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0201131516d7YdAcqNfS.png

美国南海频频“挑事”为哪般?

江枫 2016-1-30 00:01:32

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在南海地区频频展开针对中国的军事活动,炫耀武力。2015年10月27日,美军派“拉森号”导弹驱逐舰进入中国南海岛礁邻近12海里内实施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后美国防长阿什顿·卡特宣布美军将定期进行此类行动,每季度至少两次。12月10月,美军两架B-52轰炸机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空域。据悉,2016年2月,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三国海军将首次在南海地区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包括舰艇战术运动、通信训练等科目。那么,美国为何要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加大对华制衡力度?下一步美国会使用哪些手段和策略呢?

美对华制衡进入新阶段

无疑,美方所采取的这些举动带有军事挑衅的意味,标志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制衡政策正进入新的阶段,或会“促使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化,甚至军事化”。自从2010年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经历了从“幕后”走到“前台”,从“导演”成为“主演”的转变。如今,它则更加注重拉拢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参演”。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在南海问题上如何应对中国,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政策分歧。即便美军目前已展开不少行动,美军方高层和强硬派议员等却认为这不过是“亡羊补牢”,指责白宫早应该同意对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等行为做出强力反制。

显然,这种对华“示强”的情绪,源自美国对中国南海政策的臆测。在美方一些人士看来,中国“填海造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第一岛链”的制约,强化中国军队针对南海地区的力量投射,进而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他们认为,中国将通过岛礁建设“把岛屿转换成海权的前哨”,提升中国进行反潜战的能力,延伸中国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的作战区域,巩固岸基火力部署,从而为宣布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奠定基础。

去年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已多次在国际场合明确表示,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有关建设活动不针对、不影响任何国家,也无意搞军事化。与此同时,强调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有关设施建设,主要是民事功能,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有助于为各国船只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包括应对海上灾难。然而,中国政府释放的这些政策信号却一直被美方特别是美国军方人士忽略或误读。对此,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学者格雷格·奥斯汀批评说,“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人常常急于在没有经过周密思考和合理评估的情况下,就把最愚蠢的意图强加给中国”。

令人担心的是,未来一个时期,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军方强硬派的声音和影响力或将增强。一是因为奥巴马总统距离结束执政任期不到一年,白宫的权威趋弱,军方“不听招呼”的代价更低。二是美国总统大选的选战即将全面打响,“敲打中国”往往是各路候选人的惯用手段,对华强硬的声音恰恰迎合了这种选情氛围。三是奥巴马专注于打造“外交遗产”,担心南海问题成为“负面遗产”,或会进一步迁就军方,同意或默许其针对中国展开更多强力压制行动。

虽然美国政界人士多认为美中两国需尽量避免在南海地区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但他们并不完全排除双方“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有人提出,美国需要从战略思维、战略心态上做出调整,需要适应与中国进入相互摩擦和紧张越发频繁的“新常态”。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者安德鲁·埃里克森近期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既然中国不怕摩擦,美国也不应害怕,这才是大国关系”。换言之,这种观点认为,美国在必要时应不惜与中国发生可控的军事摩擦,以强化对华威慑。

美国的“成本强加”战略

总的来看,美国将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实施一整套“成本强加”战略,一方面避免与中国爆发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一方面通过外交、政治、军事、舆论战等综合手段,增强中国推进南海政策的成本,使中国承受国家声誉等方面的代价,否定和抵消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收益。

“成本强加”战略主要分为军事层面和非军事层面。就军事层面而言,美国智库专家认为需尽快补足美国在南海区域的军力部署缺口。据美国情报机构的估计,2020年左右,中国导弹部署将超越美国海军的应对能力,美国需大力开发远程反舰导弹、反潜巡航导弹、“海上攻击导弹”等新型武器和平台,加紧建设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加大部署攻击型水雷,确保和提升美军在南海区域的“水下战争”优势。

其次,美军在亚太地区将更多采取“轮驻而非基地”的军力部署方式,以强化前沿力量和轮换驻军,增加美军在南海地区的存在感,提升盟友和安全伙伴的信心。美军将被重新部署在菲律宾苏比克湾、巴拉望岛等靠近南海争议地区的军事基地。美国还将把多艘最先进的“濒海战斗舰”部署在该地区。此外,美国还考虑加大与日本、菲律宾等国进行混编巡航和混编空中巡逻的频次,使中国因为担心与美日爆发直接对抗而有所退缩。

第三,美国将运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手段,应对中国日益强大的海警和海监等准军事力量。美国将加紧落实防长卡特在2015年5月提出的“东南亚海洋安全倡议”,在南海地区建设“共同行动成像”系统,强化相关国家的“海域感知”能力。这些技术系统既可以被用于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救灾、舰船搜救等行动,也可以用以增强对中国的监控和防御,力图使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动完全透明。

就非军事层面而言,美国将利用技术、舆论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中国南海政策行动的“曝光”,通过“东盟地区论坛”、“东盟海洋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东亚峰会”等国际多边场合指责中国,进一步炒热海上安全、航行自由等问题。此外,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预计将在2016年年中就菲律宾单方面对中国提起的诉讼做出裁决,美国势必会利用这一时机,在国际舆论上给中国制造更大压力,逼迫中国进一步厘清南海政策主张,推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其他声索国达成妥协,并结成针对中国的“联合阵线”。还有美国智库专家建议,奥巴马政府应充分利用2015年东盟共同体正式建立这一机遇,强化东南亚国家的团结,推动东盟在美日澳印等国支持下撇开中国,制定出高标准的、有约束力的海洋规则,继而迫使中国在加入与否之间做出选择。

总之,随着美国不断加大对南海争端的干预力度,南海问题越来越多地具有中美大国博弈的味道。美国更多从争夺地区主导权的角度认知中国在南海的政策行为和意图,加之美国政府内部存在调门不一、政军矛盾等问题,美国南海政策的冒险性、盲动性或会上升。无论是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角度,还是从建设“海洋强国”、拓展战略空间的角度,南海问题都涉及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中国需要更加深入地研判美国在南海对华展开“文攻武斗”的新策略、新手法,力争实现“维权”与“维稳”的平衡,切实管控中美分歧,防范南海地区的紧张态势升级。(作者为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