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赵士勇南京报道
开年股市的连续暴跌让众多投资者大失所望,其中市场担忧的焦点也从熔断机制转为对大小非减持禁令到期的担忧。证监会发言人在1月5日开盘前迅速发声,表示将出台新的大小非减持规定。而为了鼓舞士气,不少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纷纷承诺,延长此前不减持的承诺。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自元旦开市以来,到1月6日,共有27家上市公司收到了重要股东关于延长不减持期限的承诺函,承诺期限从6个月到1年不等。
如康美药业(600518.SH)控股股东康美实业和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及持有公司股份的董监高一致承诺一年内不减持公司股份,其中包括承诺期间通过二级市场或以符合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方式增持的本公司股票,若违反上述承诺,减持股份所得全部归公司所有。
海伦哲(300201.SZ)也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一起承诺所持股份延长限售一年,并表示将专注公司生产经营,提升公司业绩,优化投资者回报,增加公司长期价值投资的吸引力。
不过与上述公司相比,有些公司的承诺不太相同。
如迎驾贡酒(603198.SH)大股东迎驾集团此前承诺限售6个月,此次又承诺到期再延长一年,不过记者观察,迎驾贡酒只是承诺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并没有承诺不通过其他方式减持,而且不减持承诺仅限于控股股东,并不涉及实际控制人和高管。
“怎么不说大宗交易等其他方式呢,你回头就大宗转手,不还是倒给二级市场了吗?”一位投资者表示,况且迎驾贡酒2015年5月才上市,大股东绝大多数股份都在限售期,有必要做这个承诺吗?
“有些上市公司借‘承诺’作秀显得太没诚意,跟投资者玩文字游戏,吸引眼球,是比较无聊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如是评价。
针对市场有传言,1月8日大股东减持股份政策到期后,会有1万多亿股份集中减持的问题,证监会发言人邓舸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规定,对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建立减持预披露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减持股份的比例进行限制,引导其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既可实现应对股市异常波动临时性措施的有序退出,又可防止大股东集中减持对市场造成冲击。这个规定将于近日公布。
此前的“禁售令”出台于2015年7月8日,面对6月中旬后的股市“雪崩式”下跌,证监会规定,为维护市场稳定以及投资者合法权益,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违反上述规定减持本公司股份的,证监会将给予严肃处理;上述人员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证监会将另行规定。
“这个禁令到1月8日刚好到期,一般来说年底企业都比较缺钱,大股东持有很强的减持积极性,本来他们就很缺钱嘛。”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过也有部分市场人士对一些限售股东的减持表示理解。
“大股东自然是和上市公司捆绑在一起的,有义务维护上市公司股价,但是一些‘小非’纯粹是财务投资,他们参与定增或网下申购,价格合适当然要卖,这也是市场行为。”董登新认为,如果长期压抑大小非的减持,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