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12101641489XeyQrsTcD.png

负利率时代的“二胎”账本

黄嫀淓 2015-12-10 16:56:36

据估计,全面放开二胎后,中国将每年约增加新生人口300 万,未来30 年新增人口可望达到1 亿。这些“特殊的”婴儿被寄予厚望——拉动更多消费,提供更多年轻劳动力,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及经济下滑。


对于大多数夫妻而言,“为国生娃”可能会遇到相当“棘手”的问题。

二胎女儿刚刚满周岁,“70”后夫妇闵怡与许智已经感受到了养育两个孩子给家庭带来的改变:为了照顾好两个孩子,拥有名校本科学历的“高知太太”闵怡,辞职当了家庭主妇;丈夫独力抚养一家四口,相对宽裕的家庭背景并不能减少他的压力。为了凑够一个“好”字,这个小家庭重新安排了他们的资产规划。


0 岁:

碰上负利率,生“二胎”划算?

银行利率不断走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5%,中国已经进入“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时代。有人说,负利率时代,将钱放在银行倒不如花出去,养孩子是最好的投资。

不过,在中国,高昂的抚养成本使“养孩子是最好的投资”成为悖论。瑞士信贷201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夫妇每年平均要在孩子身上花费2.25万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这比平均每个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三还要多。

生二胎,前提是你得赚到足够的钱,还要找到稳健安全的投资途径,保证这些钱不会贬值。这笔账,从孩子未出生之前,就应该算清楚。

实际上,回顾过去十年的情况,“负利率”比想象当中还要严峻。

量子金服创始人张冰作过一个统计,如果算上房地产因素,过去10年间,国内的年均实际通货膨胀率高达7%-8%,从2007年至今,实际通胀率更高达200%,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CPI 数字。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0年,中国其实大多数时间是处于负利率。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内如果赚不到40%,就意味着资产缩水。

在这段时间内,哪些资产能跑赢通胀呢?股票、期货、黄金等似乎都不能,只有一种资产例外,那就是房地产。但未来房地产投资收益正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房价不容乐观。

张冰说,既想稳健又想抗通胀,量化投资产品是不错的选择,其中,量化对冲产品又是量化投资领域的一个风险偏低、收益适中的类别,在过去几年均获得了10%以上收益。

据了解,中国自2010年以后开通股指期货,市场上随即出现了可以进行对冲操作的产品。过去几年,在风险控制较好的情况下,量化对冲产品的收益在10%-30%之间,可以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张冰说,过去量化对冲基金比较容易就能获得10%-15%的收益,想获得15%-20%的收益有点困难,但仍可以做到,获得20%-30%的收益则难度较高。

唯一的不确定性是,量化对冲产品目前仍然受到股指期货交易的限制,大规模的产品无法运作,但几千万的规模仍然有不少机会。这类产品从前适合大资金和机构,现在更偏向于适合个人。

二级债基也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绝对收益产品。

二级债基是指部分资产可投资于股票(一般低于20%)的债券基金。它的优势在于,债券走牛时可通过持有债券获利,在股市向好时可通过投资股票实现收益,可以看作是类似绝对收益产品。除了配置股票外,二级债基往往还投资股性较强的可转债,因此牛市中往往表现出色。今年上半年,有22只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在本轮牛市里收益率破100%。

资深基金研究者、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般认为,二级债基产品定位是偏重防守,仅有适度进攻,很适合本质上偏好低风险,同时还梦想尽量多获取收益的投资者。


3-6 岁:

教育与养老如何兼顾?

全面放开二胎后,很多奔四奔五家庭大龄二胎家庭都“动心”了。有营养学者指出,如今不少中年人都已经“三高在身”,明显体力不支,几年之后,他们将面临:大儿青春叛逆期,小儿淘气幼儿期,妈妈更年期,爸爸中风心梗风险期,爷爷奶奶病倒卧床期……整个家庭可能不堪重负。

虽说以上场景属于极端情况,但亦不失是善意的提醒。“二孩”出生之后,4:2:1家庭会变成4:2:2,支出大幅增加,对于随之而来的各种风险,应当未雨绸缪。

翰祥理财机构创办人、企业理财顾问师(CFC)詹望分析,多生一个孩子对家庭最直接的影响有以下三个:

