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杰 张学光 王海春 上海、北京报道
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失联”了。这像一颗重磅炸弹被引燃,冲击波迅速在商界蔓延。要知道,类似郭广昌这个级别的民企大佬,在江湖已不多见了。
12月10日下午消息传出,当天晚间,《华夏时报》记者在位于上海复兴东路2号的复星商务大厦看到,其顶层的郭广昌办公室灯火通明。与此同时,复星集团旗下多个部门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在经过一晚上的焦灼之后,11日一早,复星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停牌,并称等待公司刊载有内幕消息的公告。而在港股复星国际发布的公告中,最后的签字人已从董事长郭广昌换成了副董事长梁信军。
有着庞杂业务并高速发展的复星集团,正陷于惊魂24小时中,并留下一堆谜团待解。郭广昌,这个读哲学出身的东阳人,终究还是面对世人难解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
对太极情有独钟的郭广昌,在业界看来是一位资本运作的传奇人物,从当年借来的3.8万资本起家,到目前复星集团3000多亿的资本帝国,短短23年间郭广昌是如何做到的?此次突然失联,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和2013年那一次关于郭广昌“失联”传闻比起来,这一次似乎要更加确凿,而站在十字路口的复星系接受的考问势必也会更猛烈。
复星的“现金奶牛”
那是一段几乎无法复制的商业传奇。
1994年11月,郭广昌成立复星集团,随后的20多年岁月里,他一直是该公司掌门人。
目前,复星系的版图主要集中于综合金融和产业运营两大板块,综合金融领域涵盖了保险、证券、投资、资产管理、银行等各个业务,而产业运营则主要集中在大健康、快乐时尚、互联网,此外还有传统产业当中的钢铁、房地产和矿业。
如果按照郭广昌的总结,复星的业务就是集中于“财富、健康、快乐”这三个人们现实生活最关心的领域。而如果按照复星国际在其官方网站上的表述,复星矢志于“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能力”与“根植中国、有全球产业整合能力”双轮驱动的世界一流投资集团。
在投资端的产业运营上,复星的思路更倾向于传统产业与新兴服务业的嫁接,毕竟,相对于那些新兴产业,复星国际在2014年来自于房地产、钢铁两项业务的收入占到其产业运营收入的近七成,占到其总收入的近四成。
整个2015年,复星集团和郭广昌都在极力推介其在2013年提出的“蜂巢城市”概念,截止到上半年已经推进了18个蜂巢城市项目的落地,所谓“蜂巢城市”就是将复星旗下的医疗、金融、健康、文化、生活等资产都整合在地产的平台上,也被外界视作为是复星版本的产业地产。
至于复星为何极力推动金融业务与产业运营的融合,从一组数字可窥究竟:今年上半年,占到复星国际收入80%以上的产业运营,实际上贡献的利润只有20%左右;而占其收入20%的综合金融板块给公司贡献了80%的利润。
尽管复星已经将互联网技术植入其医疗、医药、钢铁等多个领域;但是,互联网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和金融的结合,无论在钢铁贸易中引入产业链金融,还是在医疗产业当中引入保险,金融服务都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目前,仅复星国际保险板块的可投资资产就达到1427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了33.68%,今年上半年保险板块给母公司带来了17.89亿元的利润,同比增幅1462.8%;从盈利能力上来看,公司保险板块今年上半年的资产收益率达到了12.8%,这一数字远高于复星旗下控股的几家A股上市公司。
对于复星而言,在其负债端无论是保险还是银行、资产管理、投资,都仅仅是一个流量入口,真正决定资金是否流向复星的因素,是其资产端的投资收益率。
一直奉行“守正出奇”的郭广昌深知金融改革带来的机会,“以前是银行一家独大,无论是负债端还是资产端,大家只能把钱存给银行,贷款也只能找银行,但是未来就不一样,这两端都会有变化,那就看谁能把资产管理得更好。”
如何寻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
对外,复星这几年来越来越多地参与境外资产的收购,根据此间有媒体统计,其收购金额已经接近百亿美元;而在国内,一些好的资产仍旧在国有资本手中,无论是当年的豫园项目,还是后来的钢铁项目、矿产项目、房地产项目,以及眼下对于公立医院的改革,都要求复星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国企改革之中。
商界传奇
寒门子弟的郭广昌如何从3.8万元博得千亿身家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这是上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最为传奇的创富故事。故事在成就了复星系的同时也成就了郭本人的江湖地位,而这一切甚至需要追溯到其在海外的谋篇布局。
梁信军近日表示,复星全球的投资地图中,在欧洲的体量较大,目前在全球已经投资了5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约111亿美元。
而复星对外大手笔的投资,与其具有庞大的可投资资金,以及多样化的金融公司有很大关系。
金融板块的确给复星带来相当庞大的可投资资金。据复星2015年半年报,公司保险可投资资金达到创纪录的1427亿元,比去年年末大幅增加了三成。复星的投资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战略投资、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PE/VC),而在二级市场的投资,主要是作为有限合伙人(LP)的出资。
