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0311232858SxD192YS9Z.JPG

互联网基金、分级基金、打新基金屡遭投诉 公募创新时代三大“雷区”

盛青红 2016-3-12 00:53:49

本报记者 盛青红 广州报道

回看近年来公募基金的发展,除了所管理的财富规模的激增,“互联网金融”、“分级基金”、“打新基金”也成为公募行业的关键词,投资者更是举资跟风而上。

“现在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教育确实做得比以前细致多了,但是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和形式多样化的趋势,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投资公募的普通投资者,确实很难看得懂这类创新产品。”深圳一家公募基金市场营销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碰上黑天鹅或是内幕交易之类违规产品外,互联网基金、分级基金、打新基金等也确实是投资者诟病比较多的产品。

小心互联网“假基金”

随着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比如P2P平台、众筹平台等网站雨后春笋般崛起,投资者也很难区分是否真的投资了正规公募基金的产品,投资者务必要警惕小心。

“之前我们接到投资者举报,说有个黑火金融推出了一款理财产品,对外宣传是说与广发货币基金合作。”广发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跟他们有什么合作,那款理财产品投资的也不是我们的货币基金。”

据记者查阅相关资料,黑火金融是江西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2016年伊始就深陷发假标及兑付危机泥潭。

“如果互联网理财平台做假标,或者借公募基金的产品去虚假宣传,投资者和基金公司本身都是防不胜防,除非有投资者举报,基金公司才能及时发现。”前述广发基金相关人士称,“投资者一定要去确认,可以拨打基金公司的客服电话咨询,如果客服不了解情况的,也会向公司进一步反馈,得到具体答复后会给投资者拨回访电话的。”

分级基金要投得“明白”

如果不是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分级基金绝对是基民的宠儿,可是一波波“下折潮”让投资者血本无归。有身穿白T恤在某基金公司门口摇旗呐喊“还我血汗钱”的场景出现,更是有亏损严重的投资者向法院起诉相关基金公司,一是认为基金公司及相关代销机构未尽到告知风险义务;二是认为在下折基准日当天还能进行交易并且无明显提示的做法也并不合理。

“分级基金本身并没有错,确实是个难得的创新型投资工具。”深圳一位券商基金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投资分级基金并不需要像研究股票那么精细,只要看懂行业或者趋势,熟知投资规则就很容易操作。但也正是因为分级基金存在母基金、A类份额、B类份额及上折、下折等游戏规则,普通基民很难看得懂。”

从此前一份网络调研数据看,很多投资者对分级基金的了解并不多,更别说折价套利等规则,可是在基金公司营销和赚钱效应的驱使下,很多投资者就一股脑地投资分级产品。

“我去年买了易方达的上证50B,当时对分级基金并没有什么了解,可是看到大家都在买,又看到当时跌了很多,就买进了,谁知道一买进的第二天就公布下折,当时下折是个什么概念我都不知道,后来发现1万元变成4000元不到。”一位投资者向记者回忆,“现在我再也不敢随便买分级B了。”

分级B一旦下折,投资者轻者亏损20%-30%,重者损失60%-70%。

记者也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到,现在基金业协会和基金公司都非常重视投资者教育,特别是对于创新型产品的风险告知强调细化。

截至目前,考虑到分级基金机制较为复杂,普通投资者不易理解等因素,证监会暂停了分级基金产品的注册审批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恢复审批,还不清楚,会里只说还在研究相关政策。”深圳一位量化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警惕基金销售“陷阱”

“跟风抢”一直是资本市场不变的定律,熊市时的保本基金被基民疯抢,牛市时的打新基金更是份额难求,很多投资者在几张宣传折页或是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下,就把投资款打过去了,一个月后收到投资合同也只是把合同锁进了抽屉而并没有细看,直到产品出事才追悔莫及。

此前鑫元基金旗下的“鑫元定开债”产品也被投资者告上了法院,原因是该产品代理机构南京银行在推这款产品时强调是“低风险稳健型产品”,理财经理还曾口头“承诺”过这款产品“半年绝对回报13%”。然而,当该产品即将到期兑现时,投资者却面临15%左右的亏损。

而鑫元基金给出的答复是从未印刷过“绝对回报”、“稳健收益”等含有大量违规用语的宣传单页,南京银行方面也称银行是不会夸大宣传的。

事实的过程基本上就是投资者被营销词眼或者宣传材料给吸引了,而却没有仔细看合同就买下了产品。

而另一场“打新基金暴亏”的风波也依然在发酵中,那就是宝盈基金旗下多只打新基金由于A股暴跌而净值大幅下滑,导致投资者损失严重。

记者了解到,上述打新基金分别由广发证券、恒天财富等机构代理销售。“我们当时以为买的就是一款专注打新的产品。”一位购买了宝盈旗下打新专户产品的投资者告诉记者,“当时我认购的时候,营业部理财经理介绍说这款产品专注打新,并且公募打新有优势,还必须先打款。”

可实际上,这款专注打新的专户产品合同投资条款中标明,资产管理计划可将0-100%的财产投资于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或是专户产品时,一定不要完全相信理财经理及所谓的“一页通”宣传资料,合同才是最终的法律保障,在购买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合同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