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0723001400CVU7mQtTfg.jpg

争议安全审查不透明 谈判陷入僵局 中美BIT谈判“敏感地带”

福蒙蒙 2016-7-23 00:45:28

本报记者 福蒙蒙 北京报道


随着美国“大选时间”越来越近,中美投资协定(BIT)仍没有如预期一样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7月17日,为期一周的第26轮中美BIT谈判在北京结束,商务部表示,谈判中,双方就协定文本的遗留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围绕上月中旬交换的负面清单改进出价展开了深入磋商。

此时距离上一轮谈判结束整整过去了1个月的时间,美国当地时间6月14日至17日,第25轮中美BIT谈判在华盛顿举行。此轮谈判中,双方交换了第二轮负面清单改进出价,并就各自改进出价进行了磋商。而6月初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BIT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很明显中美双方都希望今年内可以谈成,但是目前来看窗口期已经十分短了。”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不具姓名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美双方的分歧仍在,若想谈成双方都需要做出较大的让步。

负面清单交换三轮

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美双方就中美BIT达成一个共识:于6月中旬交换负面清单,彼时很多人认为,若想在奥巴马任期内谈成BIT,这次负面清单至关重要,因为今年内可能没有时间去交换第四份负面清单了。

虽然奥巴马任期到年底才结束,但是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少很多。9月以后,美国大选就会进入实质性阶段,届时很难有新的协议达成。

但是让人失望的是,6月中旬虽然如期交换了第三轮负面清单,但却并未传出中美BIT谈成的消息,很快,7月中美双方又进行了一次谈判,遗憾的是,这一次官方的口径仍然是“取得积极进展”,而非“达成一致”。

上述人士表示,现在中美BIT谈判是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已经交换了3次负面清单了,说明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从时间上来看,今年再做调整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中美BIT谈判自2008年开启,8年来双方围绕双边投资协定展开协商,迄今进行了26轮谈判。2013年双方宣布同意进入协定的实质性谈判阶段。去年,中美双方首次交换了负面清单出价,并正式开启负面清单谈判。

“中方对于负面清单出价已经有了多次改进,而美国的负面清单已经很短了,无法再减少。”上述人士对记者透露,但是美国对于中国对美投资的安全审定却不够透明,随机性是很强的,没有一个硬性规定。

今年4月,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美在负面清单上确实有一些分歧,美方认为中方的负面清单内容过长,而中方则不满于美国的安全审查不够透明的问题。在他看来,中方如果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就需要美方拿更大的筹码来换,而这个筹码就是安全审查更加透明。

而上述人士则对记者表示,谈判本身是需要相互之间有一些博弈和妥协,但是总的来说,一味地强调筹备交换会使得谈判陷入僵局。

安全审查不透明

一个谈判谈了8年,到了最关键的时间,眼看着就要到终点了,最后这一公里却十分艰难。因为这些分歧对于双方来说,恰恰是敏感区域。

“‘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模式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概念,虽然中央一再表示要加快对外开放,但是做起来,很多部委的难度还是很大。”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难点就卡在这了,为了防控风险、渐进开放,有关部门并不敢一下子全都放开。“特别是一些服务业领域,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放开。”

而美国方面恰恰对中国的服务业不够开放颇有微词,中国美国商会此前一项数据显示,有72%的服务业相关会员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发展表示乐观,但是外企在中国服务业领域的经营仍有一定限制。

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Michael Froman)本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上个月提出暂缓对美国投资开放的行业负面清单内容“距离可以接受还很远”。但他同时承诺,美方将继续与中国政府接触,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将持续至今年秋季,希望双方最终能达成高水平的协定。

中国的服务业开放程度并不高,有关部门也一直在这方面努力,中央多次发声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放开服务业外资准入门槛。最近,国务院决定在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多项行政法规,此次涉及调整的项目共有51项,均涉及外资准入,其中近一半是关于在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暂时停止实施核准以及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而其他项目则多数放宽了一些外资准入的门槛。

原来,外资很多行业都需要在中方控股的前提下,此次自贸区政策调整,很多领域都得到了放宽,外资可以以独资形式从事这些行业,涉及到钢铁、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

相对于美方的要求,中方希望美方改进的却并不多,但这对于美国来说,同样是敏感领域。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美方往往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审查,而且审查带来的投资损失由企业自己承担,让中国企业面临较强的投资障碍,中方希望美方在安全审查上更加透明。

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赴美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超过150亿美元。今年以来,在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背景下,对美投资亦呈加速态势。与此同时,中国投资在美国面临着更大力度的审查。实践中,以国家安全等理由致使对美投资“胎死腹中”的案例并不少见。

陈德铭也表示,总体来说美国是比较开放的,但是美国的安全审查却不够透明,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认定为“不安全”。此外,安全审查可以在3年内追溯,即使已经开工两年的企业被认定为不安全,也要退出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