在资本管理方面,通过对资本业务进行第三方资金的募集,复星担任所管理的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复星同时还拥有复星财务公司、浙江网商银行、恒利证券、创富融资租赁等金融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而在复星集团资本滚雪球式疯狂增长的同时,作为董事长的郭广昌身价也日益倍增。公开资料显示,郭广昌身家从去年的214.19 亿元增加至现在的410.33 亿元,成为中国排在第四位的富豪。
郭广昌财富的最大来源是复星国际,郭广昌持股45.84%的公司大股东,得益于复星国际股价屡创6年新高,以及其他资产的稳步增长,这也是郭广昌的身价持续翻番增长的主要原因。
另外,郭广昌通过持有复星医药18.83%的股份获得83亿元财富,通过持有上海钢铁和*ST南钢各23.02%、23.04%的股权,他还分别获得14.56亿元和14.29亿元财富。
除了上述4家上市公司外,郭广昌还通过参股另外7家上市公司,积累了超过38亿元财富。分别为豫园商城(持股11.46%),汉森制药(持股3.18%),迪安诊断(持股0.99%),金禾实业(持股1.98%),浙江永强(持股1.30%),佰利联(持股1.10%),民生银行(持股1.14%)等。
复星医药2014年年报资料显示,郭广昌持有复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58%的股份,而复星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复星国际79.6%的股权,以此来计算,则郭广昌的个人总资产在2014年高达1499.68亿元人民币。
资本帝国十字路口
事实上,和整个复星系比起来,郭广昌收获的名利都算得上巨大,尽管复星系已是商界的巨无霸了。
最新数据显示,复星系仅旗下控股、持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就超过了3000亿元,其中直接控股的6家上市公司市值就接近1300亿元,而作为旗舰公司的复星国际,截止到今年6月底资产总额为3535亿元。
除此之外,复星系旗下还有大量尚未上市的公司以及这几年来在全球14个国家收购来的近百亿美元境外资产。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成立20余年的复星集团目前已经是一个控制着4家内地上市公司,包括2 家港股公司(其中复星医药为A+H 两地上市),以及2 家海外上市公司股权的超级航母了。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复星系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包括:复星国际、国药控股、蓝港互动、复星医药、友谊股份、豫园商城、民生银行、三元股份、南钢股份、海南矿业、中兴商业、广田股份、上海钢联、中山公用、天药股份、翔锐股份、一致药业、海翔药业、招金矿业、联华超市等;非上市资产有南钢联、宁波钢铁、建龙集团、华夏矿业、德邦证券等。
整个复星集团的业务涉及医药、房地产、零售、钢铁、矿业、保险、PE 等,投资区域由欧洲拓展至北美、中东、东南亚。
数据显示,复星集团201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之净资产为人民币494.08亿元,较2013年末增加2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之利润为人民币68.54亿元,同比增长24.2%,总资产为3248.32亿元。
据记者了解,至今年6月底,复星国际的总收入超过297亿元。在金融板块中,包括保险、投资、资本管理和银行业务类的综合金融收入为57亿元。而此前一直颇为倚重的房地产,业务量却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据复星披露的数据,在产业板块上半年241亿的收入中,钢铁的收入达到了约116亿元,占到该板块近一半的比例。包括医药类健康的产业收入约73亿,而房地产销售收入却只有42亿元,位列第三。
在降低对房地产依赖的时候,资产管理和综合类金融,却正在成为复星最核心的业务。而对金融机构的投资和收购,更使复星声名鹊起。
对于金融板块的作用,复星在2015年中报中称,“金融板块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们综合金融能力,整合国内外的金融和财务资源。”今年7月,复星收购了德国私人银行H&A全部股权。该银行是德国最大的独立私人银行之一,管理的资产规模约430亿欧元。6月份,浙江网商银行正式成立并开业,为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复星持有该银行25%股份,为浙江网商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此外,通过参股BHF Kleinwort Benson,复星间接持有了BHF Kleinwort Benson和BHF—Bank两家私人银行。
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一退一进”之间,恰是复星系资本帝国在新常态下做的新抉择。然而,随着掌门人郭广昌的突然“失联”,这一切未竟之事都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毕竟,和国企业换帅不同,民企大佬打来的“天下”,都将会深深烙下其个人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