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蓝姝 深圳、广州报道
近期宝能系问鼎万科第一大股东,其阵营中前海人寿携万能险在资本市场攻城略地的狼性尽显。新的一年到来,万能险掀起的波澜依然在继续。
万能险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面孔通过各种渠道活跃着:在深圳大剧院、国贸等地铁出入口,前海人寿的万能险产品广告异常醒目,这款盛世精选B宣称“按月结息”、“自由融通”,而它也成为深圳诸多银行分支机构网点理财经理们积极推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激情岁月
自2013年底以来,随着股市走牛,险资入市等投资渠道不断放宽,万能险产品席卷了银保、互联网渠道,一些新成立的中小型险企从中不断收获剑走偏锋的快感:安邦、珠江人寿、国联人寿、华夏人寿、昆仑健康、渤海人寿、复兴保德信、东吴人寿、信泰人寿、正德人寿等一批后成立的险企保费规模及资产规模成几何级增长,而前海人寿更是成立两年便宣告盈利,打破了保险公司们8-10年的常规盈利周期,公司总资产从2012年底的17亿元飙升到2014年底的560亿元。
中小险企们保费规模突飞猛进,引得平安、新华等一些前期相对稳健的大型险企为了江湖地位也不断跟进,银行渠道的火拼成为主力战场,银行与险企总对总的代理渠道费用水涨船高,从最初的1%-2%上涨到2%-3%。阿燕告诉记者,银行大堂产品宣传架上一堆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资料,为了让银行多推自己公司的产品,要经常用送礼物分佣金等方式笼络银行人员。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同学老乡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人脉关系都要动用起来,尽管很多是在打擦边球甚至违规,但通过银行柜台推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最能得到客户的信任,销售额自然直线飙升。
以生命人寿为例,其2015年上半年440亿元总保费规模中,有387亿元来自银保渠道,其银保规模保费和总保费同比增长高达230%和180%。
险企们销售奇迹不断刷新:国华人寿宣告3天一个亿的销售奇迹、新亮相的恒大通过6万多内部员工圆满完成一个月100亿的业务规模、双12平安人寿宣告头一小时内在线销售突破60亿、北京一客户年存44.5亿创下最大保单纪录。
而去年以来央行宣告两次降息更是客观上成全了被贴上了高收益理财产品标签的万能险,银行存款以购买理财产品方式流向万能险。
国金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去年以来有4家险企的22款万能型保险的结算利率均超6.3%,其中结算利率最高的是富德生命e理财F款财宝二号年金保险(万能型)为7.99%。而生命人寿的6款万能型保险型结算利率均超过7.12%。恒大人寿通过内部员工销售的万能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达8%,有员工为完成任务更是称可以通过内部申请再额外增加2%的员工特别收益。
万能险保费规模的狂飙成为支撑险资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的推手。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6月以来,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金额超过1300亿,涉及地产、银行、商贸零售等诸多行业。而最近的宝万之争中宝能系身后的万能险资金以及资金身后所撬动的最高达14倍的杠杆更是让监管层捏了一把汗。
隐忧重重
去年1到10月,2万亿人身险保费规模中,万能险6000亿占据30%,从万能险与原保险保费的比率来看,万能险占原保险保费的42%。而在深圳等诸多一线城市,出现了整体人身险原保费规模不及万能险一个险种的销售规模现象。其中生命人寿400亿保费收入中有386亿为银保渠道的万能险产品。万能险火爆热销的另一面是,保险产品严重偏离其首先是保障功能的前提与本质,目前市场上的网销万能险产品基本上都是“如果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障金额基本上仅为万能险账户价值的105%”,这让诸多保险界资深人士忧心忡忡。
“我认为保险产品的本质是它的风险保障功能。万能险基本上就是比银行存款收益好一点,基本上没有保障功能。”新华保险内部一位多年从事审计与风控的资深人士对记者直陈他的担忧,“一些激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很可能在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按照产品的精算原理,他们难以支撑目前的高收益承诺”。
一位中外合资险企的产品精算师告诉记者,目前银保渠道销售产品,承诺的预期收益率和银行手续费以及业务员佣金,成本至少要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要支撑这些高成本、短期限、低保障的万能险资金,很多险企采用了在A股市场举牌的激进投资策略。
尽管险企频频举牌一些上市公司的逻辑是一些上市公司价值低估,险资投资领域和空间放宽,但市场人士认为,目前一些被险企举牌的上市公司估值偏高,险企为了维系高昂资金成本和账面利润,也采用拉抬股价、集中操控等中国式坐庄手法,背后风险重重。还有一些险资背后与信托计划、资管产品进行勾兑,演变为杠杆资金。一旦二级市场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事实上,因为资本市场风云变幻而引发的风险事件,险企们在2007-2009年曾尝过苦果,当时与万能险功能类似的投连险因为资本市场低迷出现了账面负收益,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大规模退保潮,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一些大型险企纷纷深陷其中,中国平安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才修复了伤痕。
而一些地产商背景的保险公司更是被控股大股东当做内部融资平台,与大股东房地产项目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保监会近期对一些险企违规现象进行了敲打:部分保险公司存在公司治理缺陷和内控不足风险;大股东或者董事长凌驾于内控之上,少数控股股东或内部控制人把保险公司定位为“融资平台”,利用信托计划等各种方式,作为通道为关联企业融资,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制度执行难以到位,投资管理能力不足。
其实,2015年9月,保监会就对热销的万能险进行了一次降温行动,当时在淘宝、招财宝等互联网平台销售的万能险被要求集体下架整改。岁末年终,保监会对万能险再踩刹车。12月23日,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对险企举牌上市公司股票提出披露资金来源、投资比例、管理方式等信息要求;29日,保监会官网发布《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切实做好保险行业风险防范工作》的新闻稿再度提及风险防范,试图让狂热的万能险降温和走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