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11042035335efRm4zwzR.JPG

以电补煤免于亏损 神华转型盯上核电

王冰凝 2015-11-4 23:27:14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当煤炭行业以日薄西山之势堕入亏损泥沼之际,煤炭企业龙头神华集团却几乎独力支撑着煤炭行业免于整体亏损。

近日煤炭上市公司陆续出台2015年三季报,据统计,38家煤炭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和约为70.5亿元,其中中国神华净利润为165.6亿元,排名第二的兖州煤业净利润仅13.8亿元。综合中国神华的季度报,其电力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煤炭下行风险。目前神华仍在加大煤电一体化,扩大电力业务的规模。

10月28日,神华集团总经理凌文在2015国际煤炭峰会上表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神华将通过参股核电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核电牌照,寻求和储备核电开发厂址,争取2-3个厂址储备。”除了意图神华开拓核电业务,凌文透露,神华还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煤电一体化是趋势

煤炭行业的没落,让煤电一体化正在成为煤电行业发展的趋势。

在10月28日举行的2015国际煤炭峰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随着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煤炭消费以年均2亿吨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煤炭需求增速放缓或阶段性下降,将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眼看煤炭行业低迷的态势短期内难以缓解,凌文表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从2015年到2030年的15年时间里,神华将实施三个“五年规划”,全力建成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神华将通过参股核电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核电牌照,寻求小堆技术研发、制造、示范项目合作机会,实现核能技术人才储备。”凌文表示。

核电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主力,为实现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实现对外的碳减排承诺、对内的大气环境改善,核电必将是我国未来清洁能源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根据国家规划,全国核电装机2014-2020年装机复合增速将达到20%,相较火电,核电毛利率达到30%-40%,为传统火电的1.5-2倍。而据统计,中国目前核电在建机组和已建成机组已经有52台,到“十三五”末中国核电机组的总数很可能会达到90余台,总装机容量达到9000万千瓦。

核电火热,煤炭业却相当冷清。据悉,目前神华、中煤、同煤、伊泰“四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继续降价无法改变终端需求极差的现实,试图企稳11月煤价。但从秦皇岛港的市场情况来看,秦皇岛港煤炭交易仍然较为冷淡,下游电厂低迷日耗以及月末月初大型煤企调价节点,均加重了市场性采购的观望情绪。

核电产业的热对比煤炭行业的冷,加上尝到了之前推行的煤电一体化的甜头,正是让煤炭龙头企业神华集团,开始觊觎核电行业的主要原因。

以电补煤效应显现

事实上,神华目前正得益于其此前推行的煤电一体化战略。

中国神华在10月23日晚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2015年1月-9月实现营业收入1314.46亿元,同比下降31.0%。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公司归属净利润228.8亿,同降38.1%,业绩低于预期。其原因在于煤炭需求疲软导致价格大幅度下降以及经济动力不足致使发电总量减少。煤炭销售量价齐跌,电力运营毛利提升中。公司2015年Q3销售原煤278.9百万吨,同比下降18.3%,销售加权平均价下跌14.9%至301.3元/吨,煤炭业务收入(未抵消)同比下降35%,此为公司业绩大幅度下降之主因。

国泰君安分析师同时认为,神华电力业务受益于原煤成本下降,Q3平均售电成本同比下降8.6%,较售价5.9%的跌幅要小,毛利率提升之中。此外,公司7-9月新增2300MW装机量,扩展电力业务占比,抵御煤炭下行风险。“并购推动煤电一体化,改革提效值得期待。”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

为了应对煤价下跌,中国神华还计划以54亿元现金收购神华集团持有宁夏发电、徐州发电100%股权和舟山发电51%股权,进一步推行煤电一体化战略。

国泰君安认为,倘若收购完成,预计增加公司总装机量3570MW(+7.7%),权益装机量3124MW(+11%),增厚归属净利润6.14亿(以2014年净利润计算)。此外,神华集团制定“1245”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推进集团管理体制改革,此举将有利于公司变革战略和提升效率。

“神华已有超过20台、总计1500万千瓦的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到2020年,神华全部燃煤火电机组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与此同时,神华还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凌文说。

凌文透露,神华将实施三个“五年规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传统能源清洁化,实现60%以上的传统能源生产、加工、利用过程和产品清洁化;到2025年,完成清洁能源产业的布局,可再生能源、非常规天然气、氢能产业等占营收或利润比超20%,与清洁化传统能源一起提供80%以上清洁能源产品;到2030年,清洁能源产业体系、管理体系、文化建设日臻完善,相互匹配,成为在全球清洁能源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