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60805220228zmBexlmGcJ.jpg

煤钢任务未达标 钢铁产量甚至不减反增 去产能有心无力

王冰凝 2016-8-5 22:55:18

王冰凝

“要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对于下半年去产能的难度和压力之大,政府部门已有预测。虽有阵痛,却也孕育新希望。

8月4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前7个月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38%,钢铁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47%。虽然7月份以来进度有所加快,但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尽管去产能很难,但这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转型的必走一步,也是中国经济能否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所在。

8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将石化产业划入新的去产能大户。

中国这场去产能的战役虽然打得很艰难,但是仍然在深入化、扩大化,试图一小步一小步地摧垮整个坚冰。

开工停工均亏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三去一降一补’,而关键变量就是去产能和降成本。”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张连起的一句话点明了去产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在中国庞大的去产能计划中,煤炭和钢铁产业则是先头兵。

钢铁和煤炭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引领性作用,而产业中又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许多企业开工停工都是处于亏损状态。

钢铁行业提出去产能已有数年,但因为前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呈现产能越去越多的态势。煤炭行业产能的明显过剩则是近几年开始凸显。而煤炭和钢铁产业去产能的力度在近两年随着经济低迷开始加码。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实际产能约11亿吨,利用率为71.5%。2015年粗钢产量8.04亿吨,同比下降2.3%,为1982年以来首次下降;2015年大中型钢企亏损645.34亿元,亏损面达50.5%。煤炭行业实际产能约为57亿吨,利用率70%。2013年产能开始下降,2015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6.85亿吨。

2015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煤企利润额425.5亿元,同比下降61.2%,亏损面积超过90%。

国际上,通常认为产能利用率处于79%-83%之间较为合理,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若用这把尺子丈量我国的钢铁煤炭行业现状,毋庸置疑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据报道,有着58年历史的埠村煤矿,今年5月30日全面关停。该矿区在煤矿“黄金十年”曾经红火一时,拥有一条直通胶济铁路的铁路线。但其实从2004年开始,每吨煤矿的开采成本直线上升。不仅如此,煤层越挖越薄,机械化设备根本进不去,大量的人工更是将采煤成本推向了新高,从2009年的吨煤成本417元,一下飙升到了2015年的651元。而此时的埠村煤矿面对的市场价格,却是断崖式的下跌,每吨煤价格从2009年的605元下跌到2015年的280元。连续亏损的埠村煤矿面临倒闭关门,可是煤矿从上到下却一直在努力扭亏,持续了整整11年。维持一方面为了8000多名职工,另一方面也为了这些年积累的债务。为了将煤矿维持住,埠村煤矿的上级部门淄矿集团一直在给他们“输血”,但是三年补贴亏损1.2亿元的指标,埠村煤矿一年就花光了。

靠输血存活的埠村煤矿并不是个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煤炭产能过剩多达17亿吨,90%的煤炭企业都在亏损,这其中不少是靠输血或者是借债度日的。


不仅是煤炭,我国钢铁、水泥等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能接近或者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产能严重过剩,占据大量的社会资源,造成社会资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

越减越多的怪圈

虽然去产能势在必行,而且中央以及各地方均付诸了很大努力,但这条路却依然如同漫漫长征一样艰难。

据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透露,前7个月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38%,钢铁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47%。虽然7月份以来进度有所加快,但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根据去产能进度安排, 2016年压减粗钢产能要完成4500万吨左右,涉及需安置的职工为18万人,退出煤炭产能要达到2.5亿吨以上,需要安置员工70万人。根据2016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力争用3-5年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表示,减量重组的5亿吨产能中一半以上也是要去掉的。

根据国务院文件,钢铁在5年内去产能1亿-1.5亿吨。

今年上半年,国家将去产能的目标落实到了27个相关省市自治区,甚至具体明确到每台设备、每个矿点。而针对积累的债权债务这些让地方政府和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发改委、人社部、银监会等八大部门,围绕财税金融支持、职工安置等问题研究制定了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财政部不久前公布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1000亿元的资金规模鼓励企业去产能。

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同比下降9.7%,煤炭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在今年化解产能过剩的另一个领域——钢铁行业,虽然1-6月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了1.1%,但是由于钢材价格回升,4月到6月,河北、江苏、湖北、河南等钢铁生产大省的产量均有所反弹。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并未改变的情况下,这会将效益刚有起色的钢铁行业再次拖入严重亏损的泥潭。

2016年1-5月,全国钢铁产量大省,河北、江苏、山东粗钢产量分别为8352.27万吨、4590.98万吨、2919.63万吨,三省粗钢产量高于上一年同期的8327.8万吨、4492.8万吨、2768.3万吨。这表明3个钢铁大省去产能陷入越减越多的怪圈。

“这个现象需要高度重视,这也说明去产能确实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

上述会议也指出,排除价格波动的干扰和影响,这是今年剩下几个月去产能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徐绍史说,“对此要保持清醒认识,钢铁煤炭价格回升主要是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的预期作用。产能严重过剩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徐绍史认为,今年上半年钢铁消费下降2.7%,煤炭消费下降5.1%,并不具备价格持续回升的基础。

叫停新项目

不断的反复,让政策层面只有进一步加大了去产能的力度。

“去产能的信心和决心决不能动摇。要保持定力,排除价格波动影响,坚定不移做好去产能工作。不然两大行业会再度陷入困境,转型升级和优化重组将无从谈起。”徐绍史说。

目前,钢铁煤炭去产能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已经明确,执行层面是否到位的问题,势必就成了杜绝“边减边增”现象的重点。

上述会议指出,去产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职工安置、债务化解等都是重点难点问题。完成今年的任务,要不回避不等待不观望,因地制宜,一企一策。切实做到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未按期完成任务的要严肃问责。 

会议要求,各地要把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到具体的企业、项目和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每个时间节点,都做到有人负责、有人督察,不得出现责任落空;要把今年压减数量具体明确到每台设备、每个矿点,不得出现漏洞和盲区。务必确保8月上旬把责任和任务压实到位。

各地要严肃认真兑现做出的承诺,按照责任书签订的内容,不折不扣抓好落实。部际联席会议已经建立了去产能工作月报制度。各地要按照时间节点及时、认真上报,既如实报送成绩,也客观反映问题,做到既报“喜”也报“忧”。

“在目标任务上,确保完成,乐见增加,不得减少;在完成时限上,只能如期,乐见提前,不得推后;在时间进度上,按月上报,公开通报;在完成质量上,生产线和设备该拆该关要到位,严防弄虚作假;在责任落实上,要明确到地方、企业、责任人。”徐绍史说。

会议指出,各地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再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备案钢铁项目必须落实产能置换指标,并向社会公告。三年内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坚决防止产能边减边增。

“2016年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已经明确,下半年进入执行和核查阶段,完成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还面临着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两大难题,如何在困难时期妥善安置好职工,如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化解债务风险,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中钢协称。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指出,他们必须要下决心把他们的产能和产量都压下来,因为现在不仅仅是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更重要的产量也是严重过剩的。他们应该把一些不需要的产能和不需要的产量都压下来,维持经济更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