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 福蒙蒙 广州报道
这是个最坏的时候,但在经济寻底的过程中,最坏的出现又意味着好的开始。
在国外机构的眼中,中国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增长6.7%的数据很难说是“开门红”,毕竟从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28个季度中,这是增速最不亮眼的一次。然而,《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此前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谈到一季度经济的“开门红”时,却语气坚定,信心十足。
因为,从最微观的企业视角看,这次的6.7%,或许是28个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最扎实的一次。和此前的投资拉动回暖略有不同,这一次,经济向好信号不只是星星之火闪动在投资上,而是复苏的暖风终于吹到实体经济的头上。
一时间,U型、V型、L型、W型,宏观经济走势曲线争论不休。问题是,经济真的见底了吗?
“无论是基建还是制造业都是在一个复苏过程之中的,但现在说底部还为时尚早,只能说是一个小周期的底部,而大周期的底部或是全面复苏,还需要观察。预计GDP上半年将比一季度好,三季度有可能6.9%到7.0%,全年可能6.9%。”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则认为,稳增长的措施之下,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稳中有进态势持续;但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企业的信心多了
“最近终于看到点希望。”蒙娜丽莎集团副董事长霍荣铨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最近霍荣铨明显感受到了订单在增多,特别是高端订单。订单就是企业的生命,订单的增加,意味着在接下来几个月中,企业将进入繁忙的生产状态。
在湖北,工厂的机器轰鸣,人员往来频繁,订单连续不断,生意伙伴日渐增多,让天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小平非常满意。这是难得的好光景,不仅有订单,而且订单还在增长,这让他对于今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应该会不错吧。”段瑞瑞在广交会忙碌的间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一年,订单和往常一样,在传统的旺季逐渐多了起来。每年春节后,该公司订单都会出现回暖,由于春节放假,一些老客户会在春节前和春节后加大订单量;但提到今年的整体形势,段瑞瑞多了分乐观。
《华夏时报》记者在119届广交会上发现,对于今年的整体形势,参展企业多了些信心。在谈到未来发展时,觉得比去年有所好转的企业不在少数。
有信心的企业多了,从关联数据也可以得到印证。尽管一季度的数据似乎并不那么亮眼,但在受春节影响较小的3月,先行指标几乎是“遍地开花”。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月份PMI指数为50.2%,环比回升1.2个百分点,自2015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也都回升到50%以上,采购经理人信心指数也回升了4.7。
就连连续49个月负增长的PPI也有了微弱的回暖。和2月份相比,3月PPI比2月上涨了0.5%,这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
扎实的回暖
企业之外,传统的稳增长三驾马车似乎也在触底回升。
事实上,3月以来,“三驾马车”都在发力,甚至许久都处于“拖后腿”状态的进出口也大幅好转,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长了18.7%,进口降幅则继续收窄。分析师认为,外贸总体断崖式下跌告一段落。同时,3月电力耗煤降幅收窄,钢铁、化工开工大幅走高,意味着需求回暖和盈利改善已带动生产扩张。
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7个百分点,回升范围再次扩大;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41.1%,创2010年以来月度最高值。
事实上,从去年以来,投资这一抓手力度就在不断扩大,且在投融资方面不断创新。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专项建设基金的规模或将超过3万亿元、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规模或将超过5000亿元、11大类重大工程全年累计完成投资或将超过2.4万亿元。而在加大专项基金扶持和扩大社会融资的基础上,发改委对项目审批也是一路绿灯。 今年3月,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55亿元。
同时,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要全部下拨,用好专项建设基金,扩大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规模,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落地,保持有效投资强度。
此外,在政策预期、库存回补、主动减产、前期超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钢铁、电解铝等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也出现一波明显上涨;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回升;乘用车、家电销售逐渐回暖指向终端需求较旺;工业品价格普遍上涨;受房地产相关税收较快增长等因素影响,前两个月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3%,为去年1月份以来最快增速。
“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价格水平有所回升,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回升,财政收入增速,以及市场预期有所回升。”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点评一季度经济数据时说。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分析称:“这是一次很全面的反弹,比此前的几次月度反弹要强,持续时间可能在1-2个季度。”
总体来看,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仍在下行,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同步向好,这或许是最扎实的一次回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最近公布的报告认为,预计二季度经济基本企稳,GDP增速保持在6.8%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会议报告也在调降全球和发达经济体GDP增速预期的同时,将2016年中国GDP增速预估从6.3%上调至6.5%,中国成了惟一亮点。
稳增长仍有硬仗要打
二季度看涨,实体经济复苏,中国经济已经见底了吗?
“如果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走势处在增速换挡的阶段,换挡成功以后,未来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在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就是一个L型。但是从短期观察,因为经济波动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多,有可能是阶段性的U型或者是W型。”盛来运表示。
在管清友看来,几个月之内,我们已经经历了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端刺激,从经济探底到经济复苏,从通缩到滞胀的周期,相应的,从债券、黄金、商品、房地产到股市,已经完成了一轮轮动,但二季度的基本面说不定在5月就透支完了,这或许会让人不安。
“2016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处在‘多空博弈’关键阶段,受外需疲弱、去产能、消费放缓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仍在持续,经济运行中短期波动的因素依然较多,后期数据仍需观察。
“2016年我国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我国经济仍将处于由之前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阶段,经济增速的变化主要来自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动力的根本性变化。传统增长动力的减弱将给整体经济带来下行压力。预测201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7%。”4月12日,由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
4月11日,在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减税清费、激励创新仍是政府工作重点。李克强说,目前虽然一些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好转,但调结构的劲不能松,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并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好地保持金融畅通支持实体经济传导机制。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果累积之下,中国经济增长将触底企稳,GDP全年有望实现7%左右的增长,“十三五”将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