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0328101102a4xey2CDfW.jpg

私募新规引发“保壳”大战 券商PB业务产业链启幕

盛青红 2016-3-25 23:32:05

本报记者 盛青红 深圳、广州报道


招商证券在深圳举办的一个私募学院论坛,本来只能容纳百人左右的会场出现了夹道加凳的盛况;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下称“中基协”)举办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培训会”上海站多达4000多人报名参加,最后因场地限制只允许550人入场参加,而场外更是聚集了很多私募及机构人士。

   这就是“私募新规”出现后的市场反应。

   根据新出的私募新规,私募基金需要在时限内完成产品备案,不然将被中基协注销管理人登记资格。5月和8月是两个大限日期。

   私募的“保壳”大战引爆了券商的PB业务,这个从2013年券商创新大会飘出来的“新业务”一直在低调推进,对于大多数人还陌生的“PB”新词一下子刷爆了朋友圈,券商人士都在各类朋友圈猛刷自己家的“PB业务”。

私募“保壳”迎大限

   从来没有一次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获得私募人士如此的关注。

   “基金从业资格成绩出来了,大家快去查查自己的成绩。”这是众多个私募基金群3月24日奔走相告的喜讯。

   按照中基协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基金管理人能否保住资格不被注销,有三个很重要的事情必须尽快完成,一是产品备案,二是法律意见书的准备,三是基金高管的从业资格。

   5月和8月是私募产品备案的大限日子。进一步说,如果是2015年2月5日前登记的私募管理人,2016年5月1日前必须进行首只产品登记备案;2015年2月5日后,2016年2月5日前登记的私募管理人,则必须在今年8月1日前进行首只私募产品备案;而2016年2月5日后登记的私募管理人,则必须在8月5日前进行首只产品备案。

   如果未按时进行首只产品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将被注销,后续需要重新按要求申请管理人资格登记。

   而另外一项对于新申请的私募管理人比较头大的则是准备法律意见书。新规提出,新申请私募管理人登记,或者是已经登记的私募管理人发生重大事项变更,需要提交中国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法律意见书真的比较麻烦,自己搞很累,全部外包给律所又觉得太贵,对于我们小私募基金来说刚开始还是要节约成本。”广州一家小型私募基金合伙人告诉记者,“我们已经通过券商发行了一只产品,现在正在搞法律意见书。”

   同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所有高管(包括法人代表、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等)、总经理、副总经理、合规风控总监等负责人都要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高管人员从业资格不符的整改期限截止到今年年底。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近期透露的数据显示,在协会已经登记的近2.6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管理规模的仅有8414家,占32.4%,换句话说,1.76万家私募机构需要备案首只产品,不然就面临被注销的风险。

券商PB战火燃起

   投资者可能听过“券商PB”这个词,但真正被PB刷屏的节奏却是今年2月兴起的,各大券商都铆足了劲推广自家的主券商(PB)一条龙服务,也就是基金托管、交易、外包服务(包括产品设计行销、融资、税务处理、净值估值等增值服务)。

   事实上,早在去年清理配资时,券商PB就开始火起来了,信托的一对多结构化产品被打击,基金子公司、私募等产品需要重新接入券商PB系统才能继续运行,但是当时券商的PB交易系统架构并未十分完善,还需要很多调整修改。

   随着这次私募基金“保壳”风潮,券商PB业务瞬间成为近期证券公司最热门的话题。

   “我们托管+行政外包服务收费0.2%,发行产品最低规模200万即可,法律意见书最低8000元起,会计师审计报告最低4000元起。”中信证券一位券商营业部人士介绍道。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很多券商都借私募新规之风召集私募管理机构召开相关新规解读会等,比如招商证券就召开了“私募学院开学季”,专门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解读新规,招商证券总裁王岩、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机构部及托管部的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本来预计容纳百人左右的会场足足有200多人到会参加。

   事实上,目前很多券商都将PB业务当成是战略型板块布局,也认为将是未来券商盈利的新增长点。

   “机构化转型是招商证券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布局下,招商证券在2012年即看到了私募基金的发展需求,行业内率先建立主券商业务平台,向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一直在该业务领域保持着行业第一的位置。”王岩告诉记者。

   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托管部总经理陈忠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解读,PB业务增加了券商与机构客户的黏性,它给券商带来的隐性收入更多。“其实PB业务带来的托管费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其衍生的一系列业务。比如,我们去年的比例基本是1∶4,假设托管外包费是1亿元,相应带来的佣金、融资利息就达到4个亿。”陈忠义称。

   PB业务火爆的另一个受益链条则是PB交易系统供应商。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管是大券商还是小券商,PB交易系统几乎都是外购,最普通的交易系统也要200万以上,而像大型券商基本都配备多款主流交易系统,成本投入上千万元。

   记者综合采访多位券商PB相关负责人获悉,目前券商主流使用的PB交易系统主要是由恒生电子、金证股份、迅投等提供的解决方案。

   据国信证券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叶萍在某论坛上透露,PB系统得到特别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证券公司去年下半年对系统接入进行清理。“国信证券在做PB系统的时候,应该说对于投入基本上没有上限,只要市场上有这样的需求,客户有这样的需求,这个模块我们全买”。

   招商证券PB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招商证券在外购PB交易系统的基础上,也正在考虑自主研发更专业的投资管理系统供客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