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欢乐中毁灭。”这段古老的股谚,在2014 年7 月以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在A 股市场再次得到验证。而就在这种反差极大的体验中,每到市场转折的关键时刻,A 股市场特别是那些大佬们的人生百态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2015 年元旦前后:羊年只看3000 点,大投行被市场猛烈打脸
从2014年10月开始,海内外投行开始陆续发表有关2015年度资本市场的预测报告。11月初,上证指数在2400点附近徘徊。在国内宏观经济景气不再、结构转型异常艰难的大背景下,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海内外投行机构,大都是很谨慎的。
例如,中银国际表示:经济仍存下行压力,特别是上半年形势严峻。在出口增速高增长难以持续、投资项仍存下行压力、短周期企业去库存周期开启背景下,2015年经济仍存下行风险,特别是上半年下行压力较大。在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小幅上行、股市资金面改善预期背景下,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有望继续抬升。谨慎乐观看待2015年行情,波动区间扩大,上证综指运行区间2100点-3000点。
高盛高华认为,改革和新增流动性推动进一步上涨。预计2015年底沪深300指数将达3000点(回报潜力16%),由于受到盈利增长(我们预测13%)、改革信心逐渐上升带动估值温和上行(我们的12个月预期市盈率为10.0倍,而当前为9.2倍)的推动。
虽然很多人包括研发机构本身也都知道,股市走势往往与大多数人包括机构的看法相反,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料到,市场对所谓机构人士的打脸会来得那么快,那么猛烈。
2014年11月24日起,受央行降准降息政策刺激,沪深两市券商股在增量资金推动下开始狂飙,仅仅两周时间,就将股指从2400点附近,一鼓作气带到3000点以上。2015年1月5日,当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以33 50.52点收盘,沪深3 0 0更是高收于3 6 41. 5 4点,远高于多家机构预测的3000点。
除了大盘指数点位,不少机构对2015年热门板块与行业的预测也基本落空。比如,不少机构看好的国企改革概念股、自贸区概念股等2015年的表现均是不尽如人意,“一带一路”概念股也是虎头蛇尾。相反,不少人不看好的创业板以及新兴产业股,却走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大行情。由此可见,那些一般性地根据当时市场热点判断未来市场机会的预测,是多么的不靠谱。
2015 年春季:机构争夺话语权,私募抱团坐庄中小创
2014年底的飙涨行情,不仅让多家投行丢脸,也让管理层吓了一大跳。鉴于这波行情的主导资金,有可能是来自于场外借助杠杆的增量资金,于是证监会开始放出查券商两融的风声。
2015年元旦刚过,以中国南车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概念股拔地而起,连续的飙升让南北二车成为投资者眼中的神车。与此同时,因为慑于监管压力,券商股开始跌跌撞撞地走上下坡路,因此,在监管趋紧、宏观经济景气下降的大背景下,2015年元旦后到3月两会前的A股行情,从主板指数上看,其实一直走得是犹犹豫豫的。
就在市场上大多数散户还在迷恋于“一带一路”概念股,甚或在期盼券商股的第二春时,以阳光私募以及部分激进公募为代表的市场机构,却反其道而行之,撇开主板的蓝筹股,打着成长性旗号,开始围猎中小板、创业板上的小盘股。这些机构,基于现行法规的漏洞及部分模糊空间,不仅疯狂拉抬自己持筹集中的个股,甚至公然在不少股票上抱团坐庄。一时间,创业板、中小板中沾上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众多小盘股的股价,像千帆竞渡,不断攀升。
一时间,这些神创股的股价,犹如扶摇直上的飞行器,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在这些主力眼里,市盈率已经不灵了,市梦率才是正道。有钱就是大爷。部分年轻的基金经理人拉升股价时的张扬,面对质疑时的不屑,再一次将中国股市这些所谓的机构投资者的赌性,展露得淋漓尽致。
这些神创股中,操盘机构最嚣张的当数全通教育与朗玛信息。这两只个股,遭到监管机构点名和社会广泛质疑之后,竟然敢于在所谓的信息披露后仍然连续涨停。正如财经评论家水皮所言:“如果说全通教育更多的是市场主力在借题发挥,自娱自乐做圈套;那么朗玛信息就是大股东和公司内外勾结、瞒天过海‘仙人跳’,无法无天到了丧心病狂的境界。”
2015 年夏秋之交:风控不严吞苦果,大户私募遭重创
2015年6月之前,沪深两市到处都弥漫着狂热的气息。
