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万科的股权危机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蓝筹股的行情。
时至年末,经历过牛市和股灾双重洗礼的A股本以为可以平静收官,却被突如其来的“宝万之争”再次搅动春水。一股黑色的“姚旋风”凭空而起,吹响了险资举牌的号角,吹乱了万科的军心,吹醒了上市公司老总们对市值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更吹红了年末的蓝筹行情。
12月21日,周一,包括金地集团、金融街、格力电器等在内的多只蓝筹股齐齐涨停。事实上,蓝筹走强的端倪从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已呈现出来,当时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权重板块就有走强的迹象,相比之下,创业板的走势则显得落寞许多。当日,上证50大涨3.19%,创业板指数则微跌0.01%。
“宝万之争”开始后,险资对蓝筹的频繁举牌,也令“举牌概念股”彻底火了一把。伊利股份连续暴涨,大商股份7个交易日上涨50%,同仁堂股价创股灾后新高……一夜之间,市场似乎重新找回了“价值投资”的感觉,野蛮人的入侵无形中推动了整个市场风格的转换和蓝筹价值的觉醒。而后者曾是监管层努力通过救市而尚未达成的愿望。
“大鳄们更早地察觉到了资产荒时代蓝筹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投资者们普遍没有觉察的情况下,险资们已经完成建仓。
姚老板效应
早在股灾的时候,就有人预测,在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蓝筹迟早会迎来它的春天。这个春天比预料中来得更早一些。
7月以来,随着市场暴跌的深入,保监会开始发文放宽险资投资蓝筹的比例,此后,保险公司掀起频繁举牌上市公司的热潮。截至目前,包括安邦、前海、国华、华夏等近10家险企参与举牌了超过30家上市公司。
而被举牌的公司基本上都为金融、地产、消费品、医疗等行业的蓝筹公司,包括万科A、同仁堂、天宸股份等,这些公司大都估值较低,股权分散,又有很好的现金流。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股息率;其中南玻A近12个月的股息率达到4.11%、浦发银行为4.02%、万科A为2.05%、天虹商场为2.59%。
举牌了万科A的野蛮人宝能系表现尤为激进,它们对举牌公司的持股比例基本都超过了10%,除了备受瞩目的“宝万之战”,它们对南玻A的持股也达到了25%,还有中炬高新20%、韶能股份15%、南宁百货10%……
而这些被举牌的公司均在年底展开了井喷行情,甚至屡创新高。12月以来,南玻A涨幅已达到60%,万科A涨幅超过70%,合肥百货涨幅45%。宝能系的账面收益也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除了这些已被持股的公司,有着强烈举牌预期的股票也开始借机发力。12月21日,格力电器涨停,总成交额高达65亿。第二天又创出近期新高24.5元。格力电器之所以被认为是有着举牌预期的个股,在于其近12个月以来的股息率高达7.18%,而其大股东持股仅占18.22%。
此外,福耀玻璃、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泸州老窖等股票也都有3%以上的股息率,而大股东的持股多在20%左右。同样有着强烈的举牌预期。而食品饮料类的明星企业伊利股份有着4%的高股息率,大股东持股却仅占8.7%,如此分散的持股令它成为目前被举牌预期最强烈的上市公司之一。
蓝筹股的雄起,使得上证50、上证180等指数也逐渐缩小了与创业板概念股在行情发动以来的涨幅差异。
资本“战国”
A股年末的收官战历来备受关注。
2007年以来的8年当中,12月战役,特别是12月下旬的战役都会引起各方的兴趣,指数的涨跌、风格切换也会作为来年市场走向的重要参考。
据记者统计,最近8年来,除了2008年、2010年、2011年以外,其他5年的市场年底收官战都是以上涨结束。
今年的收官战虽然尚未终结,但蓝筹大涨的预期却前所未有地强烈。而今年7月以来,尽管股灾仍令人心有余悸,但在监管层的窗口指导之下,产业资本对上市公司股份也一直呈现出净增持的状态。不少分析师都认为今年的收官战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另一个新的变化正在悄然酝酿。蓝筹还是那个蓝筹,险资还是那个险资,可资本介入上市公司的心态却不再一样。如果说从前险资还只是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介入蓝筹,那么今天,资本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已不再停留于炒一笔就撤这样一个阶段,而是想要通过主动控股公司来实现更高的目标。与此同时,险资的出手也夯实了不少二级市场投资者对蓝筹在认知上的拐点。
“未来这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向。”李大霄认为,这种资产配置让险资们财务投资者的角色逐渐转变,开始主动想要控股公司,实现对蓝筹公司资产的一种战略性拥有。
华泰证券分析师许世刚则认为,资本看中了被增持蓝筹公司的市场久察未觉的三大“沉睡”价值:现金流价值、资产价值与壳价值,“资本通过唤醒这三大价值,更容易实现战略性收益,而即使是为了短期逐利,也可以享受到账面上的浮盈”。
不过,资本的深度介入也正在造成上市公司的内部震荡。
12月23日,深交所发布消息称,南玻A公司董事会于12月22 日收到董事陈潮、严纲纲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而自从去年12月宝能系买入南玻A以来,已有多名高管离职,先是今年5月,南玻A副总裁张柏忠辞职,随后的11月4日、12月10日,董事郭永春及李景奇也相继辞职。
无独有偶,万科A在12月22日晚间也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独立董事、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的辞职信。不过独立董事辞职并不涉及股权变动,不会对万科的股东大会投票结果造成影响。
险资的真实意图
举牌热潮开始之后,尽管投资者享受到了股价上升所带来的喜悦,但对于险资频繁举牌的目的还是感到困惑,对其资金来源更是心存疑虑。
“险资的长期资金和长期资产也要相匹配。在中国,优质的、大规模的公司基本已经上市完毕,在降息周期下,大资金量的保险想要投资,目前的低估值蓝筹是不二选择。”李大霄称。
而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则认为,险资举牌更多是为集团战略服务,并非保险业务本身的投资需要。险企们之所以以大盘蓝筹为标的,而放弃中小市值的股票,也是考虑大盘蓝筹股的价格风险对偿付能力的损耗较少。
“安邦举牌万科也有它的战略考虑,安邦涉足养老地产,并在海外收购了酒店,但其自身缺乏地产经营以及物业管理经验,可通过掌控地产公司话语权的方式获取土地资源和地产运营经验。”孙婷表示。
而从宝能系举牌万科开始,其资金来源就备受质疑。
对此,前海人寿曾发表声明称,其持有的万科股票完全符合监管机构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定。并表示,前海人寿是在保监会发文鼓励保险公司增持蓝筹股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择机买入万科股票的。
“由于有了7月份市场波动的教训,监管层很有可能会提前介入进行干预。”不过西南证券分析师朱斌认为,由于宝能系主要是通过保险公司和资管产品获得的资金来进行股权收购,本质上是一种加杠杆行为,若“宝能模式”普遍化,尤其是后来者在股价高位进行类似操作,很可能会增大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我不能去评判某家公司具体的资金来源,但我认为险资作为长期资本入市,投资蓝筹,重塑价值投资的理念,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市场长期呼吁的。此次监管层也表态,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就不会干涉。”李大霄称。
但不可否认的是,野蛮人大举“入侵”在带动了蓝筹股行情的同时,也给市场埋下了又一个危险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