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历经半年的内部测试,7月19日,芝麻信用宣布正式推出其独家研发了小微企业信用洞察“灵芝”系统,包含企业信用报告、风险云图、信用评分和指数、关注名单、风险监控预警五大产品,将聚焦小微企业提供企业征信服务,有望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息高清征信画像。
谈及之所以进军企业征信市场,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称:一是市场需求,二是从国内市场来看,很难看到领军企业,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探索阶段。
胡滔称,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征信公司,希望以创新的科技为支点,用有效的信用评估撬动小微企业的未来,让小微企业的信用等于财富。
企业征信先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企业总数已超5000万家,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99.6%。今年一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17万户,其中超过9成是小微企业。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难题,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之路,当下小贷公司、网贷平台、BAJT互联网公司等机构纷纷向小微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小微企业的资金获得性大大增加了。
“但这只是一个普的概念。”胡滔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普惠金融里“惠”的重要性还是体现在价格上。这位从传统银行转型的“征信人”深知,对一个放贷的金融机构来讲,一定要在降低风险运营成本的情况下,才能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
在传统的风控模式下,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够完善,一笔150万和一笔10万贷款的流程一致的,上门调查的成本亦相近,无疑抬高了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由此,企业信用体系的匮乏成为了其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企业征信机构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中呈现了井喷现象。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备案企业征信机构117家。半年过后,据源点信用7月更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完成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达135家。
相比于个人征信业务实行的审核制牌照,企业征信业务数据比较完善,且入围“门槛”低,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对企业征信机构实行备案制。
但胡滔认为,尽管企业征信备案很多,但基本上国内企业征信还是属于非常碎片化的一个市场,而且绝大部分都还是用非常传统的线下调查模式。总的来说,目前国内整个企业征信市场,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机构。
那么2015年年底才具备了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资格的芝麻信用如何突围?
揭秘“灵芝系统”
具体来看“灵芝”系统的数据采集来源:据芝麻信用首席数据科学家俞吴杰介绍,数据采集来源包括来自政府的数据(工商数据、司法数据、海关数据、企业纳税数据等)、来自商业伙伴的数据(运营商企业数据、合作机构反馈数据、企业经营数据等)和来自阿里蚂蚁的数据(淘宝天猫、阿里巴巴、支付宝)。其中,后者的数据归为其内部独有,相关的信息就达到了千万的级别。
通过“灵芝”系统,这些多维度的数据能够转化为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细致入微的评价,描绘出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全息画像。在整个企业的风险评分模型,从350到950分值越高代表着各家企业信用风险越低。
面对小微企业瞬息万变,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的小微企业产生,同时也会有大批的企业离开这个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芝麻信用怎么样能够确保第一时间获得这些信息呢?
俞吴杰表示,“灵芝系统”在小微企业信用洞察方面具有毫秒级的计算速度,依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极速判断,可以零时差的进行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和风险识别,一旦数据源有更新,芝麻信用会实时更新至银行等合作伙伴,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风险苗头。
此外小微企业存在关系错综复杂的特征,有时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将可能波及多个上下游企业、投资子公司,甚至母公司等等。
俞吴杰以“感冒”传染来比喻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一家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很容易引发一批小微企业的风险,甚至不同的小微企业之间有着相同的投资人的关系、上下游之间的经营脉络关系等。
为了预防这样的传染,“灵芝”系统研发了“风险云图”,通过投资关系、经营关系、行业地域关联等多个维度对企业关联风险进行评估,不仅罗列出目标企业所有的关联企业和个人,还能计算出风险概率,量化目标企业的关联风险大小,预警小微关联企业潜在的信用风险。
发布会上俞吴杰还介绍了“灵芝”系统的探秘空间——小微企业征信试衣间,能够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用评估和风险预测。
北京大学教授、经济学者薛兆丰认为,“灵芝”系统在企业征信有三大突破:一是与政府合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二是动态的自我更新的大数据风险监控;三是风险云图有利于预测、预防的同时,还会根据云图优化效果改进征信行为。
归结起来,“灵芝”有助于让守信的小微企业一路畅通,让失信的小微企业寸步难行,而后去改进企业的征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