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2015年3月,平安集团宣布将旗下三大业务——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的业务管理团队进行整合,合并为“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
近日,平安普惠副总裁、无抵押事业部总经理倪荣庆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展示了这样一张成绩单:线上7×24小时APP,超4千人电话销售和服务人员;线下超700个网点,2万多销售人员,覆盖了全国150个城市;平安普惠近4万名员工、超200万客户,超800亿贷款余额的规模,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商。
“2015年平安普惠客户量达150万,比往年提升了3倍,借款的交易额和余额的增长也是2014年两倍。”倪荣庆称,其中平安普惠的无抵押贷款业务占比高达90%,普通客户的风险在7%以内,这一数字低于国际市场的均值7%—8%范围。
但记者注意到,这一数字明显高于国内消费金融公司2.85%的不良贷款率。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毛宛苑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5年9月末,消费金融行业市场总额510多亿元,贷款余额460亿元。服务客户560余万,不良贷款率2.85%。
“平安普惠的无抵押优质客户的不良率大概在2%左右。”倪荣庆补充称,未来还会加大对抵押消费贷款的投放,从10%的市场占比扩大至50%。
倪荣庆表示,平安普惠的有抵押业务于2015年8月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阶段,但这块业务未来的发展机会最大,尤其是在整体信贷市场环境趋于恶化的背景下,这块业务是比较安全的,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无抵押业务的风险。
另一方面,从微观监管层面看,互联网金融发展会遇到一些“小障碍”,但他坚信平安普惠还会有比较高速的增长。
“国内消费金融发展会很快,相信每年会有超过20%的连续增长。”倪荣庆判断的依据是来自消费金融高度发达的美国市场。美国从2011年开始连续5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占GDP稳定了18%—20%,对比中国尽管发展很快,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扣除房贷后)占GDP刚刚从2011年的4%提升至2015年的7%。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消费信贷的数据规模大概有19万亿,依照20%的规模增长,2020年中国的消费信贷规模将达到3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