首先,刚性需求会增加,主要包括孩子的教育开支和抚养,其中教育又是最具刚性的。

其次,有相当部分女性可能在3 5 岁左右考虑生二胎。假设将孩子抚养至研究生毕业(即25岁左右),那么,父母年龄差不多在55-60岁之间。也就是说,一对夫妻刚刚将孩子养大,就要面对自己的养老问题。

再次,现在很多家庭承担了父母的养老责任,在相对有限的家庭资产中,需要留出一部分资产来赡养上一代。

以上三点中,前面两项支出,可调整的幅度很少。这在年纪较大又想生二胎的家庭而言,显得尤其突出。然而,这部分人极可能成为二胎生育的主体。据人社部的统计显示,全面放开二胎之后,60%的育龄妇女在35岁以上。

詹望认为,“二胎”家庭资产规划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关键是增加保守型资产配置,以及堵截风险漏洞。

二胎父母如果年龄已经到二十七八岁,就应该先安排好自己的养老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地抚养孩子。相应的手段可以包括基金定投、养老储蓄、养老保险等各项相对稳健的投资。另外,为规避风险,二胎家庭还应该为增加保障,以防止在孩子成年以前,父母发生意外,或者患上重大疾病,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教育。相应的身故保险和重大疾病险应予以考虑。

为孩子准备好足量的教育金以及购买健康险也是必须的。教育金的投资手段与养老金类似。给孩子买健康险,也是为了防止资金挪用,即在孩子发生重大疾病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而不必要动用教育金等其他资金。

詹望强调“肯定性收入”的概念。所谓肯定性收入,就是这个收入能够增加家庭的财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前将有可能分流收入的漏洞和风险堵住。比如说,一个家庭存了一百万的养老金和教育金,却没有重大疾病方面的保障,一旦家庭中有成员患上大病,可能就要动用这笔资金,这笔钱就不能算“肯定性收入”。有些家庭精心准备了许多年,结果发现自己原来是为医院“打工”,现实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例子。


18 岁:

到底要买几套房?

多个孩子,多双筷子?没这么简单。对许多中国家庭来说:多个孩子,多套房子。

二胎全面放开之后,房地产开发商很“嗨”,家庭人口增加使大户型成为“刚需”,换房需求将会激增。更重要的,很多中国家庭都会将给孩子购买房产作为家庭资产规划的重要一部分。新生儿的增加可能刺激房地产需求。

上海的顾先生在女儿出生后就买下一套公寓作为投资。在他看来,这是他留给女儿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将来,女儿可以自住,如果不想自住也可以出租,保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中国,很多家庭认为,男子要成家立业,房子是基本条件。所以不少中国父母认为,给儿子买房就等于“买未来”。如今,在大城市年轻的父母不再重男轻女,即使所生的是女儿,父母也倾向于给她准备一套房子,以保证将来生活无忧。

詹望也留意到这个现象,他接触到很多中高净值客户,喜欢给孩子买房。他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从农耕社会走过来,习惯于实物资产不习惯金融资产。不过,这样的做法却有很多隐患。从政策法律方面看,就涉及到房产税要征收,房子70年的产权如何解决,遗产税开征后怎么办等诸多问题。另外,如果父母留给孩子的遗产,主要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万一要急用钱变现很麻烦。有购房条件的人应该都了解,要将一套房子变现,办完手续整个交易过程下来至少要三五个月。

还有些父母出于避税等原因,将房子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这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陈俊豪律师也提醒,房产属于不动产,遵循的是登记生效主义,即房屋登记在谁名下谁就拥有所有权。一旦房产登记在孩子名下,即使孩子是未成年人,法律仍然认定房产归属于孩子,父母只能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享有监管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出现了离婚、经济困难等情况要分割、出卖或抵押该房产,均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在北京就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案件。一对父母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将购买的一套房子登记在5岁的孩子名下。几年之后,父母因感情问题离婚,并要求分割财产。这套登记在儿子名下的房产作为孩子的个人财产,父母无权进行分割,最后由抚养孩子一方的父母代为管理。


独立期:

大家庭如何避免“溏心风暴”

即便全面放开二胎,也有很多家庭表示不会再生。有人总结生二胎三大难题:学费贵、房价高、分遗产“上火”。对中高净值家庭来说,学费贵房价高都可以克服,将来遗产如何继承,却必须动动心思。

