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7月25日,央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在对通联支付及银联商务的银行卡收单进行业务检查中发现严重违规现象,就此依法没收上述公司的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共计3700多万元。
具体而言,通联支付及银联商务因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付金、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分别被处罚款约1110.13万元和2653.70万元,
公告中称,这次业务检查的起因是“社会举报”,而“举报情况基本属实”。
对此,银联商务方面在7月26日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称,在人民银行3月份进场检查结束后,银联商务就针对检查中现场反馈的问题,及时成立专项整改小组,根据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逐条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并部署全辖整改落实。“目前,绝大部分突出问题已整改完毕。”
针对25日的文件,银联商务表示,在前期整改基础上,举一反三,对辖内开展的所有业务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不折不扣地做好检查整改工作。
“面对此次处罚,银联商务坚决支持,将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带头严格执行监管机构的各项监管要求,时刻坚守依法合规经营底线,着力夯实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基础。”回应中称。
作为银联商务的控股股东,中国银联相关人士也回应,人民银行出重拳整治银行卡收单市场秩序,对于净化受理市场秩序意义重大,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组织,坚决地拥护与支持,并在督促入网收单机构严格遵守银联卡业务规范方面一贯秉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
“我们会继续积极配合监管,落实好相关工作,推动银行卡收单市场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对方称。
而被处罚的另一家机构通联支付,是由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国万向集团等机构共同设立。5月时,该公司的宁波分公司还曾违反反洗钱等相关规定被处罚金共计101.5万元。
今年以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出重手处罚已并非首次。
3月时,央行通报了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银行卡收单外包业务抽查情况。因存在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违规为其他机构开放交易接口、资金结算不合规等问题,有4家支付机构被央行责令全面整改,5家机构被停止在一些省市的收单业务。个别商业银行或分支机构也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对于此次罚款的力度,有支付机构的人士称,大额罚单并非没有先例,只是在近期算是比较大的。
早在2014年4月,央行曾叫停8家支付机构接入新的商户,9月时又责令4家公司退出部分省市的收单业务。当时,就有消息称,各支付机构接到的罚单累计金额过亿,有些机构单省单月业务被罚就超过千万。
在上述公告中,央行提到将“持续加强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从严惩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