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2015年中国互联网带热了一个词汇,叫“联席CEO”。更为戏剧的是,联席CEO框架下,一系列重量级公司多年相爱相杀之后,突然拥抱在了一起,这甚至打破了之前另外一条互联网法则:老大和老二竞争,老三被挤死。
从年初滴滴快的“闪婚”,到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收官,中国互联网在短短一年之内即上演了多个领域整合并购,包括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世纪佳缘百合网。
与之呼应的是,在美股市场也出现了大批量中国互联网公司私有化案例,甚至开始涌现出360这样的巨头。一些完成私有化的企业,比如巨人网络、分众传媒等,则开始尝试试水借壳A股上市,而吸引中概股“回家”的,正是国内活跃的投资市场,从乐视网到暴风影音,都成为A股明星。
“目前整个A股市场,相对优质的互联网企业依然非常稀缺,所以未来肯定会有大量中概股回归国内,尤其业务和用户主要在国内市场的企业,但这个过程不会那么快,”互联网观察人士洪波表示,国内注册制开放大概要两年时间,而中概股公司,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完成相应的退市,拆除VIE并进行上市前融资。
而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结束、2016年到来之际,乌镇的大佬们传递了哪些信号,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退之后,新的爆发点又在哪里?
按照李彦宏的说法,市场变化太快,“如果有一个想法两年没变,那就危险了,肯定是什么地方出错了。”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市场开始出现寒流的声音,巨头缩减社会招聘、中型企业开始整合,这一切都被指向寒冬。但互联网企业尤其BAT投资,似乎并没有放缓节奏。驱动巨头资本活动的依然是市场不确定性,尤其移动互联网快速变幻,成为巨头都坐卧不安的原因。
巴黎银行本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三巨头将会在明年追求更多交易,推动行业整合,其中阿里并购和投资交易支出将达到380亿美元,腾讯350亿美元,百度150亿美元。
“资本市场并未出现寒冬这么大的震荡,”一名对冲基金人士则认为,所谓资本寒冬的说法,更多是因为上半年互联网投融资太过火热,“包括A股市场,很多上市公司重组注资、借壳等,都打着互联网+题材,但实际上,只是拿这个东西做一个炒作,有的公司甚至只是收购了一个论坛,就自称互联网+了。”
在该人士看来,之所以出现并购整合,是因为基本商业逻辑,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来获取市场份额,这种层面并购整合,明年将依然延续,随着一些垂直领域逐渐壮大,也会产生并购整合。
行业拐点出现,也加剧了这种并购出现。前述基金人士认为,之前大家可以互相烧钱,没有那么大并购意愿,某种程度也是因为市场还处于快速成长中,也即人口红利,但“现在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体量、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都非常接近的公司。”
在该人士看来,明年类似今年这么大密度、体量整合可能会稍有所放缓,可能出现的一个苗头就是前期整合,“某种意义上,今年是一个创业元年,很多项目都拿到了融资,但是这些项目实际上运营并不好,这就导致明年,可能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就会出现整合的情况。”
具体到业务领域,该人士认为,目前互联网投入比较活跃的还是消费端,包括O2O把大量圈占用户作为自己的商业模式,但下一步产业互联网、企业级市场,可能会是一个投入重点,“比如餐饮行业的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