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曼
11月9日,佳士得在纽约举办的“画家与缪斯”专场拍卖中,莫迪里阿尼《侧卧的裸女》以1.52亿美元落槌,含佣金成交价1.7亿美元,约合10.84亿人民币,这个价格不仅打破了莫迪里阿尼个人拍卖纪录,也直逼毕加索最贵名画《拿烟斗的男孩》,这一结果完全可以让巴黎艺术圈的两位“夙敌”在几十年后“一笑泯恩仇”,而最终购得莫迪里阿尼“裸女”的不是西方藏家而是来自中国的新贵——刘益谦的上海龙美术馆。刘益谦拍后称,“龙美术馆进入新的收藏纪元。”曾以大手笔购得文物、唐卡、中国传统字画而知名的龙美术馆这次却转向了对“巴黎画派”等现代艺术品的争夺,尽管他们比王中军、万达集团对“印象派”的藏购晚了几年,但一出手就直奔艺术家最具代表性作品的豪气还是引起了外界关注。
作为“巴黎画派”的代表画家,莫迪里阿尼的作品近几年在拍卖场上屡创新高。但此前佳士得对《侧卧的裸女》上亿美元的估价还是引起了西方评论的质疑,可能鉴于几天前纽约还发起了抵制雷诺阿的“裸体画”运动,这多少会影响收藏者的信心。在佳士得开拍前几天,《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吴可佳为此还采访了佳士得纽约印象派与现代艺术主席Derek Gillman先生,Derek Gillman先生认为莫迪里阿尼这几年作品上涨倒不完全是受印象派的价位影响,莫迪里阿尼之所以水涨船高,是因为他的作品存世量很少,也就是作品的稀缺性,使他具有后续潜力,而毕加索因其作品量过大,相应会影响其作品未来价格走向,而更为重要的是,《侧卧的裸女》是莫迪里阿尼唯一一幅参加过他生前个展的作品,也最女性欲望最明显的作品,所以佳士得对这次拍卖的估价非常高。
但西方藏家并没有加入到这次“天价”作品的最终争夺中,而是来自中国的藏家竞得了莫迪里阿尼的“裸女”,多少会让人有“接盘”的担忧,而印象派与“巴黎画派”在战后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完全得益于犹太家族藏家的推动,加之纽约新贵的收藏与倒手,使之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在近20年来成为市场主力,但近几年却因为当代艺术的兴起,这些作品价格有所回落,但来自中东、俄罗斯与中国的买家,却让这些作品还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价格区间。不过,对于印象派、立体派等现代艺术的审美价值近年来却有了批评的声音。纽约“抵制雷诺阿”应该是这一声音的后果。
雷诺阿作为印象派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并不像后印象派画家塞尚、高更、梵高等追求技法、结构与新的观察方法,他更注重写实、世俗风情与肉体享乐之风,所以他的“裸女”充满着健康、壮硕的本能欲望与诱惑,雷诺阿在当时的印象派画家中就是“市场明星”,他生前就获得金钱与地位,而不像塞尚、梵高要到若干年后才获得市场认可。这似乎充满了悖论,一个天才艺术家往往因超前眼光、与时代保持的距离使他们难以被他所在时代接受而致使命运多舛,而二流艺术家多能顺应时代而获得成功,但往往也会在大浪淘沙中被历史湮没。莫迪里阿尼同样是肖像、“裸体”画家,但他却在形式上吸收了非洲艺术与东方艺术技法,而在人物的内核中却保留了“自省”与诗意,这种来自个人生活的焦虑与对外部环境的不信任,甚至带着几分反色情的“裸体画”在巴黎上世纪20年代展出时,却因过于“色情与挑逗”被警察限制展出,事后有人说是毕加索的伎俩。
在莫迪里阿尼的传记电影里,也暗示了画家波西米亚的悲情人生与毕加索建立在世俗与功名上的人生摩擦,两人年岁相近,但人生观迥异,毕加索善于与有钱人周旋也知道如何迎合有钱人的趣味,而作为“没落贵族”与犹太人身份的莫迪里阿尼却难以融入巴黎的左翼文人圈,他天生的敏感与内心孤傲,都让他有别于那个先锋、前卫、理想的“巴黎沙龙”。他不幸染上吸毒,但其过人的才华却让他赢得了朋友与女人的爱,继第一位女友、英国女诗人后,小他11岁的珍妮成为他一生的“缪斯”,最后甚至为他殉情而死。而莫迪里阿尼的大量人物肖像画与裸体画就是以珍妮为原型。
电影加入了不少“狗血剧”,比如毕加索的多疑、怯懦与自私,毕加索害怕莫迪里阿尼的才华,所以处处压制他的发展,因为爱上珍妮却用自己的影响做魔鬼的交易,小人与骗子以至颠覆了毕加索的大师形象。在影片中,毕加索安排莫迪里阿尼去拜访他们共同的“艺术上帝”雷诺阿,谁知雷诺阿却嘲笑毕加索是个骗子,笑说自己的裸体太丑,是因为当时巴黎的女人长得不好看,不像莫迪里阿尼的女人高高瘦瘦,非常美。毕加索对莫迪里阿尼的诋毁没有获得成功,反而让这两人惺惺相惜,也激发出了莫迪里阿尼的斗志。他们在来年的沙龙展上将一比高低,但病魔却最终夺去了莫迪里阿尼的生命,他不到40岁就死在了他梦想与诅咒的巴黎。但他用生命为珍妮做的最后一幅画却获得了沙龙展的成功与在场人的敬意。夸张、拉长的人物比例,更突出珍妮茫然、空洞的大眼睛。有评论家说莫迪里阿尼是把自己的困惑投注在了人体形象中,画出了人物空洞无物背后的灵魂困扰,所以他嘲笑毕加索的立体人物画不过是盒子,不具有任何的思想、感情,但毕加索所代表的绘画风格却成为那个时代乃至随后几十年的审美范式,其实这也阻碍了新的艺术创新与探索,“取代毕加索”不仅是当时艺术家的目标相信也是目前很多艺术家的心愿,如果莫迪里阿尼活的时间足够长,疾病没有夺去了他的生命,相信市场对他的认可会更早,这位一生受女性宠爱的天才画家也不至于一生潦倒。好在他有女性的爱,自小受母亲宠爱,随后被情人所爱,使他在放荡不羁的外表下有着最纤弱的情感,如影片所诠释的,他在生命弥留之际对珍妮的低语,一种灵魂的低语,直至他的缪斯最后也随他而去,这是真人版的爱情神话。
莫迪里阿尼作品如此鲜明的形象很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受前苏联“社会现实主义”绘画影响,在中国的影响并不像毕加索、马蒂斯等,记得上学时,很多同学还因其“颓废”被批评为资产阶级小情调,如今莫迪里阿尼能得到中国藏家的认可,说明藏家的审美在发生变化,他们已经从肉欲与享乐转向了“神经质的精神性审美”,并最终呈现出多元性,如果这样当是一种可喜变化。
不过对于艺术投资来说,争夺天价拍品其实是这些大鳄的一种“志在必得”的游戏心理,而拍卖行无疑是懂得营造氛围的高手,因为氛围无疑可以激发他们的掌控力,成交数字往往能代表一种权力身份,但对于真正的藏家来说却不管用,因为藏家追求的不是价格而是艺术的“发现乐趣”,其次还有一种捡漏的心态,而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与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