何在一个现代化商业制度下发展、创新进而转型的。与此同时,企业家们也在国际访问中寻找合作的机遇,“这个事会进而推动中国企业家国际化的进程”。

加快海外步伐

“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加速,不能说这些工作跟我们国际访问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它一定在因果上有一些连接。”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对记者表示。

实际上,近期意大利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的首选地——毕马威今年上半年发布研究称,过去5年中国在意收购额已超过100亿欧元,去年意大利外企收购的三分之一由中国企业主导。

从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到世界第五大轮胎企业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再到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等等,中国企业近年在意大利掀起了一股收购热潮。

而德国的工业4.0却对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组团赴德考察屡见不鲜,也有不少合作项目落地。

例如近期长春市民营企业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几倍于自身规模的国际装备制造行业领导者德国GRG集团54.98%的股权,成立GRG(中国)有限公司,并在经开区建设中德机器人产业园。

据德国驻华公使吕帆介绍,德国是中国在全球第三大贸易投资伙伴。去年,中德双边贸易总额超过1500亿欧元,德国在华投资额达到450亿欧元,但中国对德国的投资却只有15亿欧元。“这表明我们未来有着巨大的合作增长潜力。”吕帆说。

“今年是柏林墙倒塌25周年,其实柏林墙倒塌的只是一堵有形的墙,但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还面临着许多无形的墙。”10月14日,在“中德企业家圆桌会”上,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这些“墙”对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无论是中国还是德国,都是全球化的塑造者和获利者。”郭广昌认为,作为获利者,中德两国还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诉求:在未来全球化的规则制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这些仅仅依靠企业层面显然无法实现,“只有两国政府互相沟通,在这些问题上形成共识,才能让两国更好地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毫无疑问,无论是“德国制造”还是“意大利制造”,对这些民企大佬来说,都有着不小的吸引力;而这个年营业收入总额超过2万亿人民币的“富豪俱乐部”,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同样有着不小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