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央行的大换岗从年初持续到年末。
据财新消息,有关组织部门已任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兼任外管局局长,原外管局局长易纲不再担任此职,央行内部已宣布。目前易纲仍为央行副行长兼中财办副主任。如实,在央行的行领导新班子中,除行长周小川和副行长潘功胜外,全部为新面孔。
让外界疑惑的是,此前潘功胜并没有外汇管理的经验。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在加入SDR之后,正是迈向国际储备货币的关键当口,缘何会有这样的部署?短期来看,新官上任的他将如何面对2015年1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急剧波动呢?此次角色兼任,究竟是弥补短板还是短期代理?
一线银行家
翻开潘功胜的履历,两次大行IPO经历,使潘功胜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少壮派”银行家,而多次求学经历提升了他所处的平台和视野,成为职业发展的“助推器”。
1983年,20岁的潘功胜毕业于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嘉兴学院前身)财务会计专业。因成绩突出,被留校任经济系教师。
4年后,不甘于现状的潘功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起人力资源方向的硕士,在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3年,潘功胜进入工商银行住房信贷部,担任副主任,一干就是4年。1997年10月,潘功胜第三次踏进了大学校门,作为重点培养的中层干部,以博士后研究人员身份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佳奇商学院学习,其间还在英国渣打银行接受了为期8个月的在职培训。
回国后,潘功胜调任工行计划财务部短暂任职后,被调任至人力资源部任副总经理,负责精简机构,为工行上市做准备。
此后,工行开始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大量削减分支机构并裁员。然而,大刀阔斧的“瘦身”也带来了一些遗留问题,关于内退员工待遇问题的争议一直延续到今天,潘功胜作为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一度压力山大。
之后他被派往工行深圳分行,出任副行长。但不到一年,潘功胜又被调回总部,出任计财部总经理兼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在姜建清的领导下,负责实施工行IPO工作。
最终,工行于2006年10月成功上市,工行已然成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宇宙”银行。2008年5月,时任工行董秘、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的潘功胜调任农行副行长,分管农行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农行IPO等事项的具体运作。
在潘功胜的组织和协调下,农行IPO团队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科学设计发行方案、引入“绿鞋”机制,精心提炼“县域经济蓝海”投资故事等方式,为IPO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0年农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股改之后,农行的经营和利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012年半年报显示,农行在总资产、净利润等指标上已反超中行。
在完成了两家国有大行上市使命后,2012年他赴任央行,成为继朱民之后,近年来第二位从商业银行副行长任上胜任央行副行长的官员。
学者型监管
在一次回母校嘉兴学院座谈时,潘功胜在鼓励学弟学妹时表示,从学生到踏上工作岗位再到今天的自己,他一直坚持的是“学习”。
因此悬在他头上的头衔特别的多:从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002280)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到全国金融青联常委、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导师等等。
在操盘两家大型银行上市后,潘功胜连续推出了多部专著《国际大型银行成长之路》《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银行价值分析》和《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其中还凭借《大行蝶变》一书获得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著作奖。
“这个长着一张孩子气的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的多的行长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些腼腆。”这是他留给多次接触过财经记者的第一印象,但在交流中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位监管者的果敢。
他是出镜率最高的央行官员。每次出现,潘功胜带来的话题都不一样。从提示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风险,到建言健全贫困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再到呼吁打破刚性对付还原真正市场。
目前潘功胜分管央行研究局、办公厅、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国库司、调统司,原外管局局长易纲还分管国际司、货政一司和二司等。
此前他还分管过征信业务、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堪称是全面监管人才。但遗憾的是,履历表上却不见他拥有外汇管理方面的经验。
但一位曾经采访并到过他办公室的前记者曾描述过这样的一个细节,在他农行的办公桌上经常摆放着许多世界知名的英文报刊。
“潘行长是一位具国际视野的银行家,他可以用英语交流,特别是在说专业词语的时候,他可以准确引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单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和他的国际同行增进了解和沟通。”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7月,潘功胜在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和交通银行联合举办的2015年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提出,下一步应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的定价机制,增强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而这恰恰是加入SDR后,人民币在国际化征程中即将要面对的两大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