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资本寒冬中,融信控股(03301. HK)成为今年首个在港交所上市的房企。1月13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当天,融信中国首席财务官曾飞燕表示,公司正考虑引入策略性投资者以优化财务状况。
分析师指出,前几年融信在土储中投入了不小资金,从而影响到其财务。融信表示,在IPO与投资者的沟通过程中,有不少机构较认可其发展潜力。虽然目前的债务看上去比较多,但未来两年也将迎来业绩的高速增长期。
资本寒冬上市
新年首个在港IPO成功的房企,在股市和房市的双重低迷期中,遭遇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冷落。
融信1月12日公布的招股结果显示,公司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只获得2.7%认购。由于在香港只获得认购91万股,发行机构将另外3283万股从香港市场转战国际市场发售后情况才得以好转,并获得适度超额认购。
分析人士认为,融信上市遇冷,与近期香港房地产市场被唱衰以及市场对国内楼市预期不明有一定关系。
“近期香港房价可能还会降的报道,反映出香港本地房地产市场情况并不佳的现状,从而影响到在港上市房企的认购热情。而国内GDP增速的放缓,也让投资者对内地楼市走势的判断变得很不确定。”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说。
融信此前向记者表示,公司也知道当前并非最好的上市时机,但启动上市后各项进程仍要按计划推进。
根据最终确定的发行价,融信上市共募资17.7亿港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
对房企来说,这样的募资规模在一线城市连一块地都拿不到,而去年房企所发公司债的规模也动辄上百亿元。但募资对融信来说并非最主要的诉求,通过上市平台打通资本市场,在未来获得资本更多的支持,才是该公司在此时上市的主要目的。
记者了解到,融信几年前便确定了公司规模扩张和上市的思路框架。去年年初融信正式在内部启动了上市计划,去年9月底推出招股说明书后,其过高的负债率一度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
就未来的战略布局,融信方面透露公司在继续加大在江浙沪投资的同时,将重点研究进入环渤海和京津冀,准备进入华北地区。
“我们也会考虑华南地区,但我们会看时机。时机不错,我们会适当进入;时机不成熟,我们也不勉强。”融信方面说。
加速扩张拖累负债率
克而瑞分析师指出,外部环境不佳只是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融信的公司运营情况不了解,可能是融信IPO遇冷更重要的原因。
虽然闽系多家房企都以扩张速度快而在地产界著称,但融信的扩张速度尤其快。
融信的扩张始于3年前。分析师告诉记者,2013年融信的销售额只有约120亿元,但该公司当年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用于土储的金额就超过了200亿元。
从公司的资产规模上,可以较清晰的找到这家闽系房企扩张的过程。
据融信披露的数据,2012年公司的总资产还只有81亿元,到了2013年总资产猛增到190亿元,而去年年底其资产规模已经增至360亿元。4年多时间里,规模番了4.5倍,其扩张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公司规模要扩张,必定会在土地扩张上占用不少资金,随之会使用更多的资金杠杆。这难免会增加公司负债率,且成本往往相对较高。为抵消较高的融资成本,会通过加强资金运转率来减轻融资压力。”克而瑞分析师说。
从债息的分布来看,至去年9月融信的长期借款占比近64%,短期借款占7.7%,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占28.7%。
按融信销售策略,其采取快开发、快销售的模式,以争取达到高资金回笼率。
不过另一方面,虽然负责率较高,融信的利润表现并不弱。2012年的净利润还不到1.8亿元,而去年的这一指标已经增至8.45亿元。去年该公司的毛利润高达36%,其净利润率水平则从四年前的约14%,升到目前19%的水平。
融信方面表示,资本市场除了关注公司现金流安全,更看重成长性和发展潜力。
对于公司净负债率接近1600%的问题,融信中国首席财务官曾飞燕在港交所挂牌仪式上表示,公司正考虑引入策略性投资者等措施,以优化财务状况。
值得关注的是,1月15日开市后,融信中国即停牌,但未说明原由,称原因有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