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葛红林在2014年出任中铝董事长时就可谓临危受命,但两年过去了,中铝依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噩梦。
2月16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铝业)发布公告称,葛红林因工作需要于2016年2月16日向董事会提交辞呈,辞去本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并推举董事敖宏代行董事长职权,中铝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余德辉被推选为中国铝业非执行董事候选人。同时公告还特别指出,葛红林担任董事长、董事期间为公司扭亏脱困和改革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不过,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表示,虽然葛红林辞任中国铝业董事长、董事,但仍旧任中铝董事长、党组书记。
甩卖资产扭亏
2014年,中国铝业以162亿元的净亏损额刷新A股上市公司亏损纪录,摘得当年“亏损王”的头衔。而在葛红林到任的第二周,中国铝业即对外披露2014年前三季度财报,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度加大,1-9月亏损54亿元。
因此,关于葛红林上任后中国铝业的经营状况就备受关注。
“2015年中国铝业已经成功扭亏,葛红林不再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是出于工作需要的安排。这既有利于其将更多精力放在集团的扭亏脱困、升级发展上,也有利于各个板块业务的做强做实做大。”中铝新闻发言人聂震称。
事实上,葛红林的前任熊维平2009年2月份以一把手的身份开始驾驭中铝这艘巨艇。熊维平实行多元化战略,到熊离任时,中铝已不再是单一的铝企业,而是一家囊括了铜矿、铁矿、稀土等多金属的矿业公司。
而葛红林甫一上任便提出“加减乘除”改革举措,即做强最精主业,处置不良资产,把创新驱动作为扭亏脱困的新引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在铝价不断探底的2015年四季度,中国铝业对那些扭亏无望的资产决心淘汰放弃。
中国铝业在今年1月公布的业绩预报中称,预计2015年度经营业绩将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亿元左右。预报中还称,扭亏为盈的原因主要是生产成本的降低、部分亏损生产线被关停,这使得氧化铝和电解铝产品成本同比分别下降约13%和9%。此外,公司实施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处置资产、股权取得收益。
据了解,中国铝业在2015年已披露的资产处置项目包括:向母公司中铝集团的下属企业出售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50%股权,交易价格为23.5亿元,2015年内支付了30%的首期价款7亿元;减持焦作万方股份有限公司1.15%的股权,变现的权益价值约为1.1亿元。但还有两项交易未能完成:2015年11月,中国铝业以8.23亿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中铝物流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最终因无竞买人报名参与竞买而流拍;挂牌转让中铝南海合金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已于2016年1月宣布终止转让交易。
2016年的新压力
虽然2015年成功扭亏,但葛红林所依靠的甩卖资产的方式却受到部分业内人士质疑。早在2013年,熊维平也曾经通过资产处置帮助中国铝业,但随后的2014年却迎来了更大的亏损。不过,中铝内部人士认为,葛红林推行的“加减乘除法”并不是单纯的甩卖资产,甩卖资产只是减法,但是加法更加有学问。葛红林提出的“加法”,是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多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事实上,由于中铝的铝产品仍然占据着营收的一半以上,而电费又占到电解铝成本的40%以上,因此电价几乎对铝企的盈亏业绩具有“一票否决权”。因此,过去几年,中铝的扭亏工作很大精力用在增加自身煤和电的业务权重,形成煤电铝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弥合在电价上的巨大劣势。
据悉,包头铝业几年前尚是中铝旗下亏损最为严重的电解铝企业之一,通过依托当地优质低价的煤炭资源,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设自备电厂,形成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链,不仅成功扭亏,还成了2015年的盈利大户。
同时,中铝正在山西吕梁与华润集团合作建设从煤、电、氧化铝到电解铝乃至下游产品的全产业链集群式铝工业基地,在内蒙古包头与政府合作依托当地富集优质的能源条件建设国内一流的铝工业基地,在河北黄骅港与河北省政府、神华集团合作发展400万吨氧化铝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葛红林离任中国铝业的同时,一个月前刚到任的余德辉被推选为中国铝业非执行董事候选人。资料显示,经济学博士余德辉曾任电力央企中电投集团副总、国家电投副总。消息人士指出,中铝未来势必会在煤电铝一体化上走得更远,将加法做得更彻底。
不过, 展望2016年,铝冶炼行业虽在2015年大幅减亏66亿元,但电解铝缺乏竞争力,产能退出渠道不畅,退出涉及人员安置、债务化解、上下游产业等诸多难题,企业普遍经营压力较大。与此同时,电力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有色金属行业难以及时享受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低用电成本,但环保投入加大、社保费用计提基数提高等反而带来生产成本刚性上升,中铝能否在2016年继续逆市盈利仍有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