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12091518019WNx8fbPl4.png

创新基金 动了谁的钱袋子?

黄嫀淓 2015-12-9 17:18:24

创新如果演变成一场“冒险游戏”,最终只有两败俱伤。

三季度,117 只杠杆股基三季度平均价格惨遭腰斩,跌幅最高达到76.86%,另有杠杆债基净值损失超过九成,分级基金投资者“伤情”之重可见一斑。作为分级基金发行“大户”的基金公司,日子也不好过。深圳一家上半年狂发分级基金的公司,规模一个月内缩水了57%。“千亿俱乐部”的凳子还没坐热呢,就被除名了。

有人说,在金融业,无序的创新最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一家机构为此“买单”,可能会全行业“买单”,最终很多人一起“买单”。分级基金“惊魂记”,讲的正是这样的 “故事”。康有为所言,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太平盛世,基金创新已大开方便之门。谁能成为“尊贵者”,还要看各自的功力吧。


创新过了头,风险就会暴露。随着“暴力牛”戛然而止,创新“用力过猛”留下的各种“奇难杂症”开始暴露。最“红”创新产品分级基金审批被叫停,应引起市场反思。

正如一家基金公司回复《CM华夏理财》采访所言: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风险,而不是放大风险,放松风险的约束条件去做创新,最终有可能会为风险买单。

本应是投资者与基金公司“双赢”,如果演变成两败俱伤。谁之过?


发起式轰炸,玩得下去吗?

发起式基金有了新的玩法。

今年6、7月份,天弘基金连续发行17只产品,每只产品均自购1000万份额,每只产品均募集一日即告成立,成立时份额大多只有1000万,持有人仅天弘基金一户。为此,天弘基金一口气投进去1.7亿自有资金。如果加上上半年发行的3只发起式基金,天弘基金今年以来投进自有资金逾2亿元。

发起式基金屡见不鲜,像天弘基金这样的大手笔,实属罕见。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天弘的发行策略获得了成功。17只产品在6月30日以后成立的指基份额实现增长,虽然绝对数量不是很大,但增速较高,如天弘创业板指数基金从成立时的1000万份增加至2006万份,增长超1倍。其中,天弘中证500和天弘中证300是天弘基金两只1月20日成立的发起式产品,规模分别达到6.22亿、4.84亿,虽然较6月底较大规模缩水,但仍比成立时的1023万及1000万实现60倍和48倍的大幅增长。

济安金融副总经理王群航为此“点赞”。他认为,基金公司出钱,让基金先成立,然后依靠持续营销去做大规模,这种做法“才是真正的发起式”。天弘作为互联网公司,能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而不依靠传统的银行、券商和第三方做发行,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发起式基金主要是通过“利益绑定”,能为基金带来更好的投资业绩。大量统计显示,这样的实践基本失败,曾经的发起式基金与普通基金相比,业绩并没有体现出优势,因而也没有发展壮大。最终,只是成为了基金发行的“噱头”。

天弘基金的做法与此不同。以往基金公司的自购,绝大多数是低风险产品,天弘自掏腰包一亿多,购买权益产品,“有哪个公司肯把这么多钱拿出来?”王群航认为,这是一种魄力。

也有部分基金业人士对天弘基金的做法有所保留。一位有十余年从业经验的基金业人士指出,“天弘模式”有不少的“BUG”。

比如,指数基金是工具型产品,发行在低位会很好做,规模增长不成问题,如果时机不对就很难熬。从天弘旗下产品来看,不同时间成立的产品,规模增速也有快有慢。成立于年初的中证500指基和中证300指基增长很快,到6月底,不到半年时间内两基金规模曾达到10.14亿及7.08亿。相比之下,在6月底及7月底发行的多只产品,份额增长远没有那么理想。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批指数基金的未来如何,还得“靠天吃饭”。

再比如,互联网用户大多是年轻人,属于投资“菜鸟”,互联网信息又极其碎片化,“容易宝”可能被误解为“容易赚”,一旦投资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发生大幅亏损,最终肯定会对公司形象造成损害。《CM华夏理财》了解到,有部分投资人以为“容易宝”和“余额宝”属于同一类型的产品,买入之后,以为每天都能获得一定收益。

由于市场暴跌的延续,截止到10月23日,天弘基金下半年发行的17只指数基金,仅两只实现正收益,其余15只亏损,多只基金亏损超过10%,天弘中证移动互联网基金亏损高达27.35%。天弘基金淘宝店没有对基金成立后的业绩作任何介绍,只列出了去年6月至今年6月一年间各指数的涨幅,从64.12%到197.72%,非常有吸引力。众所周知,这一年正是A股市场极罕见的“暴力牛”阶段,各类指数均实现大幅增长,高收益显然无法持续。

截止到发稿时,《CM华夏理财》向天弘基金发去的采访提纲未获得回复。


创新花样多,投资者教育谁来做?

