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6月22日,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6:逆势增长 全球配置》。报告中预计在2015—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金融资产年均增速为15%,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高净值客群市场之一。
同时,未来五年,中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比例将从目前的4.8%上升到9.4%,新增市场规模将达13万亿元人民币。这也将为中资私行机构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私行客群逆势增长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趋缓,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增长仍十分稳健。报告引用2016年BCG全球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数据库称,从全球市场来看,预计未来五年个人财富年均增速为5.9%,而亚太市场的增速将达到10.3%。
就中国市场而言,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将达到388万户,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在整体个人财富的占比将达51%,“这为私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而目前私行机构管理的高净值人群财富不到两成,陈锦光认为私行服务供给端仍有不足,未来存在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
此外,国内银行近年普遍面临转型的问题,BCG合伙人、中国金融业智库负责人何大勇认为,私人银行业务正符合银行业向“轻资本、交易型”转型的方向。
他举例,以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机构来看,由于具有轻资产、高流通的特性,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高于银行整体的资产收益水平。
就目前来看,何大勇认为国内的私行机构基本体现两个梯队。市场规模前五家,包括招行和四大行,占比分别在18%到9%不等;而股份行的市场份额普遍偏小,差距不大。不仅银行系私人银行市场内部集中度较低,同时各机构的客户基础也并不稳固,有近三成的客户在2015年时曾因产品收益率低、缺乏增值服务等原因更换过主办行。
境外市场配置需求高涨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高净值人群资产全球配置的需求显著上升。
通过对1074名家庭可投资资产大于600万的高净值客户进行调研,上述报告指出,国内股市波动、利率下行、人民币汇率走势和房地产市场分化,是2015年高净值人士调整资产配置的四个主要原因,占比分别达69%、43%、41%和29%。
其中,有70%的高净值客户认为一年内至少在中国部分地区会出现房价下跌现象,房地产投资热情或将持续消减。这也意味着将有不少资金将从房地产投资中抽离出来。
何大勇表示,目前中国个人境外投资,包括跨境及离岸投资的渗透率不到5%,显著低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跨境投资又较离岸投资比例偏低,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另外,报告认为,个人境外投资的动因也从避险、移民拓展到保值增值,由此带来新的业务机会。而且个人境外投资正在从家庭可投资资产1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客户,下沉到家庭可投资资产为600——1000万的高净值客户。投资产品也由海外房产,拓展到固定收益产品、海外股票、实业、保险及基金。
“全球资产配置不再是单向的由中国向海外的投资,而是基于投资机会和使用需求的境内外双向流动。”何大勇表示,中资私行机构的国际化基本体现跨境投资、离岸业务及境外在岸业务三个阶段。他建议,向境外业务的拓展,可以考虑自建、并购及与境外机构合作等多种手段。
不过,何大勇也提到,目前,中资私行机构对目标客户精准定位的能力、境内外一体化的服务能力、专业投顾的销售能力、对外部产品的筛选管理能力以及对境外市场风险及合规的管理能力仍存在短板,这些能力也将是中资私行机构国际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