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数字普惠金融的时代精神

商灏 2016-8-5 22:55:13

本报记者 商灏

每一个时代都具有独特而普遍的精神气质,它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体现着数字普惠金融时代精神的英雄们,能否主宰生活在这一时代人们的视野,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来的新英雄如何再用新的更合乎时代精神的武装占领前者的宝座?

数字普惠金融的时代主题

英国著名金融评论家克里斯·斯金纳在他的《互联网银行》一书中,曾经提到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颠覆性时代精神,凯文·凯利的《失控》、《新经济新规则》、雷·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等,也同样提到了这种时代精神。历史上,工业革命、蒸汽机、电力、计算机都深刻改变了社会面貌,当今时代,互联网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也正发挥同样的作用。创新、普惠,这是数字普惠金融时代精神的核心主题。站在这个宏大而又充满力量的时代入口,英雄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变革的基础,务实而惠及大众的金融服务则应是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

在这个哲学层面上观察普惠金融于中国的实践过程及全球的发展愿景,从刚刚结束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到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最新表态,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是时代主题。

以移动互联技术及数字金融产品创新为特征的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中国在2016年1月15日颁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首次将普惠金融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当前中国城乡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显示,2011年至2015年在省一级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榜单上,虽然上海、北京、浙江位列前三,但地区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在部分指标上,中西部地区甚至比东部地区有更好表现。因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相对于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好的地理穿透性,形成更强的地区覆盖度,使得落后地区也可以享受到相对更多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的主要资源通常分布于人口、商业集中地区,互联网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覆盖面更广泛。所以,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说,蚂蚁金服通过移动互联网让“普”成为可能,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又做到了“惠”,让服务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该公司通过大数据甄别和计量风险,使缺乏信贷历史的用户也能得到金融服务,实现“普”和“惠”。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从国家层面到龙头企业,都已在普惠金融的旗帜下汇合,数字普惠金融的英雄时代正在到来。

警惕创新风险

开放发展空间

但毫无疑问,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所有的英雄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严峻的现实决不能无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最近在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演讲时提道,中国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目前已经从贫困人群扩大到小微企业以及农民、贫困人群等在内的各阶层;普惠金融的服务机构,已经从单一的小额信贷机构,扩大到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元化主体;普惠金融的服务内容,已经从扶贫融资逐渐发展为涵盖支付、储蓄、保险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但当前要警惕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打着普惠金融旗号,通过虚假收益产品骗老百姓钱的行为。尤其在农村,老百姓的钱财尤为不易,一个欺诈会摧毁一个家庭。特别要警惕普惠金融风险与技术风险的叠加效应与扩散效应,严格落实金融信息行业相关安全要求。

从这一最现实的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应是让所有市场主体和全体民众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中国金融业多年来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社会弱势群体等方面,不断进行了诸多尝试,成绩的确有目共睹。但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有效解决普惠金融成本高、效率低,商业不可持续等问题方面,还须做更进一步努力。

我们看到,前不久在中国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通过的“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鼓励各国建立可行的法律监管框架和数字基础设施,以先进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由此可见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国际基本共识已经达成。可以预料,未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网络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将能够更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消除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破解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将使广大的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在应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如何以服务民生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合作共赢为基础,这是中国监管部门制定监管政策时所着重考虑的核心要点。正如李东荣所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都已经不能相互割据地从事和发展普惠金融了。国家相关部门,应引导各类型从业机构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建设兼具包容性和竞争性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既要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发挥长期积累的风控经验、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势,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与互联网企业形成良性互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又要支持互联网企业开放客户资源、技术能力、金融云服务等,为合作伙伴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加强证券、基金、信托、消费金融等机构与电商平台、社交平台、搜索平台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不断拓宽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提供多样化、大众财富管理工具。

数字普惠金融时代,金融的社会化程度加深,金融的风险大幅上升。大多数人只看到金融交易便捷,人的生活福利提高,但没有特别注意到这些金融创新的背后对制度契约风险体系和要求更为复杂。金融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风险和危机是金融业的本质基因,每一次创新都会带来社会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符合这样的规律。

现在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频出,一方面是行业的监管趋于严格。在这个领域进行严格审慎的监管,并特别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加快数字金融的推进,正在成为管理层和从业者的共识。

在这个充满了想象力,也充满了风险的数字普惠金融时代的海洋里,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理所当然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主角和英雄。但数字金融本身需要更多的政策“普惠”,决策者能否给予发展普惠金融的“数字”手段更开放和宽容的政策空间,让普惠金融服务于更多有着迫切普惠金融需求的小微企业、低收入民众,应该是数字普惠金融时代不断加速前进的另一个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