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伍旭川:区块链未来可能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刘飞 2016-9-13 14:39:51

本报记者 刘飞 上海报道

9月7日,由《华夏时报》和共享财经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上海)首届区块链新金融高峰论坛在上海正式举办。

此次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在发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及思考》的主题演讲时称,区块链是加密数字货币的基础设施,是发行、流通和结算的技术实施渠道,国家发行的加密数字货币离不开区块链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区块链要稳步发展,成为能提供稳定架构的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需要技术、商业设计、实践和监管适应。伍旭川认为,因此要开辟监管沙盒,建立严谨的发展规划和设计,尽量找到能使区块链现有特征得到充分体现并且能突破区块链发展障碍的运用案例,减少“试错成本”是区块链和国家发行数字货币的重要条件。

谈及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伍旭川称其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信息透明性、自治性以及数据不可篡改特征。

“区块链要得到很好的应用,得到很好的试点或者推广,可能去中心不是它根本特点。”伍旭川认为,区块链的核心是分布式帐户。

而在信息透明度上,由于分布式帐户的公开性,根据授权开放的程度差异,区块链可以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前者对社会所有成员开放,后者仅对单个集团用户等具有强烈排他性群体开放,联盟链则对加盟用户开放。

伍旭川认为,真正的大规模应用的应该是私有链和联盟链。

而区块链之所以能以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他认为,这里边谈到高度自治就是依靠信任的关系,整个系统的所有节点都不需要人为干预,都是可信的,是高度自治的。

其中蕴含的一个特征就是数据的不可篡改。伍旭川称,“如果链条篡改了,把以前的内容篡改了,超过50%以上的才能形成新链。所以篡改的成本是很高的。”

谈及现状,伍旭川表示,全世界政府部门,美国、印度、荷兰都在研究之中。中国的中央银行关注区块链技术也有两年以上的时间,且内部成立了好几个部门,其17篇研究成果连载于中国金融第17期刊之中。

此外,金融机构也全面加强应用研究。近年来区块链在支付、金融交易、数据安全、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已呈现多点开花趋势,在国外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其中,以R3CEV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最具有标杆性,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

迄今为止,国际金融机构与R3ECV公司合作已经出现了三波小高潮:2015年年9月15号,包括巴克莱银行、西班牙对外银行等九大投资银行与R3CEV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半个月后的9月30日,纽约银行、纽约梅隆银行13银行加入了联盟。两个月后的12月18号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了这个拥有40多家金融机构的联盟,影响范围覆盖全球主要金融机构。

这一重要机构也正在吸引着中国金融机构的加入,继中国平安之后,最近招商银行也成为联盟成员之一。

谈及中国金融机构区块链研究和应用,伍旭川建议,应抓紧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契机,采取“跟随战略”,积极筹建符合我国金融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SC/BC联盟,即中国的R3联盟,加速形成我国SC/BC标准,同时积极加强区块链应用的试点,确保我国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但需要注意的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的风险需高度关注。”伍旭川称,即使区块链技术本身没有问题,但The Dao被攻击事件反映出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平台的技术风险可能将长期存在。

而除了安全漏洞本身,智能合约是否具有法律属性的争议和存在的监管空白,这在客观上为此次黑客实现“代码套利”的攻击创造了机会。

“如果后续没有相应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体系的及时跟进,会影响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景的信心。”同时,他还认为,应建立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投资者保护机制需完善。此外,他还提示到,智能合约需要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寻找平衡点。