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背后,是银行信贷的说投就投。
4月15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9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4.67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均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从结构看,人民币贷款仍然是社会融资的主力军。一季度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0.8%,已连续7个月占比超过60%。
而就在4月14日,在银监会召开的银行业例会上,工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魏学坤称,今年前三个月该行新增贷款328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农业银行董事会秘书张克秋此前在业绩发布会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信贷投放与去年持平,没有出现激增的现象。
此前机构普遍预测,2016年MPA首次季度考核在即,3月信贷难以扩张。那么,创下天量的信贷究竟投放到了哪里?
房地产拉动信贷投放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认为,3月人民币贷款回升因稳增长和房地产销售而改善。
具体来看,在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分项来看,增速较高的仍然是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3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397亿,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078亿。
李奇霖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高增长与房地产销售改善直接正相关,反映居民部门加杠杆,房地产去库存延续。”
这一说法在统计局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数据中得到了印证。数据显示,2016年1-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33.1%,其中 1-2月增长28.2%。
“同时房地产销售回暖也直接带动开发商加紧开工进度,带动融资需求回升,对企业部门信贷高增长亦有贡献。”李奇霖进一步解释称,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因3月底专项建设基金项目集中配套贷款,加上各类过去两年储备的大项目集中上马,公共部门加杠杆,基建稳增长托底的趋势仍在延续。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增速比1-2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3月份的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4.18,比2月份提高0.51点。
某国有大行河北分行信贷人士称,“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一季度又是开局的首季,银行营销中的旺季,都跑坏了一双皮鞋了。”
降准仍可期
然而,招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目前的信贷高增长与去杠杆去产能目标不符,且企业杠杆率已近极限,因此不排除央行有对银行信贷政策收紧的风险,信贷高增长较难持续。
但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建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积极态势,为稳增长和调结构增添新的动力,支持、扩大和巩固经济已经出现的向好局面。未来防通缩与控通胀应同时并举,一手应注意管理货币供应快速增长下消费领域的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泡沫抬头,另一手仍应维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以促进工业领域通缩状况的持续改善。
而市场预计4月底中国的金融体系将迎来三大流动性压力:一是本月底即将到期的5510亿元MLF资金压力;二是4月上旬2000亿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缴存;三是4月份超4000亿元的企业所得税上缴。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已于13日宣布,对17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2855亿元。1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400亿元规模的7天期逆回购。数据显示,14日到期的逆回购仅有100亿元,也就是说,14日央行的逆回购操作实质向市场释放了300亿元的资金。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3月末中国人民币外汇占款环比减少1448亿元,至23.84万亿元,降幅持续收窄,已连续5个月下降。东方证券认为,“降准值得期待,宽松的货币政策总体基调不会逆转。”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认为,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美联储持续加息概率下降,为改革深化赢得了时间。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撰文称,适应经济提质增效对金融服务的新要求,必须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推动信贷经营从“重增量”向“增量与存量并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