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0314173257Bdpy8d6A2L.png

制造业承压 呼吁为企业降低税费减负 伺机并购 李东生详谈“危与机”

郭冬颖 黄兴利 2016-3-12 00:53:54

本报记者 郭冬颖 黄兴利 两会报道

回忆起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与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活跃在经济一线的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仍心生触动。

在全国两会期间,李东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1997年多是外资企业关闭的现象,当前部分内资企业也受到很大影响。在中国经济的浪潮中摸爬滚打多年,李东生对于制造企业的生存负担体会很深。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上,李东生带来的两个建议案都与企业减负相关。除此之外,在经济转型期,作为国际化的标杆企业,TCL又有什么动向,李东生在采访中对本报记者做了详细阐述。

呼吁为企业减负

“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去年特别是下半年,都感到前所未有的金融压力。就像TCL所处的广东,去年下半年也少有地出现企业经营不下去和倒闭现象。这种现象应该是比2008年欧美经济危机的时候,对中国的影响还要大一点。”李东生说。

在这个背景下,今年两会,李东生提出了《关于加快增值税立法进程的建议》和《关于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建议》两个建议案,核心都是为企业减负。

李东生以增值税举例称,目前我国增值税最高税率高达17%,远远高于与我国制造业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导致我国国内市场产品价格与海外市场产品相比竞争力偏弱。

“我这次建议的核心就是降低增值税税率,主要的理由就是降低税率有利于扩大国内的消费。”李东生表示,降低增值税税率,有利于扩大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同时也可以降低同样产品国内外市场的差价,将部分出国消费转移到国内市场,降低增值税也有利于企业国内业务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增强制造业产品销售,有利于扩大税基,抵消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除了提出建议降低企业增值税税率外,李东生还提出了取消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建议案。他透露称:“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不足2%。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制造业附加税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0.5%,约占到平均利润的四分之一。”李东生用数据来说明企业税负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李东生认为,制造业成本高、利润薄、税负重,尤其是税务负担较重,占据企业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李东生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并通过创新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调整和困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企业应该适应变化,不断调整,大幅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为发展取得一席之地。”李东生表示。

将继续选择并购机会

面对经济形势调整大势,李东生呼吁企业看到差距并提升核心能力,那么,在这一轮转型当中,对企业家而言最大挑战是什么?对此,李东生直言,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

“TCL在企业管理中一直强调变革创新,强调危机意识,因为整个市场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整个产业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技术也是不断转型升级,企业要通过不断变革创新才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李东生对记者说。

除此之外,李东生表示,在整个变化当中,要找准方向。他用华星光电举例称,“在我们比较困难的时候,2009年国际化刚刚走出困境的时候,我下决心建华星显示面板。因为看到在彩电产业里面,韩国企业取得领先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能力。”

“决心该下的时候要下。”李东生补充道。

对于在未来几年有什么最想做的重要的事,李东生坦言,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出来创业的小伙子。他表示,现在企业有7万人,达到1000亿销售额,怎么把TCL做好,这是我们唯一全力以赴要做的事情。

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案例,TCL在未来有何重点发展方向引发业内关注。对此,李东生表示有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应用,我们要从一个工业级企业转型到制造+互联网,企业定位是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和互联网应用服务产业级的,二是努力国际化,现在我们的销售海外占47%,未来我希望很快能超过50%,能够有更高的比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不过,李东生透露称,日后还会选择一些并购机会,扩大业务规模以及产品线。

此前在2月23日,TCL集团宣布,将与紫光集团共同成立一只目标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并购基金。当时李东生就透露称,成立产业并购基金,并不是抱团取暖,而是在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寻求更多的机会。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东生透露,之前TCL和紫光已对投资并购标的项目进行筛选,相信很快会有项目落地。

“除了和紫光合作的并购基金之外,我们可能还会继续参与若干个并购基金的项目。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种并购重组的机会在未来几年都会不断出现。我们做好相应资本的准备,机会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把握好。”李东生说。

对于中国企业的未来,李东生充满信心,他直言:“也许10年,也许15年,在大部分产业里面,中国企业的综合能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将不相上下。比如三星,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当危与机并存,“李东生们”将如何迈步?这一页转型故事似乎正讲到了意味深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