5月28日,上证指数最高摸到4986. 50点,距离5000点简直只是举手之劳。但就在众人翘首以盼时,市场却发生暴跌,沪市当天成交高达1.25万亿。但这次暴跌并没有止住疯牛的脚步,沪指第二天在快速探底后快速止跌,一周后的6月5日就创出年内新高,并一举站上5000点。
6月8日,中国中车复牌。当天,沪市成交1.35万亿。第二天,这只被誉为中国神车的股票,以涨停开盘后,股价即放量暴跌,当天以接近跌停收盘,并放出497亿的天量,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这只股票的走势,与中国石油2007年上市时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凡是稍微清醒一点的老股民,差不多都能意识到市场的不妙,因为正是中石油上市后高山流水般的走势,让当时红红火火的大牛市最终走熊。但市场当时的气氛几近疯狂,不少机构将沪指看到6000点以上;更有不少人预言,当时站上4000点的创业板指,年内将超越上证指数。
6月15日,在管理层清理配资的压力下,沪深两市开始下跌。
下跌伊始,从机构到散户都没有对此特别在意。尤其是那些习惯右侧出货的机构,根本没有意识到市场正在迎来一场近乎灭顶的灾难。当时,只有极少数投资者与机构意识到A股不久会遭遇流动性危机。因为这是A股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杠杆行情,绝大多数人包括监管机构在内都没有经历过高杠杆崩盘后的踩踏危机。
6月18日,上证指数有效跌破20天均线后,意识到大祸临头的大户与机构们开始夺路而逃。但是,高杠杆与持筹集中的弊端开始集中暴露,因为券商对杠杆资金的清仓过于急迫,坐庄小盘股的机构持筹过于集中,市场上一时间竟然找不到足够的接盘,千股跌停的现象开始出现。于是,中国股市上第一次真正的流动性危机正式爆发。
从6月18日开始,到7月9日早盘期间,在史无前例的踩踏式下跌中,千股跌停成为每天常事,更成为股市奇观。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融资大户被迫清仓,资产归零;那些持筹过于集中、仓位居高不下的阳光私募,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清仓噩梦。此时,抱团坐庄带来的流动性不足,更是助纣为虐,让那些风控不严的私募叫苦连天,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所谓大佬们,在惨烈的下跌面前,终于低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
事实证明,相对于成熟市场的投资者,对于价值投资的坚定与风控的严格把控,国内投资大户与机构们过于热衷于短线操作与集中持筹,离真正成熟还相差甚远。
2015 年秋冬:王的女人受追捧,险资再做野蛮人
2015年7月8日晚间,高层关于如何救市的意见终于得到统一,央行、财政部、国资委正式为证监会主导的救市背书。
7月9日,市场千股跌停开盘,随即被救市资金强力拉起。从那时起到8月17日期间,在救市资金的强力维护下,接近系统性崩盘的股灾终于得以暂时停歇。谁也没有料到,从8月18日开始,A股开始新一轮暴跌。从4000点附近直下2850点,最大跌幅高达28.75%,其对股民财富的伤害甚至超过第一波。
在这期间,受第一波救市的带头大哥中信证券高管被查影响,股指曾连续两天接近跌停。除了第一波救市期间成功出逃的机构与散户,留在市场上的投资者无不备受煎熬。正如一位90后股民的感叹:“股龄几个月,有生之年就再无遗憾了。见证了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涨停到跌停,千股跌停到涨停,还有千股停牌……今天见到大盘跌停,创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就在无数技术派空头憧憬着走出真正的大C浪,股指直下2000点时,在国家队的奋力救护下,上证指数终于被稳定在3000点附近。与此同时,一大批股奸遭到清理,一向备受指责的股指期货被迫自宫。
9月15日晚间,前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君被查的消息正式披露。次日,以创业板主力为代表的机构开始大力自救。9月30日,主板成交逼近当年新低。10月8日,以券商股为代表的主板主力也正式开始拉抬大盘指数。
在这波秋冬之交的自救行情中,表现最出色的股票,除了那些主力深套的中小创股票外,最吸引眼球的当属以下三类个股:被称为王的女人的证金重仓股,典型代表是梅雁股份;被游资来回炒作的部分妖股,最典型的莫过于深特力A;被险资疯狂举牌的部分蓝筹股,典型代表是万科A。
虽然有很多技术派人士对大C浪念念不忘,但由于国家队握有整个市场近五分之一的筹码,部分蓝筹股更是几乎被控盘,因此,A股的这个冬天似乎并不太冷。不仅主板指数扛住了美联储加息的压力,创业板更是在遭遇注册制启动这样巨大的利空下,依然能挺在2700点以上,可见股灾的巨大阴影,并没有摧毁市场做多力量的信心。
稳中有涨,慢牛前进,这样的格局,正是高层所希望看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稳住了中小投资者的持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