公募产品推陈出新,投资人亦获得新的交易机会,本应是双赢局面。然而,一些公司只重发行不重投资者教育,投资人在对产品了解不深的情况下购买了相关产品,实际上就是玩玩“财富大冒险”。曾轰动一时的首只参与混改的公募基金嘉实元和,未来是否能实现预期中的高回报,已经成为极大的疑问。

作为一只创新产品,嘉实元和最大的卖点是参与央企中石化的混改,不少分析师对中石化销售公司上市带来的收益及公司的盈利前景给出非常乐观的分析,嘉实元和一时间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产品。不过,王群航认为,这一混改项目的收益、实施时间、二级市场操作等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实际上并不像外界所看到的那样有吸引力。上市之后,嘉实元和在短暂小幅溢价之后,一直维持折价的状态,且成交量大幅萎缩,表明投资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截止到10月23日,该基金净值1.0447元,二级市场收报于1. 005元,折价率为3. 59%。

最大的争议,还要数分级基金。创新过了头,风险就会来,分级基金是最好的教材。

两个月前,作为今年以来发行数量最多、最火的一类创新产品,分级基金被暂停审批,从天上直接掉到地下。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暂缓分级产品注册是考虑到分级基金机制较为复杂,普通投资者不易理解。很显然,基金创新品种与投资者教育之间的鸿沟,已经引起管理层注意。

早在5月份,王群航就发现,新分级基金发行到后来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情况,比较多且复杂。比如,一些基金在零仓位或者低仓位的情况下匆匆上市,可能会涉嫌输送,对投资者不利;再比如一些分级基金核心资产仓位越来越低,对投资比例的描述也含糊不清,或会带来潜在风险。由于分级B份额隐藏的风险较大,机构投资者很少参与,剩下大量散户“自high”。王群航指出,他担心分级基金是否会因为规范和风险发现与防范得不及时到位,最终被少数基金公司、少数机构投资者“玩死”。

不料,他一语成谶。6月中旬至9月份的暴跌,使得分级基金批量下折,大量对分级基金机制缺少深入认识的投资者遭遇巨大损失。有媒体报道,一位投资人在购买招商转债B遭遇下折后,损失高达90%。8 月 21 日,证监会公告暂缓分级基金发行。

齐鲁证券分析师马刚指出,下折导致 B 端持有者损失巨大,其中去年底以来初次接触分级的新投资者占有很大比例。他们大部分缺乏相关知识,甚至还没经历过熊市,当然也不会懂得下折所带来的毁灭性亏损。马刚曾建议分级基金的各参与方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小投资者在下折潮中所受的损害,其中包括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向 B 端投资者充分揭示下折风险等。

王群航也指出,由于种种原因,之前对分级基金的投资者教育并没做好,他建议相关机构应该积极加强投资者教育,包括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有基金经理指出,成熟市场的投资人不会追捧分级基金,他们大多持有指数基金,在以散户为主的市场上,分级产品实质是提供了投机工具,放大了投资风险,是否大力发展需要各方思考。


基金经理“承包鱼塘”,钱怎么分?

“今年出去的(基金经理)没几个有好‘下场’,我不考虑‘奔私’了,但有机会可以跳槽。”一位基金经理私下表示。他所指的机会,就是指事业部制。

基金行业体制改革渐成风气,越来越多基金经理想“承包鱼塘”,但操作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事业部制的本质,是核心投资人员与公司之间利益怎么分配的问题。基金经理作为事业部负责人,自负盈亏,参与分成,其收入模式从底薪加年终奖变成管理费提成。2013年,招商基金率先试水“投资工作室”,2014年初,中欧、前海开源、天弘等相继实行股权激励。某规模排名前列的大型基金公司,去年曾因明星基金经理离职而遭遇巨额赎回,今年亦开始试行事业部制。从各家公司实行情况看,效果千差万别。

“工作室基本失败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国有背景及大型基金公司,事业部制推动起来更加艰难,如何说服国有大股东?庞大的规模利益如何分割?再加上部门关系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王群航也指出,事业部制推行起来十分困难,部门与部门之间利益如何协调极复杂,如果全部让基金经理说了算,发行部肯定不愿意,钱都是发行部募集来的。

招商基金首推“投资工作室”的努力没有挡住基金经理离职潮。在实施“工作室制”后,仍然有数位资深投资经理离职。Wind统计显示,截止到10月26日,年内招商基金公司离职的基金经理就有10位之多,居行业之首。

更无奈的是,该公司业绩也在下滑。根据海通证券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截止到9月30日,招商基金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今年以来排在可比的76家公司中第50位,固定收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名更是惨不忍睹,在可比80家公司中排76位,在债券牛市的情况下净值增长率竟为-2.96%。

中小公司和新公司近似于白纸,体制改革推进起来似乎得心应手。

中欧基金的事业部制,以策略组的形式实现。官网显示,公司目前已经成立10个策略组,策略组的负责人全部通过“挖角”而来,其中8位来自北上广等地基金公司,仅富国基金一位就有两位明星基金经理加盟。现在这家被认为是事业部制典范的公司,已将体制改革推向第二阶段—致力于打造“合伙人”制度,即将核心骨干变身为“合伙人”,从而实现稳定、长期的发展。中欧基金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员工持股比例为20%,未来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除中欧基金外,前源开源、九泰基金都凭借制度优势,成为“挖角”大户。一位资深投资经理指出,基金经理“私奔”要冒很大的风险,各种成本也极高,如果基金公司能提供好的平台,并给予足够的鼓励,为什么还要“私奔”呢?

不过,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现在评价事业部制为时尚早。

中欧基金相关人士指出,体制的改革要体现到业绩上面,既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市场的配合。今年以来的牛市对于事业部制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做出了一些成绩,否则没那么快。“现在评价还是太早,我们第一家股权改革,现在也才一年多。”

有分析人士也提醒记者,临近年底,基金公司要考虑年终奖怎么发,很多公司提出搞事业部。体制若改变,做得好的基金经理,分成可能高达几千万。所以,“基金公司是不是真要搞事业部,等2015年结束了,再看一看。”他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