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就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提出代表建议。
辜胜阻表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结构性困境:一方面,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无效供给过多;另一方面,供给体系难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有效供给不足。需求管理的边际收益逐渐下降,以短期均衡为目标的需求侧管理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供给侧结构改革成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
他认为,供给侧改革关键要强化制度供给和创新驱动。要淘汰过剩供给,优化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使供给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一要减少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淘汰“僵尸企业”。二要改造落后供给。对传统产业进行生产技术与管理理念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三要创造新增供给。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来增加新供给,引导新消费需求。四要扩大短缺供给,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在相关领域减少准入限制,引入新的投资者,加强竞争。五要强化制度供给和改革引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六要继续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政府工作人员转换政府职能的积极性,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对于如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辜胜阻建议,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重视从供给端发力,完善多层次“门当户对”的间接融资体系,引导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采取小微贷款税收优惠、创新抵押品、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等方式,为实体经济让利。推进正“金字塔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稳步发展“新三板”市场,规范发展股权众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对于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辜胜阻表示,“十三五”时期的金融改革面临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大任务。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支撑平台。他强调,金融风险点多面广、相互影响,相互传染,要高度重视当前金融领域的各种风险点,警惕股市和汇市大幅度波动引发的金融风险,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和房地产高库存对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重视由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交织,以及影子银行给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带来的巨大潜在风险。
为避免潜在金融风险在近期集中爆发和风险叠加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辜胜阻建议,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模式。一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以法治化和市场化“双轮驱动”,重构股市生态,要在企业上市、退市、转板、并购重组、对冲等制度安排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严厉惩处违法行为。二要防范多重风险叠加,把握“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力度和节奏。三要加大风险排查,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定点爆破局部和地区风险,构建风险缓释机制,及时化解处置金融风险。四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并稳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五要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出台相关的准则和法规,强化风险监管。六要推进金融监管转型,建立符合现代金融发展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形成有效的市场风险约束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面覆盖,强化预期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