华人社会从来不缺乏“大家庭”,后代争产的事更是时有发生。

烟草大王中国知名企业家褚时健在其晚年时一手创立了褚橙品牌。如今,褚时健年近九旬,褚橙的事业将来如何继承,备受关注。虽然褚时健曾对媒体表示,其企业将来由儿子褚一斌接班,但还是无法避免家族内部利益纠葛,出现了褚一斌与李亚鑫(褚时健的外孙女婿)“暗战”,褚时健及褚氏企业不得不面对抉择。

詹望指出,中国高净值家庭包括很多中国企业家在继承的问题上存在诸多软肋。

首先,很多企业家在遗产如何继承方面其实没有考虑太清楚,对家族企业未来如何接班,没有清晰的安排,多数人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另外,中国人的传承,只重概念不重形态(即缺少相应制度的保障)。对于财富传承没有深思熟虑,会带来诸多问题。有的企业家将厂房、生意留给孩子,看起来是很好,但变现过程很困难。特别是对于较年幼或未成年的继承者来说,这样的继承权只能说聊胜于无。

为避免各种可能的风险,詹望认为,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中高净值家庭,在资产传承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有一定的现金资产,即如储蓄、保险、黄金、证券、基金等等可快速变现的资产。这样既可以保证继承人在需要用现金时,快速变现,又兼顾到继承人的兴趣和能力两个因素。

律师建议,在家庭财产较多的情况下,尽早设立遗嘱,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过去30年,一孩家庭已经占据中国年轻家庭的绝大部分比例,对于一胎家庭而言,继承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二孩的到来,将打破这个局面。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当公民死亡的时候,位列第一顺序继承权的包括配偶、子女、父母,位列第二顺序继承权的包括兄弟姐妹等。陈俊豪指出,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相对一胎家庭而言,情况相对复杂,多出了作为子女参与第一顺位的继承,以及作为兄弟姐妹参与第二顺位的继承两种情形。尽管《继承法》已规定了法定继承按均等原则分配遗产,但仍然存在对遗产的具体数额产生争议的可能,应通过设立遗嘱的方式来避免纠纷。

遗嘱对于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太大的家庭尤为重要。陈俊豪认为,如果存在着老大和老二年龄悬殊较大的情形,考虑到老大的年龄优势,不排除老大侵害处于相对弱势的老二的权利的可能。因此,可以采取设立遗嘱的方式来对相关资产进行合理的遗产分配,避免因没有遗嘱而可能带来的纠纷。


比二胎更大的机会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说,中国预计在2035年进入超老龄社会,届时,老年人需要的尿片数量可能将超越婴儿。

这个预言乍听起来耸人听闻,却很可能成为现实。中国人正以极快的速度老去,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亿,每三个人就有一名老年人。庞大的老龄人口将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但也为相关产业提供机遇。有机构估计,养老医疗的产业规模,将在5年内翻倍,10年之内达到3倍的增长,远超过二胎红利。

教育和养老是中国人消费的两大刚性需求。由于新增人口急剧减少,小学生的数量正在减少。湖北省在2008年到2013年6年间,全省中小学(含中职)学生减少了240余万人,全省中小学(含中职)数量减少了4000多所。中国的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增加。根据人社部数据预测,从2015-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以每年2.7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0、2050年,预计老年人口将达到3.1亿、4.5亿,约占总人口的21.76%、30.76%。

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养老市场空间也在不断扩容。尤其是,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中,高达76%的比例集中在40-59岁之间,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三四十年,养老也成为这部分超高净值人群的主要需求。富人变老对于推动养老行业的发展,也是一大利好。

根据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 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左右,占GDP的比重将从8%左右增长到33%。

今年58岁的老陈前不久参观了某保险公司在广州开发的养老社区,并对此相当感兴趣。老陈在上海从商多年,已有不少积累,近年妻子身体每况愈下,使老陈不得不提前考虑养老问题。考虑到妻子需要到气候温暖的南方休养,一双儿女先后去广州定居,老陈也决定未来到广州养老。至于选择养老社区还是居家养老,老陈还在犹豫,但考虑到妻子的身体情况,以及老年多病的现实,医疗是选择养老住所的一个重要条件。

养老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养老地产、商业保险、养老医疗、养老休闲服务等方面,其中医疗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根据日本人养老的经验,70岁以后的医疗费用占据一生医疗支出的51%,这将为养老医疗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

东吴证券估计,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养老医疗服务和药品的市场也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根据测算,目前养老医药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5年内,市场将迅速扩容至1.36万亿元,几乎是2015年的2倍,未来10年内,市场规模则将达到2.4万亿元,达到2015年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